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洪立  薛然 《中国园林》2020,36(8):129-134
清代小汤山汤泉行宫是康熙建立的4座温泉主题行宫之一,也是其中距离京城最近,并为皇帝驻跸最多的一座汤泉行宫。它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建设,在乾隆末年形成盛势全貌。晚清时期的日常修葺和防卫管理逐渐弱化,虽经八国联军烧毁,至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受到重视和青睐。汤泉行宫的园林营建既有独特天然温泉要素,也有皇家园林特有的宫苑和山水布局特色。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来梳理其发展沿革,结合现场勘查调研和史料搜集整理、诗词解析来推断小汤山汤泉行宫盛期的园林风貌,分析其相地、立意及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造园艺术成就,同时希望能够重新认知这座曾显赫一时的清代皇家温泉行宫。  相似文献   

2.
西湖行宫初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是清帝南巡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行宫。西湖行宫后苑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超水平,是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的重要例证。以西湖行宫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变迁脉络,论证西湖行宫的初创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行宫园林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的圣因寺山园开发奠定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八景"的基础,总结西湖行宫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因山构园、院落结构与八景题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柳墅行宫,是清代天津府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行宫。乾隆三十年始建,至道光二十六年消亡,历经八十一年。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如《长芦盐法志》、《天津县新志(民国)》、《津门保甲图》、《乾隆御制诗集》等,对它的基址方位、兴建和消亡历程、以及功能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柳墅行宫的兴亡中探究了其演变后的原因和影响机制,论证了柳墅行宫不仅是帝王巡幸游憩之所,也是清王朝维系当地政局和盐商关系稳定的媒介。园者,起于盛,亡于衰。中国园林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规律或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陈继福 《中国园林》2003,19(12):19-22
对清代康、乾时期的避暑山庄园林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避暑山庄宫殿、湖泊、平原及山峦4个区域的植物配置特点,并按照地域、季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植物对形成园林景观的作用和对园林局部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琨朱蕾 《古建园林技术》2019,(144):56-59转下期
本文在全面梳理、比对与分析清宫档案、地方志、民间诗文等所涉相关图文史料的基础上,从西湖行宫的营建背景出发,依时间线,全面廓清西湖行宫从康熙朝始建,直至清末解体消亡的 200 年跨度范围内的历史和空间格局演变;并基于历史背景,探究其演变背后的原因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验证了西湖行宫作为清政府稳固和发展江南地区政权统治的媒介,同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既体现了清王朝由百废待兴发展进入盛世,又转瞬而衰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西湖景观因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的重要史实;既是时代变迁的原因,也是时代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全面梳理、比对与分析清宫档案、地方志、民间诗文等所涉相关图文史料的基础上,从西湖行宫的营建背景出发,依时间线,全面廓清西湖行宫从康熙朝始建,直至清末解体消亡的200年跨度范围内的历史和空间格局演变;并基于历史背景,探究其演变背后的原因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验证了西湖行宫作为清政府稳固和发展江南地区政权统治的媒介,同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既体现了清王朝由百废待兴发展进入盛世,又转瞬而衰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西湖景观因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的重要史实;既是时代变迁的原因,也是时代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面梳理、比对与分析清宫档案、地方志、民间诗文等所涉相关图文史料的基础上,从西湖行宫的营建背景出发,依时间线,全面廓清西湖行宫从康熙朝始建,直至清末解体消亡的200年跨度范围内的历史和空间格局演变;并基于历史背景,探究其演变背后的原因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验证了西湖行宫作为清政府稳固和发展江南地区政权统治的媒介,同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既体现了清王朝由百废待兴发展进入盛世,又转瞬而衰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西湖景观因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的重要史实;既是时代变迁的原因,也是时代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全面梳理、比对与分析清宫档案、地方志、民间诗文等所涉相关图文史料的基础上,从西湖行宫的营建背景出发,依时间线,全面廓清西湖行宫从康熙朝始建,直至清末解体消亡的 200 年跨度范围内的历史和空间格局演变;并基于历史背景,探究其演变背后的原因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验证了西湖行宫作为清政府稳固和发展江南地区政权统治的媒介,同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既体现了清王朝由百废待兴发展进入盛世,又转瞬而衰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西湖景观因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的重要史实;既是时代变迁的原因,也是时代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丙鑫 《古建园林技术》1985,(9):56-58转38
