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扭辫法研究了PBA/PS复合胶乳的动态力学行为,发现PBA/PS复合粒子为两相体系,组分间有一定的相容性。加热至200℃左右,体系发生进一步的相分离,致使玻璃化转变温度外移。当复合粒子与聚苯乙烯粒料熔融共混时,也有类似的相分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ACR(PBA/PS/PMMA)树脂,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滞反应过程胶乳粒径的变化及乳化剂用量对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指出化剂适量可以避免形成新生均聚粒子和防止产生聚结粒子,保持胶乳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间歇及半连续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酸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氨基乙酯三元共聚物胶乳,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类型,复合配比及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方式和官团单体含量对共聚物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活性等离子体--金属”反应法,在H2-N2-Ar混合气氛中,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熔化Ni-Ti系二元合金,使之蒸发,凝聚成Ni-Ti复合超微粒子的方法,以及Ni-TiN复合超微粒子的复合状态,结构,化学组成,尺寸等。  相似文献   

5.
St/BA/MAA复合胶乳粒子大小及羧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平平加OS-15为复合乳化剂,分别采用批量法、种子法、全滴加法和分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复合胶乳。对复合胶乳的粒子大小及形态结构、羧基分布和碱增稠性能等进行测试;考察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和聚合方式对复合胶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Ti,Al,C粉末为原料,用热爆反应法制备了原位TiC颗粒增强的TiC/Al的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Ti-Al-C系热爆合成过程,探讨了热爆合成TiC粒子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生成的TiC粒子呈球形,尺寸均匀,且随体系中含Al量的增加,热爆反应合成TiC的温度降低,TiC颗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7.
以纳米CaCO3浆料和丁苯胶乳(SBR)为原料,将两者直接混合制得了纳米CaCO3填充型粉末橡胶复合粒子。研究表明,当粉末化体系中纳米CaCO3和SBR的重量比≥1时,纳米CaCO3兼具隔离剂和凝聚剂的作用。复合粒子的粒径随着纳米CaCO3填充量的增加而减小,所制得的复合粒子的颗粒尺寸均小于200tLm,纳米CaCO3以50nm原始粒径均匀分散在复合粒子中;其成粉机理为纳米CaCO3表面的钙离子和胶乳粒子表面的负离子发生键合作用,破乳而形成粉末橡胶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8.
化学复合镀Ni—P—Si3N4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化学复合镀Ni-P-Si3N4粒子共析量以及镀液稳定性等的研究,获得了制取含Si3N4粒子量高且镀液稳定性好的工艺方法,并讨论了化学复合镀Ni-P-Si3N5镀层的耐蚀性能和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9.
P-(St-BA-UA-Na+)高分子电解质胶乳微球的理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十一烯酸的钠高分子电解质「P-(St-BA-UA-Na^+)」胶乳微球在离子介质中的物理化学进行了讨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介质条件下胶乳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认display status参与St,BA的共聚合链连于高分子链上可极大地提高乳化效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其用量对乳胶粒径影响在,介质pH对胶乳粒径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离聚体聚P-(MMA-BA-MM-Na^+)胶乳与聚苯胺的导电复合物,并考究了胶乳用量,苯胺,氧化剂体系酸度等因素对导电复合物的导电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导电率12S.cm^-1,拉伸强度4.0MPa,易加工成型的新型导电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PS/P(BA-BOA)核壳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P(BA-BOA)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方式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乳液的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核,聚苯乙烯(PS)为壳的复合粒子.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复合粒子包覆效率的影响;通过透光率和亲水亲油实验,检验复合粒子的分散性,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复合粒子的形貌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PBA/PMMA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及其扩径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粒径从0.078um至1.38um的窄分布的BA(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的PBA橡胶核,然后,进行PMMA的壳层种子接枝乳液聚合,得到PBA/PMMA核壳结构胶乳,乳液经破乳过滤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增韧剂,发现随着橡胶相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BA胶粒表现双键含量增加;核壳复合粒子表观羧基的含量可以用电位滴定法获得。实验表明,进行壳层混合单体(MMA、MAA)接枝时羧基主要分布在胶粒的浅层;核壳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利用LS激光粒径仪测得胶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同时,TEM照片显示了核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PBA/PS/PS/PMMA)树脂,在ACR分子设计指导下,研究了单体经例、投料方式和乳液粒子大小及分布对A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单体比例,滴加法加入单体、狭窄的粒子尺寸分布,可获得具有较高冲击强度和透明性,又能改善PVC加工流动性能的ACR树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炭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腈(PAN)核壳聚合物的方法制备了炭纳米空心球.以两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PAN核壳粒子:首先以间歇无皂乳聚合法制备出直径约200 nm的PMMA粒子乳液,再以其作为种子乳液,以饥饿滴定法在PMMA外表而聚合一层厚度约30 nm的PAN外壳.将制备的PMMA/PAN乳液冷冻干燥后,分别经过250℃预氧化及1000℃炭化工艺,制备了炭纳米空心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所有核壳粒子均炭化成空心球并呈现交联状态.  相似文献   

16.
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对环氧树脂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量对种子乳液粒径的影响,MMA单体滴加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测试了核壳粒子的粒径和形态。红外光谱(FT-IR)图谱证明了产物具有核壳结构。用合成的核壳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冲击实验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前有了显著的提高,核壳粒子含量为3%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峰值80.2 kJ/m2。  相似文献   

17.
分散聚合法制备SiO2/PAM核壳复合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以SiO2为核、PAM为壳的核壳复合微球。根据Stber法制备了单分散SiO2微球,粒径随着TEOS、氨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硅烷偶联剂对SiO2微球进行表面处理,TEM显示处理后的微球继续保持单分散性,粒径有所增加。以SiO2微球或处理后的SiO2微球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在其上包覆AM,借助TEM、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发现,以处理后的Si O2微球为核能得到核壳结构,这种SiO2/PAM核壳微球的粒径大约为163 nm,包覆层3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 ,经过制种、合成核和合成壳 3个步骤 ,制备了具有核 /壳结构的聚苯乙烯(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复合乳液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形成的复合乳液粒子的大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考察了复合乳液的形貌 ,发现乳液粒子的粒径在纳米级 ,预计在某些领域会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