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高压系统的自恢复绝缘(如输电线绝缘和变电所的外绝缘)是用统计绝缘配合法设计的,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过电压统计数据。过去几年,受到研究设备的限制,提不出过电压的统计数据,因而500千伏系统的绝缘设计全部采用最大过电压倍数2.5倍,使输电线杆塔绝缘设计十分保守。 1981年,在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计算机上首先完成了统计过电压计算方法的研究,其后,用此方法计算了晋—京500千伏电网的统计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计算结果已用作第二代500千伏杆塔设计的依据。 本文介绍了统计计算方法的原理,不同的合闸时间分布模型的影响,计算次数、统计方式和过电压分布的分析,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本文还介绍了将本方法用于晋—京系统的计算结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Berseron法研究一种以模量计算为主的通用性较强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方法,它可以方便地和国内现有的电力系统稳态计算程序实行联算,计算各种非零初值的操作过电压问题。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含有多机多线路、多种非线性元件、时变元件复杂网络的合闸、分闸和重合闸过电压。在重合闸计算中,本文提出的加速衰减措施,可使重合闸的计算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3至1/10。  相似文献   

3.
<正> §1 概述 为了简便,只考虑线路参数的频率特性,并设: 1) 线路为单回路,水平排列、不换位。 2) 有两根均匀地具有零电位的架空地线(§2—8B)。 3) 不考虑土壤的分层特性。 参看§2—9,只要建立了此时三相线路的数学  相似文献   

4.
本章介绍了对多导线系统中的波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应用的矩阵方法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方阵的特征方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和矩阵运算中的一些重要定理。 为了考虑多根导线间相互的电、磁耦合,在分析计算多相电网中过电压时,通常将相电压、电流先转换为模电压、电流,进行中间运算后,再反变换至各相的量,即所谓“模分析理论”。它的基础是QR变换[参49.50]。本文中用雪尔维斯特(Sylvester)分解定理,矩阵函数及线性变换的概念,对此问题作了说明。 本章还讨论了变换矩阵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方法。 最后,简单地说明了三相系统中合间过电压的计算方法,根据模分析理论导出了基本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正> 第三章 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 §1概述 设计,科研及分析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都需要计算输电线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的参数。要精确地计算输电线路的参数,便需要分析、计算导线内、空气及地中的电磁场,而后者又是计算超高压线路的电晕干扰,对通讯线路的干扰与危险影响等问题的基础。 由于此问题有较大的实用意义,由1899年A.Sommerfeld开始研究算起,前后共持续了80年,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较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6.
本章介绍了对多导线系统的波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应用的矩阵方法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方阵的特征方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和矩阵运算中的一些重要定理。 为了考虑多根导线间相互的电、磁耦合,在分析计算多相电网中过电压时,通常将相电压、电流先转换为模电压、电流,进行中间运算后,再反变换至电相的量,即所谓“模分析理论”。它的基础是QR变换[参49、50]。本文中用雪尔维斯特(Sylvester)分解定理,矩阵函数及线性变换的概念,对此问题作了说明。 本章还讨论了变换矩阵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方法。 最后,简单地说明了三相系统中合间过电压的计算方法,根据模分析理论导出了基本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用计算机和TNA研究复杂电网中的操作过电压时,通常要对电网进行等值简化处理。人们习惯于采用工频等值法简化电网。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电力系统中的典型结线方式,研究和分析了由于工频等值所引起的误差及原因,论述了暂态等值电路能降低误差的依据和该电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以行波法为基础对电力系统中的操作过电压求数值解的一种方法、即Bergeron方法。主要内容有:本法的一些理论基础;矩阵代数与模分析理论;线路参数的计算公式、参数的频率特性;富氏变换技术(MFT;FFT算法等);非线性元件(电抗器、避雷器、变压器等)的数学模型及迭代解法,操作过电压(重合闸、合闸过电压)的一个完整的算例等等。初步估计,分为6~7章。  相似文献   

9.
国彬 《电力设备》2005,6(7):119-119
提高灭弧室技术要求:触头是真空灭弧室的关键部件,触头材料的构成成分,纯度,表面光洁度,装配工艺都直接影响真空开关的截流水平。触头材料主要用铜铬合金,铜铋合金和铜钨合金,国外有使用高纯度铜和高纯度钢材料的。  相似文献   

