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停距离的测量提出了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肖昀  路成龙  沈阳 《中国电梯》2023,(4):25-26+30
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停距离的标准设置要求和常用检验方法进行了介绍,针对当前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停距离检测不够精准、缺少专用仪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停距离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制停距离进行检测,同时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可实时显示测试过程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3.
宋兴智 《中国电梯》2004,15(17):37-37
目前,国内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设计、制造与安装主要按照国家标准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进行,该规范等效采用欧洲标准EN 115:1995。规范中规定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停时应有制停距离。现在国内大量制造使用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其额定速度一般为0.50m/s,按规范的规定,其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或水平运行的制停距离为0.20~1.00m,该制停距离从电气制动装置动作时开始测量。对于此类规定,本人认为不是很合理,现提出本人的想法,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冯朝辉 《中国电梯》2014,(17):32-3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制停距离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在欧洲标准及我国国家标准中都有详尽的技术规定以及试验验证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制停距离超标故障锁定功能的有关条款进行分析,通过比对欧洲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安全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制动距离项目检测的安全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对自动扶梯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扶梯制停距离进行测量,以检验其制停距离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针对扶梯制停距离进行测量的仪器设备。在现行的测量中,通常采用人工标记并用卷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实施,其测试方法为:①在梯级、踏板或扶手带和围裙板上作好标记;②操作自动扶梯运行至标记重合对齐时按动紧急停止开关(注:应确保梯级、  相似文献   

6.
付建磊 《中国电梯》2008,19(3):36-38
介绍了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时的制停距离以及扶手带同步性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欧阳俊 《中国电梯》2011,(19):56-58
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规定,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安装、检测检验及使用中都需要对其梳齿与梯级或踏板槽的啮合深度、梯级踏板面和梳齿齿根之间的距离等间隙尺寸进行测量。但目前现有的游标卡尺只能用来测量比较宽松的场合,而上述测量部位所处的位置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8.
孔伟 《中国电梯》2014,(5):45-48
TSG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新检规”)于2012年3月23日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新检规相对2002版检规有许多检验项目与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增加了提高自动扶梯安全运行可靠性的要求。为了更方便从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检验工作的人员或者与自动扶梯相关的使用单位、安装维保单位的有关人员对新检规中防护挡板、扶手带外缘距离、扶手防攀爬设置、防夹装置、使用须知、制停距离6个方面的检验项目要求的理解,笔者在此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新版国家标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于2011年发布并实施,与之相配套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新版检规”)也于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新版国家标准中,与乘客安全密切相关的修订项目主要包括“扶手带下缘距离”、“防碰挡板”、“防夹装置”、“使用须知”和“制停距离”。  相似文献   

10.
林晓明  刘镜彪 《中国电梯》2012,(5):70-70,7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一般由电动机驱动链条带动梯级上下运行,可以连续循环地输送乘客。在端部安装有电动机,它的正反转决定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现非正常反向运行时,能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下来的防逆转保护装置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重要保护装置之一,在检验部门进行的验收检验或定期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童宁  许林  万莅新 《中国电梯》2012,(19):30-31
由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统称为自动扶梯)自身的设计特点,其制动减速度及制动距离在有载荷的情况下来验证普遍较为困难且不安全。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一种便携式、通用的自动扶梯制动安全检测仪的设计,它能够对自动扶梯的制动减速度、制停距离、运行速度、扶手带与梯级同步功能进行现场检测,从而帮助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从而保障自动扶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自动扶梯)一般用在地铁站、高铁站、轻轨站等客流量大的场所,因此在产品的设计上有一些特殊的安全要求,其中附加制动器就是要求强制配置的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近年来出现了几例由于自动扶梯制动器制停失效导致的安全事故,行业里加大了对该安全部件的制停测试抽查频率.然而自动扶梯的制停测试需...  相似文献   

13.
覃炳乐 《中国电梯》2004,15(21):5-6
GB 16899-1997《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2.4.4.2和12.4.4.4对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制动距离有明确要求。制动距离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主要参数之一。对1台自动扶梯而言,最为准确的制动距离值当然是现场实测的实际结果值。然而,每台梯都实测并不现实,尤其是满载制动距离。如何快捷、准确计算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制动距离是许多设计人员颇为头疼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一种直接用功能原理方法求制动距离,无需先求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田佳梅 《中国电梯》2014,(23):70-72
近年来,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事故频发。为了从根本上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国家质检总局在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结构和功能上作了新的要求。2012年7月1日,TSG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新检规”)正式实施。为确保在用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在运行过程中的使用安全,新检规针对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速度偏离保护、梯级或踏板的缺失保护以及制动器松闸故障保护等功能提出了如下一些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袁江峰 《中国电梯》2011,(23):55-5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外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越来越多,而对于其相对应的检验内容或者方法始终没有明确。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只是在其前面的引言部分中做了一些建议,即第0.5.2条“如果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特殊条件下,例如须在露天或易爆环境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祥刚 《中国电梯》2013,(23):70-72
新修订的G13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TSG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新检规”)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统称自动扶梯)的安全运行作了更加全面和周到的规定,以避免可预见危险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电梯业界人员或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管理人员应注意到在自动扶梯和绝大部份自动人行道的梯级(或踏板)与围裙板之间存在着一个水平间隙,这个间隙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直接面对使用者的,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设备使用过程中自身存在一个安全危险隐患,容易发生人的脚部(成其是小孩)被挤压在这个间隙产生严重受伤的事故。  相似文献   

18.
由于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安全规范)和国家质检总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验规程)均未特意强调自动扶梯必须安装驱动链断链保护装置,生产厂家对此没有重视,所以在现场往往容易留下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12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规》)以来,迄今已有7年了。《检规》是指导监督检验工作的基础技术法规,规定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检规》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引用了GB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沈沆  许林 《中国电梯》2014,(9):38-39
考虑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统称为自动扶梯)自身设计的特点,TSG T2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指出,自动扶梯的梯级和踏板的下陷保护的检验较为困难且存在不安全因素。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一种便携式、通用的自动扶梯梯级塌陷安全检测仪的设计,它能够在不用拆除梯级的情况下对自动扶梯的梯级塌陷进行检测,从而帮助自动扶梯的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从而保障自动扶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