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介绍了DK9032熔爆机床伺服进给机构及其滚珠丝杠副、伺服电机、丝杠轴承的选择计算,并对伺服进给系统的综合刚度和传动精度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数控机床滚珠丝杠设计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滚珠丝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在分析滚珠丝杠理论及结构类型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Access数据库,以C Builder为设计平台完成了交互式选择型号和计算的标准化,开发出CAD系统。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界面设计和开发直观友好,使用快捷,方便产品设计者操作使用,可以提高滚珠丝杠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滚珠丝杠作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重要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了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对滚珠丝杠的刚度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大型ANSYS分析软件两种方法分析了滚珠丝杠扭转刚度和轴向刚度对失动量的影响,为进给系统的机构设计和定位精度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为提高滚珠丝杠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以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内循环垫片预紧法兰螺母FFZD型滚珠丝杠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的系统刚度,这对于丝杠的精度、寿命、疲劳等特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分别分析了滚珠丝杠的拉压刚度、支撑轴承刚度、轴向刚度在预紧前后发生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预紧后比预紧前的滚珠丝杠轴向刚度最大可高出47%.最后得出结论:螺母位置决定滚珠丝杠系统刚度的大小.当螺母朝着丝杠两端移动时,则丝杠系统刚度会随着自身直径增大而明显增大,而当螺母朝着丝杠中点位置移动时,则此时丝杠系统刚度会随自身直径增大而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根据某种型号铣床工作台的工作要求,确定了铣床工作台纵向进给单元的总体方案,设计了3个关键的机械传动部件:膜片弹性联轴器、滚珠丝杠副、伺服电机,进而确定了装配箱体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并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了铣床工作台纵向进给机构装配立体图,为进一步对铣床工作台进行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的电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伺服系统加减速能力校验上,采用了德国斯图加特大学Gottfried Stute教授利用计算速度环加减带时间校验和加减速能力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电机选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VMC400型立式加工中心的(Y向进给)伺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系统的分析,依次建立了位置控制器与速度控制器、机械传动机构、数控进给传动系统的力学模型与数学模型,推导出进给传动系统的定位精度数学表达式(半闭环),并对影响进伺服进给给定位精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伺服电机驱动精密滚珠丝杠实现进给运动的设计过程,包括联轴器及轴承的设计;经实践应用表明,进给系统的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4.
15.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惯量是影响其系统性的重要因素,对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惯量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强调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须惯量匹配。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克服试件刚度不同对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效果的影响,控制试件在低频周期性负荷下振动,根据系统负荷及位移的峰谷值,由刚度定义计算试件刚度,并通过对试件刚度与PID控制器参数最优设定值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根据实测试件刚度修正PID控制器参数中比例系数的单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实施简单、计算量小,在试件刚度较小时,表现出较常规PID控制器更为优良的动态响应特性,尤其适用于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这类对算法计算时间要求较苛刻的控制场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车床的加工精度,得到车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最优结构参数,提高传动系统的设计品质,对车床进给伺服系统进行了研究。基于车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结合优化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以工作台加速度最大、传动系统转动惯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数学模型。结合实例说明优化设计的过程,并利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进行了寻优计算。与传统方法比较,优化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台加速度,减少了系统的转动惯量,对机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频伺服力激励下进给系统建模与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精密丝杠直线进给系统在低频伺服力激励下产生动态响应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建模研究,提出了一种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其特色在于不同于伺服输出力高频成分或其他方向高频激励可能会引起机械系统共振的建模分析,描述了伺服电动机的伺服输出力的低频谐波成分对进给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精密车床进给系统的运动方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1伺服力矩中存在着众多的谐波成分,频率数值远远低于进给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66 Hz,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大,频率分量增大;2刀尖点在z轴进给方向振型所对应的第一个固有频率,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之内,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3与测量的匀速运动下刀塔运动速度响应对比,所建模型能有效地反映伺服输出力低频谐波成分对机械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响应的幅值变化量15%左右。最后指出,在精密机床进给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伺服激励的低频谐波成分带来机械系统的微小强迫振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