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下峪口煤矿1110回风巷道原U型棚支护的失稳机理、采动影响、围岩物理化学性质和底板破坏特征的分析,得出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结构补偿原理提出了高应力破碎煤层巷道棚-索协同支护技术。通过对围岩变形信息的检测,表明该支护技术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2.
某矿Ⅱ4采区主采8煤和10煤,该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在10煤底板岩层中,底板巷道在同一区段需经受至少2次工作面跨采影响,巷道变形极为强烈。分析了现有支护方式及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进行结构补偿,在围岩浅部形成稳定的共同承载体,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实行棚索耦合+底板锚网索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底板跨采巷道的支护问题一直是巷道支护的难题之一,在该过程中底板巷道不仅承受回采区段侧煤柱内形成的高支承压力,而且承受工作面开采的强烈动压影响.尤其厚煤层群工作面逐一跨采时,底板巷道变形更加强烈.针对某矿轨道上山实际地质采矿条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详细分析跨采巷道处于不同位置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状况和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古汉山矿西大巷围岩具有高应力、节理化、强膨胀的特点,采用工钢圆对棚复合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避免了巷道维修,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信长瑜 《煤炭技术》2015,34(3):50-52
针对滑动构造影响下三软煤巷支护技术难题,选取告成煤矿21051运输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分析该类巷道采用U形钢棚支护失稳原因,提出棚-杆-索协同支护技术控制该类巷道围岩强烈变形,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良相煤矿复杂地质条件,原架棚支护方式巷道变形量大,支护效果不佳等,提出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改革技术方案。通过巷道围岩变形监测,得出不同支护方式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现场实践表明,相比架棚支护,锚网索联合支护能减少巷道围岩顶底板相对移近量的73%,巷道两帮相对移近量的70%,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7.
受滑动地质构造影响,长期以来告成煤矿巷道压力显现强烈,尤其在回采巷道中无论是沿空巷道还是实体煤巷道,巷道变形均较为强烈,36U型钢支架损毁严重,巷道综合维护成本逐年攀升。结合现场实际支护状况,提出高强稳定型棚索耦合支护技术方案,于2012年4月起在21051下副巷开展工业性试验,截至目前为止21051下副巷已正常掘进400多米,相关监测结果表明高强稳定性棚索耦合支护技术在告成矿21051下副巷取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矿煤柱影响下回采巷道围岩强烈大变形且流变性特征明显等难题,在深入了解地质采矿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21502工作面回采巷道破坏原因,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根据结构补偿原理,在受煤柱影响段巷道围岩支护承载结构薄弱处打锚索进行结构补强,提出了控制巷道围岩持续大变形的高强稳定型支护技术;优化了原有支护方案,加强了未受影响段巷道围岩的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强稳定性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煤柱影响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优化了支护参数,达到了预期的技术经济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西山亚辰煤业公司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29102工作面巷道支护难题,参考相邻29101工作面两巷采用工字钢棚支护后出现的巷道变形严重,工字钢棚顶梁压弯、棚腿内移等问题,系统分析了29101轨道巷围岩移动变形、支护结构承载情况,并对巷道失稳原因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29102轨道巷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并开展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29102轨道巷采用高强度稳定型新型锚网(索)棚联合支护技术,巷道掘进经过测站约110 m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为17 mm,两帮移近量为19 mm,巷道支护效果良好,为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煤炭资源进入深部开采时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所面临的变形大、易失稳、难支护等问题,提出“架棚+锚杆(索)+注浆”协同支护方案,运用钻孔窥视确定巷道围岩结构稳定性、裂隙发育特征,FLAC3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及棚锚注协同支护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较另两种方案表现出更好的支护效果,塑性区分布范围明显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得以缓解,支护巷道模拟变形量与工程监测较为接近。工程试验表明:采用常规锚网喷支护、锚注支护巷道仍存在较大变形,不能保持长期稳定,棚锚注协同支护巷道变形明显降低,应用期间顶板下沉量较常规锚网喷支护降低了68%,两帮位移降低了52%,满足巷道支护稳定要求。棚锚注协同支护技术对深部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效果显著,尤其在掘进影响期控制围岩作用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1.
