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膏为一种新兴速溶饮品,因饮用方便,最大程度保持原茶品质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柿叶富含维生素C(Vc)、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通常被加工成传统代用茶饮用。开发富含Vc的速溶柿叶茶膏前景广阔。该文精选柿叶茶原料,探讨了浸提条件与干燥方式对柿叶茶膏感官品质和Vc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茶膏浸提条件掌握:温度75℃,时间60min,料液比1∶20g/m L,柿叶水浸出物浸出量可达到27.68%,Vc浸出量2.89%,多酚浸出量8.02%。干燥方式以真空冷冻干燥为佳,真空冷冻干燥的风味品质优于自然风干的茶膏,速溶性好,且其Vc、多酚保留更多,营养保健功能更强。  相似文献   

2.
利用煮熟的大米接种乳酸菌、根霉和双歧杆菌,进行发酵制得的复合发酵剂,研究复合发酵剂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剂添加量50%、发酵时间为60 min时,发酵温度为40℃时,馒头品质较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馒头品质最佳制作条件是,乳酸菌+根霉,发酵剂添加量50%,酵母菌0.375 g,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50 min。  相似文献   

3.
以柿叶黄酮类提取物为原料,加入玫瑰花、红枣提取物调味,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调味柿叶茶固体饮料。以出粉率为评价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进风温度170℃、原料液浓度8%、进料速度30 r·min-1为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茶粉固体饮料粉质细腻、流动性好、易于冲调、感官品质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真空厌氧富集GABA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匀浆进行液态悬浮发酵,以GABA和红茶重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GABA红茶饮料液态悬浮发酵工艺。GABA红茶液态悬浮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茶鲜叶与纯水比1∶30、匀浆粉碎时间2 min、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35℃、固液振荡发酵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鲜汁中GABA含量(22.44±1.96)μg/mL,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含量分别为(0.58±0.05)%,(5.52±0.04)%,且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分别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β-淀粉酶在明日叶发酵茶的制作过程中进行辅助发酵,制作出的明日叶发酵茶能够有效去除明日叶身的涩味。经过正交试验,明日叶发酵茶最佳工艺优化条件为:使用纤维素酶作为外源酶辅助发酵,外源酶添加量为0.75 g/100 g鲜叶,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5 h。经过茶品质测定,与市售红茶、明日叶未发酵茶、明日叶无酶发酵茶相比,酶促发酵的明日叶发酵茶,特别是纤维素酶促进发酵的明日叶发酵茶在茶多酚含量(0.94%)、总黄酮含量(8.45%)、总多糖含量(18.22%)、游离氨基酸含量(8.11%)等主要品质方面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发酵型速冻油条制作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念  宋晓燕  董振江  王晓兰 《食品科学》2011,32(21):193-197
为了优化发酵型速冻油条的制作工艺,考察影响发酵型速冻油条品质的主要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膨松剂添加量对发酵型速冻油条比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型速冻油条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1.0%(以面粉质量计)、膨松剂添加量3.0%(以面粉质量计)、发酵时间2.4h,-35℃速冻20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油条的比容为(4.54±0.03)mL/g。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98-104
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乳酸菌与1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作活菌制剂,并对菌剂发酵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4℃、6 500 r/min,13 min离心收集菌体,再以10%蛋白胨+3%维生素C为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后,酵母菌与乳酸菌冻干存活率分别达86.3%、87.8%。将自制复合菌剂用于甘蓝发酵,并与市售菌剂、自然发酵比较:添加自制菌剂发酵的甘蓝p H、总酸度提前2 d趋于稳定,分别为5.4、11.05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更低,最大值仅为7.07 mg/kg;初步认定乙醇(42.46%)、苯乙醇(13.47%)、4-乙基苯酚(6.77%)、顺-3-己烯醇(4.48%)为自制菌剂发酵甘蓝的主要风味物质。此复合菌剂具有较好的产酸产香能力,其在泡菜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优质糙米、玫瑰花为主要原料,应用发酵技术,研究一款集玫瑰花与发芽糙米为一体的酵素。