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丹1/2/4区块状强底水油藏经过8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开采期,油田产量递减趋势明显,稳产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开发动态分析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出油藏中剩余油纵向上主要集中在油层顶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井网稀疏区、局部构造高部位和断层附近.在此基础上,利用加密井、水平井、提液、卡堵水、低效井侧钻以及合理射孔等相适应的开发调整技术与策略,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块状强底水油藏高效开发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2.
江苏油田韦2断块属断鼻性构造,沉积微相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隔夹层的空间分布和物性变化都非常复杂,平面和纵向非均值性严重.通过对该断块区块、小层、井组、单井生产动态分析,并结合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该区小层和层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田开发中油井产量低、含水高、注水不见效等问题,对YJ油田采用整体建模,并根据单井的生产动态修正地质模型,在建模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YJ油田平面以及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特点,总结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目前水驱状况,提出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4.
砂岩底水油藏在中国储量丰富,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而夹层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明显效果.由于夹层成因的复杂性,目前夹层研究尚没有统一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从夹层分布面积、夹层厚度、夹层渗透率、夹层泥质含量等参数,将夹层归纳为无夹层、渗滤型夹层、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和大范围不渗透夹层4种模式.无夹层模式底水锥进速度快,大范围不渗透夹层模式底水完全被抑制,这两种夹层模式下的油气开发效果较差;渗滤型夹层底水被转化为次生边水和次生底水,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底水转化为次生边水,这两种夹层模式开发效果较好.无夹层模式远离井筒周围分布大量剩余油,可以通过完善井网来提高动用程度;渗滤型夹层开发效果好,剩余油分布很少;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底部形成"屋檐油",顶部形成"屋顶油",这种剩余油可作为后期挖潜的一个方向;大范围不渗透夹层上下邻层均可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后期挖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5.
曙22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曙22块生产时间长、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等特点,根据油藏类型以及渗流理论,利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该区块油藏数值模型,产量劈分考虑了实际射孔井段厚度及井底流动压力差,对该区块地质储量、压力、含水率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地质储量拟合相对误差为5.1%,83%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小于8%。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曙22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层内非均质性、断层、井网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井网不完善、断层的遮挡性以及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水驱见效的差异性。总体上,在断层的附近,尤其是断块的高部位,都有一定的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6.
气顶底水油藏油气水三相同时赋存,水平井垂向位置不合理,则极易发生气窜和水锥,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气窜和底水锥进,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结合气顶底水油藏流体分布特点,校正了状态方程计算逸度误差,计算了油气体系相平衡闪蒸模型,利用天然气状态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了气顶指数、底水倍数与地层压力的垂向水平井布井位置评价模型,总结了水平井开发过程中随油藏地层压力下降油气相间传质规律。经实例计算及数值模拟验证,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布井位置可以有效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为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部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 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的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八面河油田构造位置处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的八面河断裂构造带上,其北东与广利洼陷相连;西北紧邻王家岗断裂构造带;西南为草桥断裂构造带;南部抵达广饶凸起附近,面积约1100km2。经过20年的开发,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开始递减。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并挖掘剩余油的开采价值可以有效的缓解生产压力,这将是下一步稳产甚至增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让纳若尔油田A南油藏带较大凝析气顶,主要依靠气顶膨胀能量开采油环,针对目前油井气窜,油气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考虑合理开采气顶,并实现油气协同开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最佳的投产时机为2013年,合理的采气速度为4%~5%。将油藏的日注入总量定在约3750 m3/d,屏障注水比例和面积注水比例为8:2时,既保证了气顶气和凝析油的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屏障注水井的外围气顶气)驱油,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注入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前,新浅45断块油田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断层、储层物性、汽窜、边水、采出状况等静、动态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压力低、单井日产水平低、油气比低,关停井较多、低效无效生产井多、开发效益差等诸多问题,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全面分析该区块生产开发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地震、地质分析,采用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依据单井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采出程度等不同参数建立了5种剩余油类型的评价标准,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单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为油田后续精细调整和挖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底水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的潜力在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计算其剩余潜力的新方法.从底水油藏的过水倍数和驱油效率的定义出发,利用达西定律和物质平衡理论,推导出底水油藏过水倍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式,提出采用拟合实际动态的遗传算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求解关系式.通过实例表明,运用该方法可以找到油田特高含水期时的剩余油潜力,指导油田制定下一步调整挖潜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最终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进行油藏开采特征与开发方式研究。根据断层发育、流体系统分布及天然能量差异,将锦州南油田开发单元划分为大气顶油藏、小气顶边水活跃型油藏及小气顶弱边水油藏。结合地质油藏特点,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各油藏开发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大气顶油藏及小气顶边水活跃型油藏宜采用衰竭式开发,小气顶弱边水油藏宜采用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4.
QL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总体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更趋复杂.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静态参数(地质因素)出发,根据储层沉积相带及其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构造和砂体分布形态等建立流动单元的地质模型,准确、合理地划分出流动单元.结合动、静态资料,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的水驱油特征与水淹模式,对水淹后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明了挖潜上产的有利区域,指导油田挖潜实际效果显著.对同类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杂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变化较快,平面上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变化大,水淹程度不均,水驱开发中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结合渤海X油田开发地质资料,通过微观驱油模拟实验,研究了心滩、边滩、河道和溢岸沉积等4种沉积微相在不同注水倍数下的驱替特征、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其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心滩沉积的采收率相对最高,剩余油分布以连片状和油滴状为主;边滩沉积的采收率略低,剩余油分布以连片状为主;河道沉积的采收率低于边滩沉积,剩余油分布以连片状为主;溢岸沉积的采收率相对最低,连片状剩余油占比超过80%,水驱波及范围小,剩余油富集,应成为挖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气藏底水上升规律,在分析典型井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单井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采气速度、夹层渗透率、水体倍数等因素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底水凝析气藏合理采气速度为3%,水平井合理长度为600m,气藏夹层发育有助于提高底水凝析气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X油田纵向及平面水淹不均、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等问题,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层内水淹受韵律性及重力共同作用,层间水淹受层间夹层影响,平面水淹规律受沉积相带控制。纵向上剩余油分布于各小层顶部,平面上主河道侧向、断层附近、潜山井区等剩余油富集。采取油井转注实现井网重塑、增加新井完善注采井网等针对性挖潜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水驱采收率,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油藏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所控制;在注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分布以及井网方式对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该区块目前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渗透率较低的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油层或油层中的不完善区、注水井非主流线区域.通过井网局部加密、层系调整、注水保持压力可以有效地改善Main Unity油藏的开发效果,但对Main Ghazal这类具有良好物性,连通性好,而且面积不太大的断块油藏,边缘注水开发方式比含油区内部注水开发方式更为优越.提出Main Unity油藏下一步开发调整的优化方案,与现有井网相比可提高采收率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