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2.
雅集作为典型古代文人园林活动的记录与呈现方式,是影响中国园林符号、空间范式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动因之一。基于古今雅集相关观念的梳理对照,明确了雅集的概念及其风雅性、交谊性和文学性的特征,进而基于秦汉至明清的雅集诗文与绘画构建艺术信息库。围绕雅集组织方式“从礼仪型到交谊型”和活动场所“从厅堂建筑向园林风景”两条变迁主线,归纳雅集文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对丰富中国园林空间演进历程的历史认知,理解园林造景的文化内涵,有创新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园林活动是中国园林文化空间整 体性的主要一环,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 间布局和意境凝练,因此研究活动与空间 的耦合关联,对理解中国园林内在形成机 制、丰富古典园林营建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蓬发期,大量宋 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空间和园林活动共存 场景,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宋 画为研究素材,引入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 梳理出文会雅集、园内栖居、山水游赏、时 节活动4种园林活动类型,从活动参与的主 体入手,分析相应活动空间所具有的最突 出的园林要素,及其所营造的整体空间范 围、空间性质,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 的关系,从而为当代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 保护以及园林活动与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孙婧  王晓晖 《城市建筑》2023,(5):175-181
在繁盛的经济背景和开放的社会风气下,唐代文人的夜间活动愈发丰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宅园的营建和园林内夜间活动的发生。文章从唐时文人园林中主要的夜间活动与园林空间之关系入手,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辅助以复原图等图像研究,探究二者间的具体影响和互动关系。希望透过夜间这个特殊的视角,探究园景的设计营造,为古典园林史的研究从微观角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当代园林夜游活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幕僚赵烈文撰《能静居日记》百万余字,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其中对宅园“静圃”营建过程及园居生活的记录,谋求真实呈现晚清文人相地、建宅、营园以及园居雅集的详细过程及多维图景。同治四年(1865)七、 八月间,赵烈文前往江南考查各地区的屋价及风水,终定家址于常熟九万圩处。随着人口增加,静圃格局渐具明显的宅、园分区,以天放楼等藏书空间为核心的建筑空间和以静溪为核心的园林空间占据数次改建的重心。赵烈文于静圃的园居生活则表现为以光绪三年(1877)、光绪四年 (1878)间写仿辋川的溪北斗诗之举为代表的雅集诸事。  相似文献   

7.
南宋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发达的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下,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营建逐渐走向成熟。其中园居活动是影响私家园林空间形成和整体空间氛围构建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的园记园诗和宋画资料,分析了南宋园林活动的特点,以南宋大型私家园林张镃的南湖园为例,探讨南宋文人园居活动的类型,从园林经营、隐逸读书、游赏养心、雅集宴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此探讨南宋私家园林的园居生活空间和文化特色,为当下的景观活动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提供历史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石铮  靳涛  张龙  赵迪 《景观设计》2020,(1):38-45
本文以《万柳堂图》上的题诗与跋文为线索,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借助图像学的方法,对图中所描绘的园林格局、雅集活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再现了《万柳堂图》中的建筑布局,揭示了万柳堂园林建筑"T"字布局、端部放大、山面开敞、面水而居、百柳环绕、营建规格较高等特征;得出后世《广客谈》《南村辍耕录》等有关万柳堂及其雅集的记载均源于《万柳堂图》的结论。以期为万柳堂园林再现、宋元园林图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人群体在园林中的行为活动作为文人园林空间形成的主要内在动因,主导了园林中各主要场所的空间环境生成。通过文人品茶行为,解析独立的茶寮空间形成,由于文人自身行为活动的相互影响嵌合,也导致茗饮空间与书斋、琴房等其它园林空间的交叠重合,进而明晰园林空间的复合现象的发生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多以男性士绅视角解析清代江南园林空间,基于女性视角的探析仍未深入。本研究选取清代江南107位女性所作园林诗词5837篇,以社会网络分析法建构园林词汇网络,进行节点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社区检测分析。发现女性对植物景观的认知最多,对亭、楼、阁建筑类型认知最广,多关注建筑构件窗、檐、砌、阑;其认知结果为:园林构景具季候性、时间性特征;主要活动于庭、园、院中空间拓扑结构呈线形或环形的女性空间。  相似文献   

11.
