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微生物发酵产蓝色素的稳定性及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天然蓝色素十分罕见,直接采用微生物发酵并能用于食用的天然蓝色素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利用一株链霉菌(Stroptomyces)LS-1进行发酵,对其产生的蓝色素的稳定性、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色素是蓝色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在碱性时呈鲜明蓝色,在酸性时呈红色,耐热(80~100℃60min)不褪色,在pH>7时光(包括紫外光)稳定性强,金属离子Na+、Mg2+对本色素无影响。本色素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无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微弱的拮抗作用。粗品毒性试验LD50>15000mg/kg,致突变试验阴性,色素粗品属无毒。发酵液色价吸光度(10倍稀释水溶液)0.4(λmax=581nm),发酵周期80±2h。研究结果认为本色素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微生物天然蓝色素。  相似文献   

2.
美国通常在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中使用免检定的色素添加剂(也知晓天然色素添加剂)。美国FDA对这些色素添加剂(Colouradditives)的使用和产品标示作有管理规定.这些色素添加剂的安全性通过可以获得相当量毒性数据的安全性试验,同时根据美国和其他国家长期安全使用的历史证据得到证明.在本报告中,我们调查了支持美国允许使用的免检定色素添加剂安全性的数据,结论是根据可能获得的数据,我们充分支持这些色素添加剂的安全性,同时作为有关情报,还介绍了这些色素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可供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Ⅱ):紫番薯色素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日本经十余年研究,通过杂交、选育出一种称为“阿雅”紫番薯新品种(Ipomoea batatasvar Ayamurasaki),其色素含量比原始种高8倍,并已检测出由九种花色素苷组成。该色素为带有紫色色彩的红色色素,具有色泽明亮,耐热、耐光性优于其它某些花色素苷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含乳饮料、酒类等着色之用。经试验分析,其还具有抗突变、抗氧化、降血压、保护肝脏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姜黄色素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姜黄色素性质研究阎炳宗(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天津,300074)一、前言姜黄色素(TurmericColour)是由姜科植物(Zingberaceae)姜黄(CurcumaLongaL.)的根茎抽提、精制而成的桔黄色结晶或粉末,是一种互溶的混合色素,着...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高粱全粉中色素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色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色素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探究高粱色素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高粱全粉色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76%、超声功率500.64 W、料液比1∶16.72(g/mL),此条件下色素提取率理论值为54.26%,在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超声功率为504 W、料液比为1∶17(g/mL)时,色素提取率为(53.99±0.26)%;高粱色素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作用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结论: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分析结果可靠,得到了高粱全粉色素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高粱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溶剂法浸出玉米黄色素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玉米黄色素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天然食用色素,该色素属异戊二烯类,其主要由玉米黄素(3,3′—二羟基—β—胡萝卜素)、隐黄素(3—羟基—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3,3′—二羟基—α—胡萝卜素)等组成,其中玉米黄素是黄玉米所含的主要色素,这些组分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白剌色素的食用安全性,并初步研究其抗氧化功能。方法采用急性毒性、Ames、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小鼠精子畸形和大鼠90天喂养试验对白剌色素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在90天喂养试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白剌色素对雌、雄性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30000mg/kgBW,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天喂养实验各项结果均未见明显毒性。各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剌色素在本实验条件下为无毒物,未显示有急性、亚慢性毒性及遗传毒性;血清和肝组织的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白剌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酰胺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备液相色谱对天然棕色棉色素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聚酰胺柱可以有效将棕棉色素分段富集,依据分段后色素的颜色、HPLC图可知棕棉色素由两部分组成,利用反相C18制备柱反复分离得到了其中一部分色素混合物中的两种有色成分和一种无色成分。但是反相制备柱不能将另一部分色素有效分离,依据该部分色素的各种色谱保留行为,其可能由一系结构十分相似的多酚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从烟草废水中分离红色酵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其发酵马铃薯葡萄糖水(PDW)产油脂和色素的潜力。结果表明,从烟草废水中分离到一株红色酵母菌YH0902,并鉴定其为一株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菌株YH0902在马铃薯葡萄糖水(PDW)中培养时,细胞内可积累类胡萝卜素和油脂,30 ℃、150 r/min条件下培养4 d,菌体湿质量为(48.53±0.36) g/L,干质量为(10.63±0.15) g/L,胞内色素产量为(4.33±0.19) mg/L,油脂产量为(3.30±0.17) g/L。因此,菌株YH0902在微生物源天然色素及油脂开发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食叶草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依据现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采用国标或其他相关方法对食叶草开展成分分析(营养成分、可能存在的天然有毒物质)、卫生学检验(重金属、农药残留)、毒理学试验(包括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 d经口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结合食用人群、食用历史和不良反应调查结果,综合评估食叶草作为新食品原料,在成人(孕妇、乳母除外)每日推荐摄入量50 g情况下的食用安全性。结果 食叶草富含蛋白质和钾元素(均值分别为3.42 g/100 g和0.489 g/100 g),其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粗多糖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8.9 mg/100 g和40.67 mg/100 g。蒽醌含量为1.29 mg/100 g,按成人体重60 kg、每日食叶草推荐摄入量50.0 g计算,经食叶草摄入的蒽醌量为0.011 mg/kg BW,远小于其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31.3 mg/kg BW);而草酸含量与菠菜等蔬菜相比含量较低(0.32 g/100 g)。植物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食叶草(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该物质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 d经口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8.0 g/kg BW,致畸实验结果显示试验剂量下食叶草(粉)对SD大鼠无致畸作用。对食用食叶草及其制品的人群调查结果中未见不良反应的报告。结论 评估认为,食叶草作为新食品原料,按照我国成年人(除孕妇、乳母外)每日摄入不超过50.0 g,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在探寻出色素与费氏弧菌发光抑制率存在相关性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评价色素生物毒性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果汁中色素产生的综合毒性的检验.结果:色素溶液质量浓度与发光抑制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760~0.9873之间,EC50范围在0.72~2.86mg/L之间;果汁中色素质量浓度与发光抑制率同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136~0.9951之间,FC50值在1.02~2.96mg/L之间.柠檬黄毒性较小,苋菜红毒性较大.果汁对人工合成色素的生物毒性具有一定影响.色素在果汁中对费氏弧菌发光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上升的幅度明显大于在水溶液中.本研究为食品急性生物毒性监测的研究提供初步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芸豆中花色苷色素的微波提取及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黑芸豆皮的花色苷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相关功能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95%乙醇与1.5%盐酸(1:1,V/V)作为浸提液,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浸提微波功率500W,时间45s,料液比1:20(m/V),提取次数3次。由黑芸豆色素的特性分析可知,该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不仅可以着色,还具有抗氧化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食用色素红曲红开展关键组分分析和毒理学评价,为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GB 1886.181—2016对红曲红样品进行鉴别试验和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样品中桔青霉素(CIT)和莫拉可林(Monacolin K)含量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Orbitrap-MS2),对红曲红的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限量法开展红曲红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SD大鼠经口14 d毒性实验。结果 受试样品红曲红的质量规格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其中CIT和Monacolin K的含量分别为0.030 8 mg/kg(单位色价计)和0.166 mg/g;受试样品检测出20种组分,其中红色素、橙色素、黄色素比例分别为88.38%、2.04%、5.96%。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红曲红半数致死量(LD50)>20 g/kg·BW;大鼠14 d经口毒性实验,5 g/kg·BW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一般临床观察、血液学、血清生化、尿液常规、病理学检查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4.
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探索吕心泉,高巍,沈爱光食品工业科技,1995(2):53~57红曲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由红曲科红曲霉属中的红曲霉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经发酵后提取而得。红曲色素的特点:①pH值的变化,其色调也不变化。②100℃左右的高温,色调...  相似文献   

