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常科实 《山西建筑》2009,35(6):30-31
介绍了台基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阐述了台基的基本类型,从功能、伦理及美学角度出发,以历史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台基造型和装饰纹样两个要素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寻找出台基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5月1日本书是以明、清官式建筑的作法为主线,主要介绍古建筑土作、瓦作和石作的传统营造方法和法式,包括地基、台基、墙体、屋面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样变化、构造关系、比例尺度、规矩作法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木质装饰在室内空间装饰当中的意义不仅仅是装饰的外衣,还是装饰内在的精神的表现。室内木质装饰有着独特的美学特性与材料属性,在设计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木质材料间的对比效果以及室内其他装饰材料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与人的感知互动引发不同的知觉反应:和谐或对比、温暖或冰冷等,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性格。  相似文献   

4.
飞檐作为构成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环节,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美学价值。通过对江南建筑飞檐奇特形式、精巧结构和简雅装饰的共性研究,观察到同一园内不同建筑飞檐的个性表现。文章以拙政园内的建筑为例,通过研究文献史料和园内建筑的比较,解析各建筑飞檐的特性、形成的原因及其和园林环境的融合关系,为园林空间建筑的营造及当代仿古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德喜 《华中建筑》2000,18(1):132-135
文章以考古发掘的楚都纪南城松30号台基遗址试作初步探讨,并对该遗址建筑进行了复原研究,同时对其房屋的形制、结构、门窗、装饰及色彩、工程技术及该殿堂的性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规划项目的实践,站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小城镇帝陵保护现状及面临的瓶颈,探究帝陵保护与利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帝陵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及建议.此外,本文亦可作为关中唐十八陵的研究个案,以加深人们对唐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书院,中国古代的教育类建筑。书院建筑装饰纹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装饰纹样不仅具有装饰的作用,也反映出不同地域下的人文内涵、艺术成就和历史渊源。文章以湖南省岳阳平江县天岳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和自然关系形成的建筑装饰纹样,通过文献阅读、实地拍照等方法,结合天岳书院建筑中的门、窗、柱础等重要部分装饰纹样的题材、材质、色彩和装饰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天岳书院在装饰纹样上的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其产生的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彦斐  丁山 《建筑与文化》2016,(10):198-199
无锡梅园和南京绿博园二者是为数不多的融入西方元素的古典园林。在外部环境上,二者都采用了以郁金香为主的植物造景,与自然融为一体。茅草屋、风车、教堂、农舍等外部建筑通过砖石与装饰木板的结合,营造了浓郁的荷兰风情。在内部装饰中,木质桌椅、鲜花、代尔夫特蓝瓷等,同样充满荷兰的味道。质朴简洁、适用为上的设计原则贯穿始终,荷兰风情的营造也展现了荷兰传统的文化与价值观,中西共存于一园之内,其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南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在南岳庙区位特征、历史沿革的研究上,通过实地调研及测绘,对南岳庙院落组成及单体建筑的功能分析,研究总结了南岳庙大殿基础、台基、墙体、大木结构和屋顶的营造特征,对于河南地区金元时期宗教建筑的营造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型制及案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影响唐代装饰题材的因素进行分析,由此展开对唐代宫廷建筑题材的研究,具体阐释唐代建筑的在建筑外立面,地面、台基及勾栏,天花与藻井,装饰纹样等方面具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建筑营建人员的组织和管理是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汉代工官制度的研究还一直停滞在粗略的描述阶段。本文以西汉帝陵为例,在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其营建过程中的各类人员组织和管理进行挖掘和探究,以期呈现出汉代建筑工程人员组织和管理的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2.
