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中指出了分组预约多址接入(PRMA)协议的一些缺点,并提出在分组预约多址协议帧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少量的信令、控制时隙,实现一种无冲突的分组预约多址接入(CF-PRMA)协议,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均表明,CF-PRMA比PRMA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采用动态帧长的选择重发型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协议,并对其进行了协议效率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误码率为非恒定值的卫星数字信道上,采用动态帧长的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议其性能远好于固定帧长协议。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的业务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无线ATM网络信道资源的动态分配算法本身的特征参数,如方差的变化、帧长的分布等,目的是判断动态资源分配协议是否适合特定业务,以期为动态算法的设计提供参考,并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QoS);同时可以在已知业务模型的条件下,为简化动态算法设计提供依据,采用计算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不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资源分配算法所控制的帧长随业务模型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参数可以描述所设计的协议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用户根据业务积压情况自适应安排传输的多址接入协议(UASMA),它利用自组织算法确定网络中处于激活态节点的个数,使用轮询的方式妥善安排分组的传输,根据用户业务量合理地调整节点每次传输的分组数.它采用独特的帧结构,并提出参考帧长的概念,大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UASMA协议同时提出了一个高效的接入竞争解决算法,保证激活节点能够迅速接入信道.最后对UASMA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CSMA协议、轮询机制和UPMA协议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UASMA协议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具有长传播时延的多址系统 (如卫星通信系统 ) ,提出了主动重发的随机多址协议 .研究结果表明 :在ALOHA系统中 ,这种新协议可以以较小的吞吐量损失得到时延的显著减小 ;而在直扩 /码分多址ALOHA系统中 ,这种新协议可以同时改善系统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  相似文献   

6.
瑞利信道下的数据分组传输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illbertElliott模型对瑞利衰落无线信道进行建模,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在无线信道内进行传输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效率. 相应的研究表明,分组的传输效率与其长度和信道传输条件有关. 利用上述结果推导出了进行数据传输时分组所应设定的最佳帧长,并对推导结果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 此外,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不同业务及信道条件的新的动态帧长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完备互补码的UWB多址接入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完备互补码的互相关函数为零的特性,提出1种基于完备互补码的超宽带(UWB)多址方法. 利用偏移相加(shift and add)的相关接收机进行用户信息的相关解调,并阐述了这种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对多址干扰的抑制原理. 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完备互补码的UWB多址方式比传统的通过脉冲调制实现的跳时多址接入UWB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多址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跳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广播传输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支持MIMO的多址协议仅支持点对点传输,提出多跳Ad Hoc网络中支持MIMO的广播传输时分多址接入协议,其核心算法是保证每个节点无冲突传输广播业务且保证最小帧长的时隙调度算法,充分利用了MIMO系统并行数据流传输的特性,该特性可使发生传输冲突的节点集从两跳范围内的邻节点减小到一跳范围内的邻节点,从而提高网络容量.结果表明该协议可极大地提高网络容量和减小平均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CSDS AOS协议的研究,指出影响AOS协议包业务吞吐量的因素,并分析采用可变帧长、固定帧长以及在不同误码率情况下使用不同帧长度的最优帧长方案对帧同步精度及系统吞吐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固定帧长方案比可变帧长方案能获得更高的正确同步概率和吞吐量,而当误码率小于某一门限值时,最优帧长方案可以在不降低正确同步概率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近空间通信网络开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对临近空间通信网多址接入协议的研究较少,且已发表的论文仅关注固定终端。为解决移动终端对临近空间物理链路资源有效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随机预约/按需分配多址接入协议(RA/DAMA),运用排队理论对其平均时延公式进行了推导,并利用OPNET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加,网络的平均时延越来越大;相同的网络负载情况下,时帧周期越长,网络的平均时延越大,且时延性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ATM networ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INTRODUCTIONExistingmobilephoneandpacketdatanetworksaredesignedtosupportonlyvoiceanddatatrafficwithcriticaldataratelimitwhichcannotmeetthedemandoftheemerg ingmultimediatraffic ,includinghigh speeddataandvideo.Theexisting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 (W LAN…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多跳移动网络中的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提高并行数据分组发送机会,本文基于时分多址(TDMA)提出了双信道预约(DCR)媒质接入控制协议(MAC).它通过合理调节预约信道(RCH)和业务信道(TCH)的数据速率、保证RCH的预约时隙与TCH的数据分组传输时隙的长度相等,实现了竞争预约接入与数据分组传输并行进行、互不干扰的目的.同时,还使RCH和TCH上的分组发送达到最佳业务平衡,避免了信道资源浪费.另外,所提出的预约时隙和竞争微时隙双重预约机制也极大地提高了信道的接入和利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总数据速率相同条件下,DCR协议的网络多址性能都明显优于IEEE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协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ALOHA的传输动态控制协议。系统信道分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信道均以时隙划分,其在时隙边界上同步。而控制信道中时隙又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子时隙。通过建立一个离散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可知,它能够适用于实际塑料光纤接入网络中工作站数量远远大于信道数的要求。由于在文献[1]所述的控制协议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先级的控制,它可以根据各类业务对时延的不同要求进行优先级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TDMA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低功耗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AT-MAC.该协议根据应用和拓扑的变化来自适应地伸缩时帧长度,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采用二叉树结构来方便地管理时隙分配信息;基于两跳邻域信息为节点分配时隙,减少了申请冲突.时帧长度的可变和对邻域信息的获知使得AT-MAC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适应能力.AT-MAC还采用节能模式来减少节点的能量消耗.仿真结果表明,AT-MAC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的利用率,缩短传输时延,并减少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分布式波长路由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并行的组装算法.该算法根据对网络流量的预测,将突发帧组装过程和突发帧资源预约过程并发执行,和传统的波长路由光突发交换网络比较能够极大降低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同时,该算法充分利用了波长路由中的双向预约机制,在轻网络负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丢包率.此外对该算法下网络的TCP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改善整个网络的TCP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时隙分配中的预留冲突和网络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海上无线环境的高效分布式动态按需TDMA时隙分配协议——DRSA(on-demand random slot assignment protocol).该协议可以根据网络节点自身的业务负载情况,在两跳范围内随机地为各节点分配时隙资源,且在分配时隙的过程中无需任何有关具体网络拓扑结构的先验信息.模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拥挤网络环境下DRSA协议仍然能够保证信息时隙的有效分配,使得网络以较高效率运行;对于因节点移动、业务分布变化而引起的网络环境及网络规模变化,DRSA协议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健壮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面向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支持多种业务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OSSS/PRMA.该协议引入过载控制信号,有效地降低了随机接入的碰撞率,提高了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CDMA/PRMA协议相比,该协议的数据分组平均时延、语音分组丢失率和信道利用率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随机接入预约CFDAMA-PR MAC协议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地面站采用预测预约方式的卫星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混合式按需/自由分配一预测预约协议(CFDAMA—PR).CFDAMA—PR协议可采用隐式和显式预约请求方式,对采用随机接入预约方式的CFDAMA—PR与R—CFDAMA协议的时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比较.计算机仿真中采用IPP及IFP信源模型,结果表明:在采用随机接入预约方式的情形下,CFDAMA—PR协议实现了更佳的时延/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