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发展背景入手,提出南海由工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积极推动了城市化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城市中心区持续地规划、建设、培育,为发展城市型经济提供了空间载体。文章回顾总结了南海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历程,最后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地反思。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发展与交通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是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城市的大部分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是城市中物流、人流、车流的交汇点,也必然是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所以其交通流量远远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为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作者将从立体分离式交通组织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行论述,探讨一种地下空间畅通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建设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中国城市中心区交通现状分析和未来所面临矛盾的预测,指出了地下道路将是解决未来城市中心区交通的新途径.通过利用国内外城市中心区修建地下道路的实例进行分析,从问题入手,探究其修建动因并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德国城市步行区建设:维护城市中心区繁荣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60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的增长、城市的飞速发展,使许多国家面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其中包括:机动车辆充斥城市,污染空气,使得城市中心区丧失了昔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特色.同时,郊外汽车购物中心的发展,使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功能逐渐衰落.这些变化对城市中心区的活动和景观特征产生了影响.这种情况最初仅见于西欧城市,但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目前正在采取措施阻止城市中心的衰落,美国一些专家也强调,要维护城市中心区的经济活动,恢复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气息、宜人环境和视觉景观.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杭州的城市中心区更新实践对推进城市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分析杭州城市中心区发展演化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杭州现存城市中心区更新的几种模式,并从整体统筹、更新的整体性、三维空间利用及更新中的城市面貌维护等几个方面对未来城市中心的更新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中城市区域中心的城市职能增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建设城市中心区,如上海陆家嘴中心区、深圳福田中心区、青岛东部中心区等.  相似文献   

7.
以住建部认定的4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其主导功能、区位、规模等特征,将城市湿地保护利用模式分为6个类型:保护区型、生态修复型、生态休闲型、生态生产型、休闲公园型和复合型.其中复合型模式由于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城市中心区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广州市海珠湿地公园规划实践,探索在城市中心区营造复合型湿地的途径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亦有条不紊地进行,许多大中城市形成包括商业、商务、旅游、居住等职能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但是,高速发展期所遗留的问题日益显现,如城市个性遗失、交通拥堵等。文章概括了当代中国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的阶段,总结了发展特征,继而引出当下城市中心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新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经济活动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但缺乏相应的就业机会 ,从而导致为谋生计到非正规经济部门中去工作 ,这些部门的引发与增长形成第三世界国家城市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特征 ,并影响了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形态 ,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认为非正规经济活动尽管为当地政府所漠视 ,也改变了城市中心区的自然特征 ,但其为社会提供必须的服务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则不容否定 ,虽这一过程与官方的有关规范是相抵触的。笔者认为 ,政府要正视现实 ,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以引导非正规经济活动的健康成长 ,规划师也应从中重视与鼓励其增长 ,而不是预防与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安宁 《城市建筑》2013,(6):286-286,28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越加严重,发展中心区地下交通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重庆市解放碑地下环道项目,提出了利用现有隧道通风模式结合建筑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划分的方法,通过消防性能化评估的方法来解决此类地下隧道的通风及消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回顾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实践证明,建设立体步行体系对于缓解城市中心区由于空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缺失等造成的各种城市生态问题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对立体步行体系的构成要素、类型和形式的分析,结合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对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体系构建的建设原则和实施机制进行探讨,试图通过总结一些发展措施,指导我国城市中心区立体步行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城市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要求.本文将根据湛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条件,提出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范围、建设目标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罗小虹 《华中建筑》2014,(8):127-131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由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地面街道以及室内公共通道连接而成的立体步行交通系统,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佳、步行环境差等问题,能够营造人性化的、适宜人居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对于活化城市中心区,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对于高端人群的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一定建设城市立体步行系统的条件,未来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步行系统的方式逐步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面貌和发展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四川建筑》2007,27(2):6-8
聚集效应在城市和城市中心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和重要。但过度的聚集给城市中心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使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发展予以控制,以北京、上海、郑州为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彭刚  黄国军 《山西建筑》2007,33(26):62-64
介绍了国内城市中心区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城市中心区历史建筑的保护策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促使人们从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积极地对城市中心区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金山 《江西建材》2014,(13):34-34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最活跃的核心区域,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大量聚集到城市,带来对于城市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压力与日俱增,城市中心区由于自身负担太大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在交通速度和人口密度的分析,从而探究出一些在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上的问题和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玫 《建筑与文化》2021,(3):172-173
中心区是城市区域结构的核心功能片区,是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区.对城市片区级中心区城市设计的研究,是在规划和地块开发的衔接层面对中心区未来发展的适度把控.城市中心区的总体定位、空间框架、子系统构建三个递进层级的系统化逻辑的建立,可以从策略层面有效地去指导中心区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周亮  亓菲 《城市建筑》2014,(32):60-60
本文从对城市停车难的问题的解析入手,梳理出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设计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发展对策,对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扬  杨俊宴 《规划师》2012,28(3):74-79
城市中心区是核心服务职能空间的聚集区,根据服务职能空间在中心区范围内的离散程度,可将城市聚集模式分为高度聚集、适度聚集和均匀聚集三种。研究利用洛伦兹离散曲线分析上海人民广场中心区职能空间分布问题,得知其在职能支网结构的进阶力、服务职能的市场竞争力和局部地段的聚集引力的驱动下,其服务功能区主要以围绕聚集的匀散发展模式、匀散间的共生发展模式和匀散条件下的聚集配套模式分布和发展。这一推导过程及其研究结果为中心区服务职能空间的规划提供了科学理论,从而推动了中心区的升级和转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的下一轮发展机遇将是以宜居为主体,创新为基础,包容为条件下进行的变革。地下空间在这一城市转型关键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城市地下空间的实施和建设可以带动土地集约开发与价值提升,打造宜居、高效、低碳、便捷的现代城市模式,建设经济、环境、社会立体共存、相互包容的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空间系统。本文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促进整体宜居环境发展进行研究。以杭州临平新城地下空间规划为实践基础,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