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蓉  赵黎明 《中国电梯》2003,14(18):35-36,47
本文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中几种常用的方法.主要论述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在电梯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常见的与振动相关的电梯故障类型,振动频率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时域图、频谱瀑布图、频谱热力图等工具的故障诊断方法,并探讨了常见的与振动相关的电梯故障处理对策。旨在帮助电梯维修人员和用户更好地了解振动频率分析对电梯故障诊断的重要性,以便更快、更好地诊断故障和处理故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546-548
为解决变压器故障诊断难以智能判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法,选用高斯函数作为径向基函数,并运用K-means聚类方法求解隐含层节点数据中心初始值,运用伪逆法求解隐含层到输出层权值初始值,运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随迭代计算不断自适应更新各个基函数的数据中心及方差、隐含层到输出层权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变压器平均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5.6%,并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满足变压器故障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9,(21)
本文以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电梯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重点针对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维修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1):222-223
本文基于故障树模型和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故障树和神经网络的风机故障在线诊断方法,它集故障树和神经网络的优点,相比于传统的风机故障诊断,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强的鲁棒性,同时执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国内风机故障诊断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难题,一是缺乏基础数据,二是信息综合利用率低。对系统进行状态评估和故障诊断时,大部分仅采用单一的判断依据,评估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缺乏。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借助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电梯运行的时间相关信息,形成报站逻辑,从而实现无须与电梯控制系统接口的自动语音报站方法。  相似文献   

7.
惠文生 《中国电梯》2004,15(11):30-31
随着电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单微机电梯控制柜对电梯各单元集中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采用多微机分散型控制已成为当今世界电梯控制系统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因为采用多微机分散型控制与采用单微机集中型控制相比,无论在控制功能、系统结构还是故障处理方面都有着许多优点。它很容易  相似文献   

8.
邵海波 《中国电梯》2007,18(9):51-52
多年来,在电梯的维保检修中,我们基本上都是沿用传统的方法来判断电梯故障,多半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电梯故障。而一直没有一些系统、方便、快捷的方法来判断电梯的故障。在此介绍几种在其他行业已经广泛应用,而在电梯行业确极少被应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供同行之间相互交流,提高电梯故障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BP神经网络学习功能及实现算法。分析了制冷系统的主要故障,并对制冷设备主要故障与征兆的关系作了定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学习功能的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的效果显示了该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电梯模糊与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昱  万健如 《中国电梯》1999,10(2):34-38
介绍一种利用模糊与神经网络来进行电梯群控的方法。由键盘输入召唤信号和电梯运行状态,通过屏幕显示电梯分派结果。  相似文献   

11.
C.  Erdem  Imrak  Mustafa  Ozkirim  张筠莉 《中国电梯》2006,17(17):26-31
包括电梯系统控制方面的调查及除了根据电梯的需求等待的PC控制系统外经典的电梯最优控制系统。阐述了电梯的NSF问题,即给定一个单独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已知位置、方向和分散登记的上行或下行层站呼叫作为输入,找到NSF作为网络的输出。在这个研究中,人工神经网络被用来在一个电梯控制单元确定下一个停站层(NSF),确定用于电梯交通量控制的方法。根据仿真运行本文提出的隐含在控制算法中的神经网络,评价了标准系统的性能指标,且同其他控制算法诸如优先权时间控制、分区算法和动态分区算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L—M算法的电梯群控系统(EGCS)交通模式的判别方法,并介绍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电梯群控系统调度方法的设计思路。试验结果表明,用文中所介绍的方法可以获得最佳的派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套高效、可靠、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电梯检测系统。本系统由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集成平台、数据接口、专用检测仪、通用检测仪等组合而成。成功设计了应急照明电源测试仪和电梯专用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所开发的检测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操作界面友好、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电子化原始记录和现场出具检验报告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M嵌入式控制器的电梯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辉  杨京延 《中国电梯》2006,17(15):23-28
首先分析了当前电梯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矛盾.指出PLC电梯控制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ARM控制器的嵌入式电梯控制设计方案。该方案引入了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CAN现场总线。接着详细介绍了基于该方案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硬件设计.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任务的划分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手段能较好的满足设计要求.开发的嵌入式电梯控制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实时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DSP技术,利用一根宽带网络线实现远程电梯状态监控、视频监控和音频数据传输,为楼宇的电梯监控提供一种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柏成 《中国电梯》2007,18(15):35-37
结合电梯控制系统中能量消耗和能量反馈的线路分析.对电梯的控制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使用矩阵变频器的节能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无线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梯信息采集器、GPRS无线传输模块、远程监控系统,具有远程监控电梯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远程控制电梯、远程调整电梯运行参数、辅助电梯维保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梯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位置整定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定子铁芯饱和情况下的凸极效应.通过在永磁同步电动机定子线圈中注入高频电流的方法.推算出转子磁极的位置和方向。同时论述了用增量型编码器来记录转子的磁极位置的原理。由于不松开抱闸.也就不需要拆卸曳引钢丝绳或在轿厢中放置平衡载重.极大地提高了现场调试和维护的效率。通过仿真和试验.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李树国  张磊  白阳 《中国电梯》2011,(13):29-31
为了预测人员密集场所中电梯运输系统的使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预测数据各属性的特点,将采集的数据提取出多个相关序列,在此基础上对各序列采取不同的处理、预测方法,再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数据预测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presents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status of cutters working as an assembly on a multi-tool head. Initial tests covered machining with a single radial tool ( [Gajewski and Jonak., 2007] and [Jonak and Gajewski., 2007]). The time courses of mining power and torque for a multi-tool head with installed radial and tangent-rotational tools were recorded. The tests covered mining with new - sharp - cutters and partially worn cutters. In order to limit the variables influencing the mining process, a model rock block wa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The received time courses were used as input variables for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For this purpose, mining power and torque signals statistical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 variance, skewness, and kurtosis. The status of mining cutters (sharp or worn) was the input variabl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structure networks, verified in the previous identification tests ( [Gajewski and Jonak, 2006] and [Gajewski, 2005]), were used for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