黄侃  刘宝申 《煤》2000,9(6):17-19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常村矿回采巷道原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棚式支护 ,由于受到采动影响 ,巷道推进困难 ,围岩变形较大 ,维护困难。同时 ,由于巷道两帮变形破坏 ,煤体松动 ,引起自燃 ,产生不安全隐患。为此研究和解决回采巷道的支护问题 ,是常村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介绍了回采巷道强力锚网支护技术概况以及矿压观测结果 ,分析了巷道锚网 (索 )支护的控制机理 ,提出了解决回采巷道锚网支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巷道支护原则,阐述了深井巷道弱结构面加强支护的重要性及锚网索+U型棚联合支护方案的支护原理,验证了深井回采巷道锚网索+U型棚联合支护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动压巷道离层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支护方式下围岩离层变形过程的差异,以铜川矿区复合顶板动压巷道为例,在同一回采巷道内分别设置工字钢棚试验段和锚杆支护试验段,采用巷道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实测两种支护方式下围岩离层变形的动态过程,探究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围岩变形机理,为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提供依据。实测结果表明:主动支护和被动支护时动压巷道离层变形过程有本质区别,在锚杆支护地段深部与浅部围岩以同步变形为主;而在工字钢架棚支护段,深部与浅部围岩的位移量差别较大,出现了较大的离层空间,棚式支护不能满足围岩变形要求。根据试验巷道围岩支护体的信息反馈结果,动压巷道应该采用主动支护方式,据此采用高预应力强力一次支护理论进行了动压巷道支护方案优化设计,改进后的支护方案能够满足动压巷道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复杂条件下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单侯矿动压巷道应力叠加影响的复杂情况,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单侯矿现有支护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采动影响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点。采用锚网支护加固原理及锚索支护补强原理,对现有支护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提出了该矿锚网索支护设计方案。通过现场实测表明,采用新的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显著减小,巷道断面的强烈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耿村煤矿西区翻修石门的支护问题,提出了锚注锚索初次支护和O型棚二次支护结合的联合支护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支护方式可以控制围岩的强烈变形,保证巷道稳定,且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阳 《现代矿业》2010,26(2):94
分析了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巷道支护原则,阐述了深井巷道弱结构面加强支护的重要性及锚网索+U型棚联合支护方案的支护原理,验证了深井回采巷道锚网索+U型棚联合支护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U型棚、锚网筋喷棚联合支护方式的应用,为提高巷道支护强度,减少巷道挤压变形,减少巷道维修成本以及矿井技术挖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下石节煤矿+950 m轨道石门支护难题,通过对巷道地质条件、原有支护状况及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现场调查分析,得出巷道围岩岩体整体性差强度低、两侧工作面强烈采动及煤柱内高支承压力影响、原有支护设计不合理是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据此从提高和充分发挥围岩承载能力出发,提出了二次锚网索支护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中两帮累计相对移近量在105 mm左右,顶底板累计相对移近量在234 mm左右。  相似文献   

19.
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煤矿为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轨道下山往往要经历上方工作面的多次跨采影响,造成跨采巷道围岩变形强烈、支护极为困难。针对任楼煤矿高埋深、近距离跨采巷道的变形与破坏原因,在增加原有支护强度的基础上采用结构补偿锚索措施,有效地保证锚网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实现了巷道围岩整体承载,使得高强锚网技术的优点得以发挥,为该矿解决类似条件下跨采巷道的支护难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在极复杂断层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煤矿巷道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的实际案例,研究了巷道通过极复杂断层带面临的破碎围岩变形控制问题.通过计算确定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的设计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了过断层区域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和巷道变形情况,并针对施工后的管棚支护巷道变形量进行了现场实测,总结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在巷道通过复杂断层带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提高了围岩的完整性及整体承载能力,能够形成较强的预支护体系,可应用于复杂断层带的破碎围岩变形控制,但需辅以物探手段提高注浆质量、加强监测才能保障巷道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本文经验可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