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型车辆液力缓速器空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应用于重型车辆的液力缓速器进行了CFD仿真和空损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空损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了降低空损,设计了挡片机构,安装后,再次试验,液力缓速器的空损大幅减小,所设计的降低空损机构行之有效,能够将液力缓速器的功率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重型车辆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载车辆用快响应、易控电涡流缓速器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轴向凸起的齿形线圈构建三维磁路,并通过过励磁设计抑制去磁效应的新型电涡流缓速器。应用有限元技术,建立新型高能电缓与传统端面磁路、轴面磁路电缓稳态、似稳态电磁场计算模型,分析新型电缓的磁路、气隙磁密、电涡流分布和过励磁制动特性。结果表明,新型电缓电涡流分布在转子内表面整个轴向空间内,当转速小于3 500 r/min时,其制动扭矩明显高于另两种传统电缓,且过励磁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新型电缓的制动性能,线圈电流密度提高至3倍时,制动扭矩增加0.65倍,能够为车辆紧急制动提供瞬时大扭矩,使车辆制动距离缩短30%。  相似文献   

3.
车辆液力缓速器的特点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概述了车辆液力缓速器的应用现状和工作原理,然后按照液力缓速器的不同类型,对其结构和技术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液力缓速器低空损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电涡流缓速器转子盘风道散热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涡流缓速器(ECR)实施缓速制动时将车辆行驶动能转化为热能,使得转子盘产生较大温升,导致其制动性能不稳定.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在转子盘风道内安装圆柱扰流强化散热装置.为合理选择扰流圆柱结构尺寸,建立不同直径圆柱扰流强制散热结构转子盘单风道物理模型,采用K-ε标准双方程和能量方程分析各模型不同进口气流速度条件下热交换改...  相似文献   

5.
某重型车辆联合制动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某重型履带车辆的制动系统,提出增加液力制动的必要性,重点研究了该型车的液机联合制动.仿真结果表明,该型车目前的传动系统仅适用于有限联合,但制动力不能平稳过渡.提出了该型车传动系统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制动性能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车的制动性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两段式机电联合制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电传动履带车辆制动过程对制动器的损害,根据电传动的特点,提出了机电联合制动方法.通过对电气和机械单独制动特性分析和原车采用三段式机电制动控制策略的分析,提出了两段式电传动车辆联合制动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两段式制动策略能够减小系统对机械制动力的需求,很好地满足了制动目标.该研究为制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驱动履带车辆具有良好的运动可控性,同时可借助电气制动缓解传统履带车辆制动系统负荷重、寿命短的问题,是履带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理想驱动方式。通过对某电驱动履带车辆制动系统的无人化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机电联合制动系统线控化的完整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一种改进的三段式机械-电气制动结合方式,并在保证既定制动性能前提下按照最大化制动能量回收的原则,给出了相应的机械-电气制动力分配策略。按照该方案进行平台搭建后,进行了制动性能实车试验,验证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可在充分满足国家军用标准对军用履带车辆制动性能要求的同时,保证整体效率在25%左右的动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奠定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评价及控制的基础,进行了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开环操纵特性分析及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横摆运动响应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人-车-路闭环系统的电驱动履带车辆操纵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速越高,横摆角速度稳定值越小;路面条件越好,车辆横摆角速度响应越快;当考虑电驱动车辆的动态响应特性后,保证闭环系统稳定的驾驶员预瞄时间需要增大,驾驶员最短反应滞后时间缩短;驱动电机响应速度越快,使系统稳定的最小预瞄时间越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型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试验台的设计与开发,该试验台采用基于PLC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数字传感技术,实现了履带车辆综合传动系统基本行驶工况的工作试验。大幅提高了试验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为履带车辆的维修实践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履带车辆转向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电传动履带车辆稳态转向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为电传动系统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电传动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基本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控制策略参数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多学科优化平台OPTIMUS进行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整车控制策略参数优化的新方法.首先基于优化设计的思想,建立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性能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自适应遗传优化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在某特定工况下燃油消耗减少13.4%,说明该方法可以找到一组全局最优的参数,可以大大缩短控制参数的实车标定时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越野工况预测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航  席军强  陈慧岩 《兵工学报》2019,40(8):1572-1579
针对越野环境下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越野工况预测的能量管理策略。使用车载传感器测量车速、车辆姿态角,基于支持向量机进行路况分类,建立越野路况识别模型;针对不同的越野路况,基于马尔可夫链利用历史行驶车速和加速度建立速度预测模型;以某混合动力履带装甲车辆为对象,设计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进行能量管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完成越野环境下履带车辆能量管理控制目标,有利于改善混合动力履带车辆性能。  相似文献   

13.
The pass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 is designed to get its suspension parameters based on a certain common velocity and a certain road surface roughness. It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nly exists in a certain operating mode without far-ranging adaptability. Holding the damper basic frame form and applying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MR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the vehicle can keep its optimum efficiency betwee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in all kinds of operating mod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damping performances provided by this MRF(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vane damper are same as those provided by traditional damper, and the new damper has the better controll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车用液力减速制动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车辆用减速制动器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重点叙述了液力减速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特性 ,结构特点 ,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5.
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基于部件的物理原理或试验结果,建立了某轻型履带车辆动力 传动系的模块化动态仿真模型,包括柴油机、液力变矩器、齿轮箱、换档离合器、换档控制器和车体等部件模型.使用该仿真系统可模拟不同油门开度下的车辆性能,及不同换档离合器结合压力条件下的换档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6.
高机动平台的发展表明,高速行驶等机动性能提升导致持续制动功率不断增加、采用单一机械制动其摩擦部件温升过高,亟需加强制动系统缓速匹配的研究。通过分析高机动平台典型制动工况,明确了缓速匹配的设计输入;对多类型缓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合高机动制动匹配的新型电缓方案,分析研究了新型电缓的主要关键技术;以40 t级高机动平台为背景进行新型缓速性能研究,为高机动平台缓速制动研发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设计了一种利用驱动电机堵转生热进行加热的低温预热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装置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部件实现辅助加温,以满足车辆冷启动需求。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得到预热过程中动力舱向外界环境的传热特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合动力舱各部件参数,利用MATLAB计算不同加热功率下达到预热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分析各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满足预热时间要求的最低加热功率为70 kW,所需加热量为181 MJ. 结合动力电池的低温特性,通过加热功率计算选择电池的总容量,根据其低温放电率进行校核,最终确定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时电池容量至少为292 A·h. 针对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设计了一种利用驱动电机堵转生热进行加热的低温预热系统,该系统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装置的前提下利用原有部件实现辅助加温,以满足车辆冷启动需求。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得到预热过程中动力舱向外界环境的传热特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合动力舱各部件参数,利用MATLAB计算不同加热功率下达到预热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分析各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满足预热时间要求的最低加热功率为70 kW,所需加热量为181 MJ. 结合动力电池的低温特性,通过加热功率计算选择电池的总容量,根据其低温放电率进行校核,最终确定在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时电池容量至少为292 A·h.  相似文献   

18.
履带车辆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履带车辆仿真软件ATV,建立整车多刚体系统模型和正弦波路面谱,进行了整车行驶平顺性的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车速下车辆驾驶员位置的垂直振动加速度、水平振动加速度、以及人体承受振动的持续时间,并且通过与实测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履带车辆行进间射击的随机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履带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火炮发射动力学模型,用该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随机路面和后坐载荷激励下车辆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及其仿真计算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履带车辆行进间的射击状态,为武器系统与底盘的匹配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