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玫瑰花的最佳添加量,并对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利用优化工艺发酵后对产品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参照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经实验得到:在玫瑰花与发芽糙米比例为1∶3的培养基中接入4%的酵母菌31℃发酵8.5h后得到的酵素口味最佳,该酵素pH值(4.32)、NaCl(0.07g/100g)、总酸(3.22g/100g)、游离氨基酸(53.21g/100g)、γ-氨基丁酸(749.73mg/kg)、粗多糖(0.27g/100g)和乳酸菌[3×106CFU/g(mL)]符合限量规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均未检出,产品香甜、软糯、安全。本研究为玫瑰花的利用及新型发芽糙米的酵素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抑制α-淀粉酶活性能够降低餐后血糖。以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优化茉莉花茶的拼配工艺,以期得到一款具备降血糖功效且感官品质优异的茉莉花茶拼配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可知,当DNS试剂使用量为1.23 mL,α-淀粉酶浓度为5.6 g/L,反应时间为20 min时,体系对α-淀粉酶活性的检测能力最强,由此建立α-淀粉酶抑制剂体外筛选反应体系,并将该反应体系用于茉莉花茶拼配工艺优化。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的优化,得到茉莉花茶最佳拼配比例为: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与茉莉银毫质量比2.8︰2.5︰2.2,经拼配的茉莉花茶降糖功效和感官评分都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其对α-淀粉酶活性的平均抑制率为69.88%,感官评分为93.15分。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不同加花方法试制玫瑰红茶,通过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定,评价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玫瑰红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对玫瑰红茶生化成分有较大影响.综合感官审评和生化分析,揉捻时添加玫瑰花(花茶比例为1∶10)发酵后再添加玫瑰花(花茶比为0.2∶10)的玫瑰红茶品质最好,内含物质丰富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曲-多菌种耦合-发酵桑叶茶的品质,以大曲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叶子含水量为工艺指标,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桑叶茶黄酮、氨基酸、总酚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发酵桑叶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叶子含水量65%,大曲接种量8%,初始糖度6%,发酵温度30 ℃,规范化综合得分为0.996±0.02,与理论规范化综合得分1.0105±0.01接近。在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桑叶茶黄酮含量为35.81 mg/g,氨基酸含量为1.38 mg/g,总酚含量为16.68 mg/g。本实验通过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桑叶茶发酵工艺, 为桑叶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转谷氨酰胺酶可催化蛋白发生交联作用,从而改善酸奶的质构特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凝固型麦冬酸奶工艺进行优化,构建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麦冬酸奶制作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0.3 g/L,白砂糖添加量6%,麦冬提取液添加量9 mL/100 mL牛奶,发酵时间7 h,发酵温度42 ℃。在此条件下,麦冬酸奶的持水力为93%,胶体脱水收缩敏感性为40.3%,硬度为494.19 g,稠度为2 055.63 g·s,粘结性为-161.83 g,粘性指数为-585.13 g·s,感官评分平均值为89.7分,本研究为麦冬酸奶的开发与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红枣汁为原料,探究酿酒酵母分别与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对红枣汁品质的影响,并确定发酵工艺条件,以期得到一种新型红枣乳酸发酵饮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在37℃条件下发酵60 h,对红枣汁发酵液的总酸度、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确定酿酒酵母和乳酸菌的最佳组合及最佳接种比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与发酵乳杆菌的接种体积比例为1∶4时,红枣汁发酵液总酸度为9.897 g/L,产酸率为8.31%,总酚含量为287.81 mg/L,维生素C含量为6.83 mg/100 m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37%、89.38%和76.12%;经酿酒酵母和发酵乳杆菌复合发酵的红枣汁品质优于发酵乳杆菌发酵的红枣汁品质及未发酵的红枣汁;发酵后,发酵液中乳酸、柠檬酸、乙酸和富马酸含量显著增加,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琥珀酸变化不明显;氨基酸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明显,表明红枣汁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南瓜、甘薯和胡萝卜为主要原料,预处理后按一定比例复合,并将复合疏菜浆定量加入到面包面团中,加工成营养型面包。通过正交试验,调整产品各成分的用量,对产品进行工艺改进和品质分析,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发酵条件:26℃~28℃、相对湿度75%,发酵150 min左右至发酵成熟;最终发酵条件:38℃~40℃、相对湿度85%,时间60 min左右至成熟。  相似文献   

15.