按照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的《黄村卫星城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将把团河行宫遗址建成黄村卫星城的一座文化休息公园。因此,探求和研究团河行宫的造园艺术,借鉴古人的经验,对于搞好团河行宫文化休息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团河行宫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是极为有益的。本文试就团河行宫的湖山水系、宫殿及园林布局、团河行宫的绿化等做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浅析桂林山水园林造园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翼飞 《山西建筑》2011,37(15):195-197
对桂林的山水园林作了简单介绍,通过分析桂林山水园林的山、水、山间环境以及园林建筑,显示出其特有的造园手法,并指出桂林的传统园林造园特色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巧妙的人工建筑的结合,对周围地区园林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周岩  王劲韬 《风景园林》2014,(3):98-102
北京西苑琼岛形成于辽金,发展于元,盛于清,历数百年,其营造理念、规划布局、景观特色历经多次变迁。在捡选研究元明清西苑琼岛的历史文献基础上,从西苑琼岛的历史沿革,景观环境变迁及文化影响几方面讨论了北京西苑琼华岛风景构成及特色,并藉此为深入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典型特色和做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秦雷  高大伟 《中国园林》2006,22(2):69-74
通过对海淀中关村区域历史沿革的简要梳理,指出皇家园林在区域历史文脉中的核心地位:直言海淀中关村科学城总体规划对区域自然、历史、人文环境等文脉特征的忽视导致的“病症”,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确定了骊山唐华清宫景群景观质量评价要素 ,通过现场游客填写景观质量要素响应表和专家学者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出唐华清宫景群各景观要素质量等级响应分值和权重 ,并采用加权数量化模式评价了唐华清宫景群的景观质量 .结果表明 :唐华清宫具有极高的景源价值 ,发挥度达 90 % ;观赏性、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发挥度分别为 84.9%、86.5%、和 84.7% ;然而环境现状和旅游条件的发挥度分别为 68.1 %和 53 .7%~ 70 .7% ,是影响唐华清宫景群景观质量的因素 ,须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其对景观质量的贡献 .  相似文献   

14.
尹豪  贾茹 《风景园林》2016,(6):30-35
英国园林历史悠久,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现代主义园林发展脉络的梳理亟待研究。以时间为线索,以代表性人物和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为切入点,梳理英国现代主义园林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1925-1980),并以二战和1980年为分界线,研究了各个时期的英国现代主义园林发展的特征,以及工艺美术运动、英国节、新城镇运动等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出现代主义对英国园林影响程度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朱育帆 《中国园林》2007,23(6):10-14
北宋都城开封名苑艮岳的营建处在整个中国古代园林发展中由写实转向写意的转型时期,作为一次超大规模的皇家造园实践,艮岳在园林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艮岳研究也成为园林史学不可回避的核心课题而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就艮岳的前身、始建时间、建成时间、毁灭时间、艮岳的后期沿革与艮岳遗石、问名沿革以及主山山体高度等艮岳研究中一系列的基本问题逐一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证,以期推动艮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以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论述石子地面的三种做法(石子甬路、石子散水、石子海墁),对石子地面做法以及工丈尺销算则例进行分析,并计算讨论了白灰、黄土与石子的用量铺墁关系。梳理石子地面历代审美规律,结合清代档案与遗存、遗址勘察,对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审美旨趣转向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尹豪 《风景园林》2011,(1):114-117
首先从植物营造空间的作用和方式入手,结合分析宿根花卉展示的特点,指出花卉展示中营造空间的重要性.以北京植物园宿根园的改造为例,讨论了空间结构的转变对宿根花卉展示的影响.具体介绍了案例中运用植物材料自身的特点进行空间营造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屋顶花园(绿化)是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的融合,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概括了世界屋顶花园的发展简史,总结了现代屋顶花园的分类方法,旨在完善我国屋顶绿化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对我国城市中屋顶绿化与屋顶花园的发展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