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钾锰型水合MnO2的合成及其离子交换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合成了离子记忆无机离子交换剂-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CRYMO)。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确证了其晶体结构为α-MnO2,化学式为MnO2.0.4H2O。考察了其对Na^ ,K^ ,Rb^ 的表面离子交换容量随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离子交换等温线及分配系数曲线均表明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对K^ 和Rb^ 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_2O和少量的Li2_CO_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_2和Co(OH)_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_2O和少量的Li_2CO_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_2CO_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相似文献   

3.
真空硅热同步还原制备镁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锰在镁合金中的作用以及镁锰合金的性能、应用与制备.为了提高镁锰合金中的含锰量,制备新型镁合金及南含锰量Mg - Mn中间合金,分析富锰渣硅热还原的基本原理,提出真空硅热还原制备镁锰合金的新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真空硅热同步还原MgO、MnO,其平衡蒸汽压关系是:Mn的平衡蒸汽压>Mg的平衡蒸汽压>系统压强;同步还原条件是:P系≤102 Pa,T还≥1517K;还原温度为1550K时,同步固化冷凝温度T<922K.研究设计了真空熔融及热还原设备用于实验研究真空硅热同步还原制备镁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锰在银、铁,渣、铁及渣、银间的分配数据及高炉型渣中MnO活度的计算结果。从熔渣结构观点讨论了碱度,Al_2O_3,MgO及CaF_2对渣中MnO活度的影响。还报告了渣中MnO还原速率的测定结果,讨论了反应级数问题。最后,对实验结果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锰在银、铁,渣、铁及渣、银间的分配数据及高炉型渣中MnO活度的计算结果。从熔渣结构观点讨论了碱度,Al_2O_3,MgO及CaF_2对渣中MnO活度的影响。还报告了渣中MnO还原速率的测定结果,讨论了反应级数问题。最后,对实验结果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稀土空位锰氧化物(La(1-x-y)Yy)2/3Ca1/3MnO3的结构和输运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1-x)2/3Cai/3MnO3(V-LCMO)和(La(0.7-x)Y0.3)2/3Cai/3MnO3)(V-LYCMO)(x=0,0.02,0.04,0.08,0.10)系列La空位锰氧化物样品.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单相,具有正交对称性(Pnma).La(1-x)2/3Cai/3MnO3系统和(La(0.7-x)Y0.3)2/3Cai/3MnO3系统的晶格参数以及Mn-O键长和Mn-O-Mn键角随La空位浓度不同而改变,说明在室温系统中存在Jahn-Teller效应.对于V-LYCMO系统,其晶格参数、Mn-O键长和Mn-O-Mn键角都比V-LCMO相应的值更小,这可能与离子半径小的Y3 部分替代La3 导致更大的晶格畸变有关.V-LCMO系统随着空位浓度的增大,绝缘体-金属的转变温度TMI几乎不变.在x=0.04时MR值在温度TMI处达到最大值,约为220%(8T).而对V-LYCMO系统,其转变温度TMI约为50 K,在温度40~50 K左右最大的磁电阻值超过106%.认为很大的磁电阻效应与用离子半径小的Y部分替代离子半径大的La有关,它会破坏双交换作用,从而导致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P123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软模板法合成MnO2/CN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和差热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弱结晶的α-MnO2,直径约10nm,长30?50nm,它们附着在碳纳米管壁上。样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组成Li-MnO2进行电池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测试(EIS),与纯二氧化锰相比,MnO2/CNT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初始容量275.3mA·h/g和更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
稀土空位锰氧化物(La(1-x-y)Yy)2/3Ca1/3MnO3的磁热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La(1.x)2/3Ca1/3MnO3(x=0.0,0.04)和(La0.7Y0.3)2/3Ca1/3MnO3系列样品,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磁化强度-磁场曲线,计算样品的磁熵变,研究La空位掺杂和Y3 离子掺杂对磁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a空位掺杂(x=0.04)的样品在居里温度附近磁熵变最大值为6.22 J/(kg.K),这比La2/3Ca1/3MnO3磁熵变最大值(6.26 J/(kg.K))稍有降低;而Y3 离子掺杂的样品在温度60 K时和磁场强度2 T下,其磁熵变最大值为0.568 J/(kg.K),并且磁熵变随温度变化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这表明(La0.7Y0.3)2/3Ca1/3MnO3可以作为一定温区的磁致冷材料.  相似文献   