李畅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4):115-118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许有壬圭塘别墅为例,对元代中原私家园林的营造目的、造园意匠、园林活动进行探析。认为元代中原私家园林形成于以遁世归隐为目的的私家园林营造风潮;其在造园意匠上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承袭宋风,肇始明风,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其主要园林活动是诗酒唱和的文人雅集,园林与文学活动结合为一种仪式化、常态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20,(1)
茶艺是古代重要的园林生活之一,其蕴含的活动方式与审美取向是影响园林空间要素及其组合的关键动因。宋代是茶艺园林的重要定型期,影响了中日后世茶艺园林的发展。对宋代茶艺园林生活与空间耦合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文人生活与审美对中国园林空间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宋代茶事文献与绘画的解读,基于图文互证的方法,归纳了幽居式、禅修式、雅集式和市井式的四类茶艺活动,及其相应建筑、山水、茶具等要素与组合特征。并指出了中日因茶艺活动主体、活动方式及审美取向上的不同变迁历程,使得两者在茶艺园林建筑及其空间组织上产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向频  刘源源 《中国园林》2012,28(4):101-104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饮茶空间的经营布置和不同品茗环境的营造选择,总结晚明文人茶艺与茶道"清""雅""趣""隐"的内涵,并论述了文人茶道与园林精神意趣的渗透和共通之处,揭示茶饮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5.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16.
彭长歆  张欣 《风景园林》2022,29(9):128-134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元明之际苏州的乡村园林数量、声名都远胜于城内。园景以清旷取胜,隐逸色彩浓厚,园林雅集盛行。园主多为文人,他们以自己的言行诠释诗意栖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传播文化;雅集活动在乡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当代乡村建设也应立足本土,创设彰显地域特色的乡境;加强地域文化教育,提升乡人的素养情怀。只有注重文化引领,为自然生态注入人文底蕴,才能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人们的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18.
文人园林是我国古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抒发情怀的物质载体。唐代以降,文人造园之风日盛至明代达到高潮,期间造园从模山范水到自出新意的转变,亦体现了造园主体对于客体认知的转变。该文从情景关系这一体现文人园林的核心造园理念入手,选取唐、宋、明三代较为著名的辋川别业、独乐园以及拙政园为例,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造园主体与不同客体对于同一认知对象园林的反馈,试图探寻我国文人园林中情景关系表现的特点,理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适会这一递进式的发展脉络。为理解文人园林的造园理念以及所采用的手法与客观感知的互动关系提供相关历史理论基础,亦期望可为今人理解并进一步创造具有文化渊源、文化特色、文化自信的的园林空间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园林作为文人诗意栖居和养 生实践的空间载体,其空间营造不仅注重劳形固 精、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养,更侧重以诗书画境和 文人价值观为内核的心神怡养,是中国健康园 林的典范。文章以传统文化和医学理论“精气 神”为基础,构建中国文人园林健康思想的解 析框架,并以网师园为例,通过空间的理性分析 和诗画吟咏的感性解读,从空间营造、园林居游 和诗情画意三个层面,阐述文人园林在涵养人 体之“精气神”方面的重要价值。研究对以健康 为导向的园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即健康园林 不仅关注环境营造,更注重诗意居游方式和人 文情思在康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明的清课之风盛行,清课活动和园林营造互相影响,都成为文人自我实现的手段。晚明文人费元禄提出“抗志绝俗,玩物采真”,并在其营建的甲秀园中践行自己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费元禄甲秀园的历史文献解读,分析甲秀园的选址与空间特征、园林中的清课活动、园林清课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晚明隐居文人的园林活动形式以及清课所体现出的园居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