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264视频编码标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264是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ISO/IEC的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制定的视频编码新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很好的图像压缩效果并能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从编码效率和网络适应性方面讨论了H.264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最后介绍了它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视频通信协议H.264和H.239。H.264和H.239是目前国际上有关视频会议的最新标准。H.264/AVC是由ITU-T的视频专家组(VCEG)大力发展研究的适应于低码率传输的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它的目标是发展一种简单的、直接的、高压缩性能的视频编码设计,并针对“会话”服务(可视电话)和“非会话”服务(视频的存储、广播及流媒体)提供更加适于网络传输的方案。由于它支持广播级的视频。  相似文献   

3.
H.264/AVC视频编码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264/AVC是国际电联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联合制定的视频编码新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图像压缩效果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本文从编码效率和网络适应性方面讨论了H.264/AVC中所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市场对高性能视频业务的需求不断膨胀,原有的压缩视频标准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新的压缩视频技术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H.264/AVC是目前由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及ISO/IEC的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大力发展研究的,适应于低码率传输的新一代压缩视频标准。2003年3月由两  相似文献   

5.
一、多媒体视讯会议相关协议 1.H.264编码及H.239 H.264编码技术是由ITu—T与ISO/IEC的MPEG专家组联合成立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共同开发的新的建议(ITU—T H.264)。它是在采用经典的混合编码的基本框架上吸取了MPEG.4的长处的视频编码算法,它具有高的编码效率:比起H.263编码节省了50%的比特率;加强对延时的限制及对误码和去色的处理机制,增强解码差错恢复能力;提高了对网络的适应性(如对移动和IP网的适应性),采用分层技术,从形式上将编码和信道隔离开来,在源编码过程中考虑信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H.264是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videoteam)制定和发布的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是目前视频图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H.264视频编码标准可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其在数字视频通信和存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MPEG-4精细可伸缩性编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码率下,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比基于MPEG-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视觉质量。同时提出了基于H.264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的视频点播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264/AVC是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共同开发出来的最新视频编码标准,它具备许多新的技术特点,如:多模式运动预测、柔性宏块排序、整数变换、一致性变字长编码、内容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分层编码、错误约束机制、错误掩盖技术及高效的比特流切换技术等等。本文在阐述该标准系统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主要技术特点及H.264/AVC VBR码流特性,阐述该标准在IP网络及无线网络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浩  林涛 《有线电视技术》2007,14(12):21-22,26
现有视频的高质量低延时无线传输方案大多采用JPEG2000标准。而H.264在获得相同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硬件亲和性,因此有必要对H.264和JPEG2000对高清晰图像的编码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H.264的编码效率高于JPEG2000。  相似文献   

10.
数字视频技术在通信和广播领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视频信息和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中的处理和传输成为当前我国信息化中的热点技术。运动图像专家组和视频编码专家组给出一种更好的标准,确定为MPEG-4标准的第十部分,即H.264/AVC。简述H.264的研究意义及DCT的原理。为了减少运算量,分析H.264中如何对宏块的整数变换,详述H.264的编码变换的方法,给出整数变换方法与传统的DCT的区别和联系,并给出H.264的整数变换方法的快速算法即蝶形算法,这与传统的DCT变换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H.264/AVC是一个新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本文中H.264/AVC的写法为的是表明这个标准化工作涉及了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是国际电联ITU-T,另一个是ISO/IEC(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来自上述两个标准化组织的专家自2001年12月起组成了的JVT(Joint Video Team,联合专家组)。  相似文献   

12.
H.264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264作为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在近年来成为首选的视频标准。为了提高视频编码效率,H.264已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但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影响其编码效率。结合JM8.6从视频编码层出发对H.264的帧间预测、帧内预测、变换及熵编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验分析得出帧内及帧间预测模式的概率,结果说明H.264复杂度和实时性能仍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H.26L是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制定的新的甚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主要应用于可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传输。本文讨论了H.26L的编码原理及其相对于H.263视频编码标准的新发展,分析了该标准的优点及实用化遇到的问题。计算机对比实验表明H.26L通过采用1,4精度运动估计、增强的先进帧间预测编码和帧内预测编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压缩码率有明显改善,但同时运算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大家电厂商及半导体厂商都在竞相开发能对HDTV视频进行实时编码的芯片。主要使用的编码方式是MPEG-4 AVC/H.264(以下简称为H.264)。H.264编码的运算量高达MPEG.2编码的6~10倍,因此,以往H.264编码芯片的种类非常少。2004年~2005年,PSP和iPod等便携式设备中开始使用H.264编码,这为H.264编码芯片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以此为契机,  相似文献   

15.
喻梅  熊聪 《中国新通信》2008,10(11):71-75
H.264标准以其高效的编解码技术,为视频编码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视频业务的增多,相关的分级编码技术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需求,H.264标准也增加了可分级编码的扩展部分。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H.264标准的相关概念,然后对H.264标准的时域、空域和质量可分级编码作了介绍和分析。最后揭示了各种分级编码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的远程视频系统,由于受到广域网带宽的限制,必须要有更高的压缩比,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和内在的抗丢包能力、抗误码机制的视频编码压缩技术,而H.264正是满足这一些功能的技术,这里要阐述H.264视频编码压缩的技术以及H.264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视频编码技术是视频传输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H.264视频鳊码技术的特性、业务应用以及专利许可费用的收取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一种H.264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浩  张颖  张兆扬 《电视技术》2003,(12):10-12,20
根据视频编码线性率失真函数和对H.264整数变换量化方法分析,提出一种适合于H.264编码算法的码率控制算法。先验证线性率失真函数对H.264编码算法的适用性,再通过将H.264整数变换的量化分解为系数校正和统一量化两个步骤实现了线性率失真函数在H.264码率控制中的应用。实验证明,与JVT—G012码率控制算法相比,码率控制的准确性和信噪比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H.264/AVC与以往视频编码标准相比,编码效率和编码性能大幅提高,但计算复杂度也明显增加。H.264“baseline”编码器DSP移植及优化后.H.264编码器效率获得了很大提高,达到实时编码的要求,同时能获得较好的视频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H.264是国际上最新的视频编解码标准,其编码效率可比现有MPEG-4提高50%,是未来几年内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简述了H.264的发展历程,列出其具有的新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结构框图,针对主要技术、新标准的技术优势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