9.
纳勐铜多金属矿区主要的花岗岩类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体w(SiO2)为73.45%~77.46%;K2O/Na2O=0.73~1.40,属于准过铝质至弱过铝质富硅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偏低,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40~4.00。综合分析表明:纳勐矿区花岗岩岩石成因类型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熔融温度较高,成岩过程与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热的幔源不仅为地壳的部分熔融提供了热量,且与熔融的壳源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亚熔盐反应体系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后的高浓碱溶出液难以脱硅的问题,提出采用碳铁酸钙作为高浓碱溶液深度脱硅的脱硅剂。采用非均相方法合成了斜方晶型的水合碳铁酸钙(3CaO.Fe2O3.CaCO3.12H2O),并对影响合成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合碳铁酸钙的合成具有交互影响,合成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缩短合成时间可以提高水合碳铁酸钙的含量。合成水合碳铁酸钙脱硅剂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3K,反应时间16h,反应液固比25,搅拌速率500r/min;氧化钙粒度在0.104mm~0.120mm范围内。在高浓碱溶液脱硅过程中,水合碳铁酸钙产生了物质结构改变,斜方晶系的水合碳铁酸钙转变为立方晶型的钙铁石榴石,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硅和少量氧化铝进入晶体结构,形成钙铁硅石榴石和钙铁铝硅石榴石。脱硅产物中氧化铝含量低于1%,氧化钠含量低于2%,SiO2含量高于2%,脱硅产物的铝硅比小于0.5;通过加入水合碳铁酸钙进行高浓碱介质下的溶液深度脱硅,可使溶液中二氧化硅浓度低于0.1g/L。  相似文献   

11.
简要论述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氯离子简单原理、分析流程和实验结果,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45%左右,加标回收率在96.4%~101.6%,与经典的硝酸银容量法相比较,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快速、简便,污染少,而且精密度较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Ionbombardmelltusingplasmaimmersionmethodhasprovenaneffectivesurfacemodificationtechnique[2,3].Plasmaimmersionionimplantation(Pill)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surfacepropertiesofthecomponents,suchashardness,friction,wear--resistanceandcorrosion--resistanceofthematerials.Meanwhileitsbiggestadvantageistheabilitytotreatirregularlyshapedobjectswithoutthenecessityoftargetmanipulation.Pillprocesscanbeconductedbyeitheratalowtemperature(<100'C)orelevatedtemperatureconditions(usually300'C…  相似文献   

13.
基体负偏压对膜层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40Cr基体上制备Ti0.33Al0.67N复合膜层;分析基体负偏压对膜层形貌、厚度、结合力及显微硬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负偏压参数设计范围内存在一个最佳值,可获得最优性能的膜层.  相似文献   

14.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针对离子注渗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还缺少对其进行系统介绍的研究报道。首先,对离子渗技术(离子渗氮、离子渗碳和离子渗硫)、离子注入技术(氮离子注入、碳离子注入和金属离子注入)和离子注渗复合技术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上述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最后,针对目前离子注渗复合技术的不足之处,从改善硬件设备、强化作用机理、系统研究复合处理工艺和促进其工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解决,提出要充分利用注渗和镀膜技术复合的优势来实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推动多相复合强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瑶  万怡灶  黄远  王玉林  何芳  刘峤 《热加工工艺》2007,36(12):11-14,17
使用MEVVA强流金属源离子注入机对医用纯钛表面进行C离子注入,注入能量为40和60keV、剂量为(2.0~ 6.0×10^17)ions/cm^2。使用TRIM2003程序模拟计算饱和注入剂量;用XRD和XPS分析注入前后试样表面物相及原子结合状态,并使用SEM观察注入前后磨痕的形貌。研究了C离子注入对医用纯钛腐蚀性能、显微硬度、表面弹性模量和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离子注入后医用纯钛表面生成了一层包括TiC强化相和游离态C的表面改性膜,使试样表面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升高,并使医用纯钛在模拟体液中的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而磨损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6.
离子轰击膏剂渗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增加辅助阴极,提高无附加热源的离子渗氮炉的升温速度和使用温度,以满足离子渗硼的需要,对以硼铁为供硼剂的渗硼膏剂进行试验,选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渗硼膏剂。利用此膏剂,对45钢在850℃×3h条件下进行离子渗硼,得到180μm厚的渗硼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40Cr钢普通离子氮化和强化离子氮化后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测定了氮化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α″、CrN和Cr_2N相的弥散析出,是强化离子氮化优于普通离子氮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45钢的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氧复合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定国  韩莉  赵程 《金属热处理》2003,28(11):45-47
研究了45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氧复合处理工艺。试验表明,45钢经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氧复合处理后,表层可获得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复合层,该复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45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9.
ECR微波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种新的低温渗氮方法--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对纯铁、45负和35CrMo钢试样在150 ̄350℃进行渗氮处理,测定了渗氮层的硬度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纯铁在低于200℃的温度即可获得连续分布的表面氮化物层,35CrMo钢在低于250℃温度处理也可获得离好渗氮层。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knowledge gap in the area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Cl and b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ISI 1020 carbon steel exposed to the CO2-saturated solutions containing Cl and/or over the time period of 6–72 hrs at 60°C. The results show a synergistic mechanism between Cl and in the pitting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accelerates the localized precipitation of FeCO3 crystals by means of increasing pH and adsorption,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for pitting initiation. Cl contributes to the catalytic dissolution of the Fe matrix along with film breakdown via the local accumul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the pitting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is, thus, further exacerb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