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电沉积法在不同镀液温度下制取了Cr-Mo合金镀层。於60℃5%H_2SO_4、40℃10%FcCl_3·6H_2O、30℃3%NaCl水溶液中,对在不同的镀液温度下所制得的镀层进行了腐蚀浸泡试验,测定了点蚀电位、镀层内应力、表面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在30℃镀液温度下所获得的Cr-Mo合金镀层,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均优,具有实用性,这同此种镀层的内应力较小、钼元素含量较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铝含量对Al—Si—Cr合金铸铁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种AlSiCr合金铸铁(150%~888%Al,15%~46%Si,Cr<12,30%C左右)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当Al含量<4%时,M3C碳化物随Al含量增加而减少;当Al含量>4%时,ε相随Al含量增加而增加。另外,α相点阵常数增量随其中的Al含量增加呈直线上升,显微硬度也随之升高。ε相成分符合AlFe3Cx,且有稳定的组成,显微硬度Hv1180~1240。该类铸铁的的硬度和冲击值是由显微组织形貌和各相性能综合结果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4.
5.
研究了5种Fe-Cr-Al合金试样氧化膜形貌与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氧化膜宏观上平整,微观结构致密,其抗氧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7.
8.
合金元素Si—Al—Cr对铸铁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合金元素Si、Al、Cr的耐高温腐蚀性能,上述三种元素在高温下形成氧化膜的PB比在1-2间,电导率较小和较少的晶格缺陷,并且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可起到很好的高温防护作用,是耐热铸铁的首选元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SEM、EPMA、SIMS和热重分析等不同测试手段,研究了3种不同Mg含量的铜合金经退火后在400~900℃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H2气氛下退火后,Cu-Mg合金表面生成了MgO氧化膜,合金中Mg的含量对氧化膜的形貌及随后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有很大影响.3种Cu-Mg合金在高温下的氧化速率均遵循抛物线规律,且氧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合金在400~700℃氧化时,w(Mg)=0.34%的合金由于退火后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平滑、致密,阻碍了高温氧化时氧元素向合金内部的扩散,氧化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11.
12.
锰铸铁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锰铸铁使用性能与铸造性能的研究检测结果。研究确认,锰铸铁具有强度高、刚性好、尺寸稳定、耐压、耐磨等使用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断面均匀性和铸造性能,成本低廉。可作为机床件、液压件、气缸盖、气缸套等重要零件的良好材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合金铸铁件轴体的生产工艺及其皮下气孔缺陷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认为:合金铸铁件皮下气孔与铁液中w(Al残)量有关,当铁液中w(Al残)量超过临界值0.03%时,就会产生皮下气孔;而w(Al残)量与孕育剂FeSi75Al2中的w(Al)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指出合理地控制铁液中w(Al残)量在临界值以下,可有效地消除皮下气孔缺陷。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比研究了壳型填铁丸和普通湿砂型两种工艺条件下稀土对凸轮轴用CuCrMoNi多元低合金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与Mn、S元素相互作用形成富含稀土、Mn、S的复合化合物作为石墨核心,有利于铸铁组织和性能的改善,砂型工艺下较佳的稀土加入量为0.02%~0.04%,而壳型填铁丸工艺下稀土的较佳加入量呈下降趋势。当稀土加入量达到并超过0.06%后,铸铁中出现D、E型石墨,并伴有初生铁素体,性能了低,特别是在壳型填铁丸工艺条件下,合金铸铁对稀土的敏感性提高,强度性能的下降幅度比普通湿砂型工艺大。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Si-Mo、Cr-Mo耐热铸铁的导热率和热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灰铁的导热性能最好,蠕铁次之,球铁最差;蠕化率越高,导热率越好;铁素体的导热性能优于珠光体。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锰、铬元素对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等温淬火温度对力学性能和抗磨性能的影响,并与铸态合金白口铸铁、高铬铸铁及高锰钢的抗磨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取适量的碳、硅元素,并加入适量的锰和少量铬以及微量的铋有利于铸态全白口,等温淬火后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加奥氏体复相基体组织。于325℃等温淬火2h可获得硬度和韧性均较高的奥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且耐磨性能良好,是一种有希望的廉价耐磨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等温淬火Mn-Cr白口铸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等温淬火白口铸铁中主要元素的作用及选择原则。研究了锰、铬元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等温淬火温度对力学性能和抗磨性能的影响,并与铸态合金白口铸铁、高铬铸铁及高锰钢的抗磨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取适量的碳、硅元素,并加入适量的锰和少量铬以及微量的铋有利于铸态下获得全白口,等温淬火后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加奥氏体复相基体组织。在优选化学成分的基础上,于325℃等温淬火2h可获得硬度和韧性均较高的奥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且耐磨性能良好,是一种有希望的廉价耐磨新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