柿叶茶保健酒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柿叶茶保健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茶汁与柿叶茶浸泡酒液以1:1的比例混合制得柿叶茶基酒。柿叶茶保健酒的最佳配方为柿叶茶基酒80%、糖浆20%、柠檬酸0.15%及适量的调味酒。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超声破壁的刺五加叶茶为试材,测定刺五加叶茶的水分、灰分、还原糖、粗蛋白、粗纤维、脂肪、维生素C、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并将其与未经处理的刺五加叶进行比较研究,综合评价刺五加叶茶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刺五加叶茶中水分含量为(7.495±0.79)%,灰分含量为(0.131±0.02)%,粗蛋白含量为(2.081±0.12)%,粗脂肪含量为(2.072±0.09)%,粗纤维含量为(5.743±0.83)%,还原糖含量为(6.237±0.71)%,维生素C含量为(7.834±0.52)mg/100 g;氨基酸总含量为18.404 g/100 g;共检出7种微量元素,5种B族维生素。除水分外,刺五加叶茶的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未经处理的刺五加叶。综上,超声破壁的刺五加叶茶表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适宜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红菇为原料提取多糖,采用乳酸菌发酵,并通过添加适量蜂蜜、蔗糖、柠檬酸和复合稳定剂生产澄清型红菇多糖饮料。结果表明:红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60min,温度80℃,料液比1∶30(g/mL),pH8.0,红菇多糖得率为5.21%。乳酸发酵最佳工艺为:多糖提取液30%,低脂乳70%,发酵时间13h,发酵温度40℃,乳酸菌接种量0.09%。饮料调配的最佳配比为:发酵液50mL,蜂蜜2.0g,蔗糖7.0g,柠檬酸0.3g。复合稳定剂的最佳比例为:黄原胶0.006g、海藻酸钠0.006g、CMC-钠0.004g。研制出的红菇多糖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款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38-147
通过研究3种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速溶鹧鸪茶粉含水率、色泽、多酚含量、湿润性、分散性的影响,确定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以速溶普洱茶粉为辅料拼配,结合电子感官和人为感官评分筛选最佳配比,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比较拼配前后风味差异。结果表明:预冻温度-20±2℃、预冻7 h,一次干燥温度80℃,干燥3 h,二次干燥温度55℃,干燥6 h,速溶粉各理化指标最佳;速溶鹧鸪茶粉与速溶普洱茶粉拼配比为7∶3,风味最佳。拼配后复合茶粉中醛类物质含量增加了0.34%,酸类物质含量减少了0.18%,滋味醇和,口感顺滑。该研究为鹧鸪茶综合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建立采用常压鼓风干燥法制备直投式纳豆菌剂的工艺。通过优化直投式纳豆菌剂的制备条件,得到其最佳制备工艺,并测定该菌剂的发酵性能和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直投式纳豆菌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复合干燥保护剂为11.07%脱脂乳粉、6.41%谷氨酸钠和14.76%柠檬酸钠;纳豆菌菌泥与复合保护剂的混合条件为:菌泥与复合保护剂的混合比例(g/mL)1:7、复合保护剂的pH为6.0、菌泥与复合保护剂的平衡时间35 min;纳豆菌的载体基质为碎米粉,菌悬液与碎米粉的混合比例(mL/g)为1:2;菌剂的干燥条件为50℃干燥9 h,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纳豆菌剂活菌率达82.66%,含菌量为7.93×1010 cfu/g,该菌剂发酵性能和贮藏稳定性较好,在4℃或-20℃条件下贮藏180 d后活菌数及发酵活力无明显变化。故采用常压鼓风干燥法制成的直投式纳豆菌剂符合市售纳豆菌剂的标准要求,可推广至工业生产中,简化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红绿茶搭配工艺对配合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红茶发酵叶与绿茶杀青揉捻叶为原料,按不同比例进行搭配、焙干。将其与红、绿茶成品茶按不同比例拼配样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干燥前搭配采用"炒-烘"工艺,多酚类物质、茶黄素、茶红素类物质与绿茶占比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46x+16.61(R2=0.9626)、y=-0.0024x+0.274(R2=0.9458)、y=-0.0731x+10.13(R2=0.9747);相应地,干燥前搭配采用"烘-烘"工艺回归方程分别为:y=0.1048x+16.61(R2=0.9528)、y=-0.0024x+0.274(R2=0.9656)、y=-0.0734x+10.13(R2=0.9743);干燥后拼配回归方程分别为:y=0.1218x+16.61(R2=0.9782)、y=-0.0023x+0.274(R2=0.8966)、y=-0.0701x+10.13(R2=0.9666)。发酵叶与杀青揉捻叶搭配后加工所得样品,其多酚类物质、茶黄素、茶红素类物质含量与红、绿茶成品茶拼配样显著不同;氨基酸总量与咖啡碱总量基本一致;香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试验为创制新风味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