15.
黑果枸杞色素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进  原惠  曾献春  韩彬  时德红 《食品科学》2007,28(7):470-475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色素作为食用色素使用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30d喂养试验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黑果枸杞色素的KM小鼠LD50大于24g/kgbw,说明该受试物属于无毒级物质。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的结果皆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而30d喂养试验表明,黑果枸杞色素在2.4、1.2、0.24g/kgbw剂量时,对动物的身体、脏器的生长发育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黑果枸杞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药食两用天然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米色素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以筛选出色素纯化的最佳树脂;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黑米色素在最佳树脂上的动态吸附和解吸工艺,经方差分析确定了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HPD-80树脂对黑米色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较好。在该树脂上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料液浓度(以吸光度计)0.45Abs,上柱速度2mL/min,在常温下吸附。最佳解吸条件为流速1mL/min、乙醇浓度60%。经纯化的色素为紫黑色粉末,其色价是未纯化的6倍,比国家规定最低标准提高了15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研究牡丹蛋白的安全性,为牡丹蛋白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大鼠28 d经口毒性试验和90 d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灌胃剂量11700 mg/kg)小鼠无中毒反应,亦无动物死亡;大鼠28 d及90 d经口毒性试验中牡丹蛋白各剂量组(1500、3000、6000 mg/kg)大鼠食物利用率、脏体比及各项生命活动与空白组相比均无异常,血常规指标及血生化指标值与空白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各组织形态完好,未见中毒性病变。证明在低于11700 mg/kg剂量范围内牡丹蛋白无毒,具备应用于食品领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照度计量化红曲色素所接受的光,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波长和照射时间对红曲色素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光(2 800~31 00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降解最为显著;室内自然光(54~2 050 lx)对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影响较小,避光条件(0 lx)对红曲色素保存率无明显影响。红曲色素保存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光照强度相同,单色光波长不同的条件下,红曲色素保存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红光组>黄光组>绿光组>蓝光组>紫光组。红曲色素对短波紫外线较为敏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水溶性红曲色素光稳定性大于醇溶性红曲色素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唐慧 《中国油脂》2022,47(4):92-97
旨在对复方翅果油(翅果油+葡萄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法观察复方翅果油的急性毒性,选择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遗传毒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复方翅果油对雄、雌小鼠的MTD均大于20.0 g/kg;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上述结果说明复方翅果油属无毒级,无明显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  相似文献   

20.
天然红花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黄色素(SAFLORYELLOW)是从红花花蕾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该色素是水溶色素,在pH4~5范围内光稳定性好,氧化剂、还原剂、盐、糖、金属离子(除铁外)对色素的色泽、色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