多方面文献及实物的记载显示,燃灯塔从建成以来曾屡屡受损,多次修缮。通过实地勘查,现存的砖塔许多处都体现着辽代的建筑风格。该塔从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都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现存的塔刹是清仿辽式的。有的勾头的图案可以看出清晰的龙鳞应当是清朝修复时换上去的,须弥座的作法部分也略有元、明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该文本着发掘2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在相同模式下,细分各时期中多样变化的两国使行交流艺术及其中所反馈出的环境印象,借助大量重要的朝鲜使臣纪行史料来还原当时清政府对朝鲜使臣的接待情况及了解不同时期使臣活动范围的变化。通过使臣记录关于行仪方面的记载来了解从清初开始,各个时期使臣在皇城活动范围的变化,从而了解在各个时期使臣活动过程中建筑空间的使用状况及其对皇家建筑的印象。还原两国更为准确的交往情况,反映当时北京皇家各建筑设施更为真实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是康熙建立的4座温泉主题行宫之一,也是其中距离京城最近,并为皇帝驻跸最多的一座汤泉行宫。它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建设,在乾隆末年形成盛势全貌。晚清时期的日常修葺和防卫管理逐渐弱化,虽经八国联军烧毁,至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受到重视和青睐。汤泉行宫的园林营建既有独特天然温泉要素,也有皇家园林特有的宫苑和山水布局特色。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来梳理其发展沿革,结合现场勘查调研和史料搜集整理、诗词解析来推断小汤山汤泉行宫盛期的园林风貌,分析其相地、立意及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造园艺术成就,同时希望能够重新认知这座曾显赫一时的清代皇家温泉行宫。  相似文献   

15.
崇陵工程是清代皇家工程的绝响,经历 6 年建设 1915 年竣工。作为帝陵,是级别最高的工程。时值社会动荡加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巨大。仰赖工程中恰当及时地使用了清末传入中国的新技术,工程的质效得以保障。从中可管窥清末技术引进对传统施工与管理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康健  赵晓峰 《山西建筑》2010,36(33):3-4
归纳了北京清代王府建筑及其历史文化概况,剖析了当前国内外王府建筑文化研究的现状、学术空白及研究的迫切性等问题,探讨了该领域有待开拓的研究空间、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以及需要完善整合的整体研究环境,提出了清代王府的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须弥山世界竖向空间结构图形化,结合文献研究确定了“标高由下至上等级逐渐升高”与“顶点具有特殊佛学意义”两方面空间特性。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取例于清代皇家园林里位于具有高差变化的山地中的佛教建筑,从上述新角度对清代皇家园林中山地佛教建筑布局进行再描述,并为之设计意匠增添了佛学语义层面新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王朝一贯重视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作为集大成者的清朝,其保护理念及方法对于今日仍有借鉴意义。本文借助政书、律令、档案等资料,阐述了清朝对帝王陵墓的差异性保护,梳理了保护制度及措施,分析了机构人员及协作方式,并对比古今陵墓保护工作,指出:陵墓保护需要实践积累,不可盲目抛弃古代智慧;应增加陵墓保护中精神层面的引导;应强化国务院在文物保护中的上层协调作用;陵墓保护的最终目的应在于维护国家稳定,提升历史认同感及文化自信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明代科举规制的成熟,使得专门服务于科举的贡院的形制也逐渐统一。据记载到清末全国一共有十七座省级贡院,这些贡院有的是在明代基址上进行修建或重建,有的是重新选址进行营建的。文章在介绍明清贡院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各种古籍文献史料,探寻这些贡院的选址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恋  肖遥 《中国园林》2022,38(12):139-144
奉宸苑、圆明园、清漪园等清代皇家园林管理机构通过对其附属土地征收地赋或种植作物来创造收益,并对皇家园林周边景观产生影响。以清代内务府则例所记载的土地管理记录、收支经费流动为依据,提取从属于皇家园林的用地地块信息,从空间分布、管理机构、收支情况总结皇家园林土地的管理经营特征。认为清代皇家园林土地通过精细化的用地管理及收支制度,一方面支撑皇家园林景观的存续,另一方面影响了区域景观特征的形成。进一步证实了清代北京西北郊以湖泊水系连通皇家园林斑块、水稻农田为基底的景观格局,及其与土地经营管理之间相互制衡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