10.
毛振瑰 《江苏电器》1998,(2):16-17,21
文章简单叙述了操作过电压的形成,有关实例以及采取的措施,以供电站设计,改造事故分析时参考,用以加强操作过电压的防范措施和安全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无论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操作过电压,都需要知道一条长线首、末两端电压、电流的相互关系。例如,在贝瑞隆方法中,就需要知道行波延续方程(1—2—18)。 一条线路首端有单位阶跃函数1(t)作用、距首端为l处的响应,当不考虑线路参数韵频率特性时是不难求解的(1—8—1)。但一般均认为,至少在分析地模分量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2.
概述暂态网络分析已用来研究开断362千伏及800千伏系统的氧化锌避雷器特性。在故障和重合闸情况下,考察氧化锌避雷器及系统变化情况,包括了避雷器安装点沿线过电压的分布情况。试验选择在断路器有合闸电阻的条件下进行。若无合闸电阻,避雷器安装间距应为6—10公里,方能使高压输电线沿线有低平的电压分布。  相似文献   

13.
接触器操作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断操作时,接触器线圈两端将产生严重的过电压。采用机械开关触点式继电器控制,操作过电压幅值在1.2~4.2kV之间,持续时间不超过3ms。系统中实际的操作过电压并不仅是衰减的振荡电压波,而且富有高频增幅振荡波、方波和衰减振荡波等成分,这些特性与回路参数尤其是控制开关的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现有技术上还是从供电的可靠性及设备的安全性考虑,在直接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进行科学研究,可能性很小,因此运用电力系统仿真技术成为迫切的需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已成为电力系统试验研究、规划设计、故障和调度运行的重要工具。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ATP—EMTP仿真的变压器和线路参数的处理,构建了电源、负荷和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模型,对其它元件的功能也进行了说明,最后通过实例对35kV系统铁磁谐振及500kV合空线过电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TP—EMTP仿真能较真实模拟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对进行电力系统暂态过电压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操作过电压下,相对地的绝缘配合的统计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认为:可暂用线路首端(或/及中部)对末端过电压的线性回归方程来考虑过电压的沿线分布规律;得出了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过电压沿线分布的计算等值并联绝缘数的公式;改进了n个并联绝缘强度分布函数的表达式;研究了不同因素(线路50%放电电压及标准偏差、末端过电压的分布规律等)对故障率的影响;得出了故障率的较为精确的简化算法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从目前来看,用数字计算机计算操作过电压,对于特定的小系统也许适用;但要推广,则还有不少要改善之处,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费用。所以,从当前对操作过电压精确计算的迫切需要出发,同时考虑到今后也能继续使用,在现阶段采用以往有一定经验的模拟类型的计算方法是最合适的(关于数字计算方法的研究也在继续进行)。从国外资料中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操作过电压高于正常运行电压,大于原先设备设计的电压等级的额定绝缘水平,会对电力系统设备的绝缘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影响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该设备是电网中的重要设备,会对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行和可靠性有极大的影响,而且操作过电压由于系统改变的需求,所以操作过电压时常发生。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在各方面考虑操作过电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来限制操作过电压,从而将危害抑制到最小,使电力系统能够更稳定的运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文章就简要分析过电压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轻加拿大B.C.水电局电力系统和美国BPA电力系统之间联网产生的环流,B·C水电局于1990年首次在Nelway变电所安装了400MVA 230kV相位调节变压器(PST)。为了同样的目的,在美国华盛顿电力系统(WSCC)安装了很多这种PST。 因PST的独特设计和结构,绝缘配合要求进行操作过电压的计算分析。它是利用EMTP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中经常因操作或短路而产生过电压,从而危害电气设备的绝缘安全。以35kV配电母线上的过电压监测数据为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三相对地操作过电压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得出操作过电压幅值倍数的概率密度分布。为设备绝缘配合设计提供有效地依据,具有一定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0.
750 kV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的统计计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通过三相数据的相关分析 ,论证了IEC数据处理方法Case peak法可行性 ,研究了次数与精密度的关系。分析了超高压的操作过电压统计分布与避雷器、合闸电阻和线路长度等的关系 ,研究表明其分布较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