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BIM信息技术应用看作建筑类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创新行为,从教育技术支持、创新资源网络、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吸收能力四个层面,总结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诱导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Vensim)构建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诱导模型,揭示多源诱导因素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提出教育技术支持与创新资源网络是推进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基础,教师教学能力是执行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的关键,学生吸收能力是体现BIM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行为效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创新行为诱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IM技术在我国建筑业推广缓慢的困境,将BIM应用看作企业的一种技术创新行为,从技术支持、创新网络、数据互用能力和企业吸收能力4个层面,总结24个BIM技术创新行为诱导因素。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企业BIM技术创新行为诱导机制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多变量间的因果作用关系。通过模型假设验证和路径分析,提出技术支持对BIM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最大的综合效应,创新网络在诱导机制中作用路径数量最多,数据互用能力是路径传播的关键节点,企业吸收能力对BIM技术创新行为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通过对诱导路径和关键因素的识别,为企业BIM技术创新行为提出改进策略,促进BIM技术应用推广,提高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工程建设行业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突破,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设计必将提高工程设计行业的效率和利润。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工程设计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BIM采纳过程中工程设计企业的采纳行为,建立工程设计企业BIM采纳行为模仿者动态模型,识别出工程设计企业采纳BIM的耐心程度、采纳BIM带来的超额收益、采用"采纳BIM"策略时企业的初始投入成本是影响BIM采纳行为的3个主要因素。通过模拟仿真分析3个因素对BIM采纳行为演化趋势的影响,并给出促进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采纳BIM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TAM和TOE模型,提出分析建筑企业对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然后通过从48个建筑工程企业收集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信度、效度及适配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BIM采纳行为受到直接影响的强度依次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组织内源结构、外部环境,受到间接影响的强度依次为BIM特性、组织内源结构、外部环境、感知易用性。  相似文献   

5.
郭小霞 《江西建材》2023,(9):323-325
文中旨在探讨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与优化分析。引入BIM技术,可实现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的全面管理和优化,从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项目的质量,确定建筑项目施工成本关联因素,基于BIM提取成本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设计工程造价控制流程,实现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借助BIM技术,可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进度控制、人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  相似文献   

6.
《建材发展导向》2017,(24):25-27
工程造价涉及面广、涉及内容多,且涵盖工程数量、设计变更、经济签证真实性等方方面面。BIM即建筑信息模型的具体建模,立足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数据,通过建立三维建筑模型,藉由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实践共享信息技术下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具备更直观展示建筑物形态的基本特点。BIM以新姿态闯入视野,共享信息技术模型产生。静态造价下工作任务繁重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该如何面对BIM。BIM技术与全寿命名周期造价管理相结合的创新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7.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技术,它凭借对项目全寿命期数据平台的有效搭建以及信息的高效管理,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于BIM用户满意度的研究,基于技术采纳视角,通过将技术采纳模型(TAM)和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进行相应结合、改进,构建出BIM应用满意度模型,并对相关BIM技术应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研区域的BIM应用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082(从"不满意"~"满意"依次为1~5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感知有用性、高层管理支持度是BIM应用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层管理支持度是最关键的潜在变量,不仅是应用满意度的引导因素,而且对于目标管理、使用行为和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大力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BIM的n D技术模型加以阐释并将BIM模型应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详细论述了BIM模型在建筑运维阶段的应用,旨在突出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周毅  李曦  陈永祥 《建筑经济》2012,(11):101-104
在工程建设产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发展趋势。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基本功能与特点,对比国内外在BIM应用上的发展状况和差距,指出BIM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的主要应用障碍,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扫除障碍的建议,并通过BIM技术推广的案例,总结工程设计单位在推广应用BIM技术中通常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其中,在建筑领域中对该项技术进行应用,既可以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效率,也可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当前阶段,有效地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BIM技术的应用有着极高的意义。该文基于BIM技术的特征,阐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价值,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BIM技术的应用要点,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建筑业正在进入BIM 时代,并分析了BIM应用对建筑师及建筑设 计带来的积极影响,探讨了建筑教育在此形 势下的对策,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BIM的素 质来面对BIM应用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传统本科建筑学专业建筑师业务实践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轻视创新创业、人际交往和管理等综合能力培养。基于该现状,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从当下建筑学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培养方式和职业规划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双创型工作室建筑实践教育模式。该模式以专业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模块,以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为保障,以培养“专业实践型+”多元化建筑人才为目标,以期推动高校建筑学科实践培养体系改革,提升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面向行业需求进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 BIM 工程能力培养是 BIM 教育的发展趋势。以结果导向教育(OBE)为教学理念,基于结果链构建 BIM 工程能力培养逻辑框架。借鉴英国 BIM 学习成果矩阵确定 BIM 工程能力学习目标,在投入环节重视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的三维跨界整合作用,并以问题导向学习(PBL)指导教学活动,最终建立结果导向的 BIM 工程能力培养路径模型。案例表明,学生的 BIM 认知、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核心价值观得到最明显的提升,所有学习目标均达到满意程度,该模型可用于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 BIM 工程能力培养。该模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可提高建筑工程类专业的 BIM 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实验教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笔者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实验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结合BIM技术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课程改革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高层次。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这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内7所知名高校130名研究生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60%的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活动中不够勤奋,对待科研活动的热情不高;79%的导师采取给定学生一个大致方向,让学生自己摸索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较少;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具有问题意识,但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尚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仅在实际工程领域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而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文章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论述了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沈阳建筑大学近几年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困难的方案,并介绍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表明:BIM技术不仅可以完全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且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已势在必行,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实践教学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围绕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模型制作课的教学改革,探讨高校建筑教育“践行实作”的改革途径。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科传统技能培训之一,模型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概念及建造材料特性,一方面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一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然而,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更新不及时,模型实验教学在建筑学课程中险些失去原有地位,更难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研究提出“把握优势,练好内功”和“巧借外力,激发创新”的改革途径,以供其他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的高低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中国高校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缺乏和动手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环境。结合农林院校的办学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外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和开展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土木工程学科健康发展和毕业生良性就业。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各专业单独实施、缺乏多专业配合的普遍现状,提出基于CDIOF-BIM的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该模式以CDIOF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BIM技术为平台纽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方法。通过对CDIOF-BIM教学实践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该模式得到了师生普遍认可,学生工程设计、信息获取、协同创新等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