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内高校在工程造价教学方面仍有诸多不足,课程缺乏实践性,技术型人才教师缺失,教学方式落后和教学实践基地不能充分利用等,导致培养的人才专业水平不够,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同时学生就业质量也不高,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认证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OBE理念提出新工科下课程建设改革,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慧 《安徽建筑》2024,(2):104-106
文章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现状,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开展课程建设,广东理工学院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块内容、设定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合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相互渗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工匠精神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精神与技能的双重培养。  相似文献   

3.
石静  王晓飞  张坤 《砖瓦》2023,(7):163-166
基于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关系,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并以工程造价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内容结构优化、课程实施平台搭建、教师思政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举措,转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积极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战略规划及政策要求,国内高校纷纷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布局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面临着进一步“改造”和“升级”的现实问题。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作为一门具有显著学科交叉特征的课程,其课程建设十分符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秉承我国新工科教育理念,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四所著名高校建设法规类课程开设情况,从课程基本信息、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以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建设为例,对课程教材建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及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提升路桥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基于OBE教育理念,提出了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并以路桥工程专业的典型实践课程《路桥工程工艺技能训练》为例,探索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多维评价体系的确定方法。具体如下:采用反向思维法,对各类目标人群进行走访调研,修订了路桥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融入OBE理念,重新制定了课程目标;以当前行业的技术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了实践类课程内容的重构方法;提出了“虚拟仿真”+“现场实验”+“课后展示”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实现了虚拟仿真与现场实验的深度融合;以及采用“操作水平”“知识应用”和“创新性”三个维度代替原有的单一维度进行分阶段评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高校路桥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推动应用型高校路桥专业的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分析了“建筑热源热网课程设计”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OBE理念为导向,通过对成果导向的课程目标、学生中心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基于学习效率的混合教学模式、可持续改进的能力评价体系和新工科背景下的师资建设进行改革探索,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可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课程改革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工科专业如何有效落实这些理念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关键。探讨以课程群模式实施桥梁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阐析桥梁工程课程群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具有的特征。运用课程地图设置桥梁工程课程群的课程,进一步对桥梁工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桥梁工程课程群平台,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师生共享教学资源;明确新工科课程群教学团队的任务,探讨课程群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总结交流基于课程群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群体系,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贵禄  蔡平  陈燕菲 《山西建筑》2023,(8):190-193+198
课程是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基本路径。基于新工科内涵特征,从绿色建筑引入课程体系、区域工程案例辅助课程教学、专创融合课程创新实践实施三方面诠释了土木工程专创融合课程创新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提出了现阶段土木工程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主要痛点问题,为高等建筑教育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分析当前各高校在BIM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BIM教学的改革举措,致力于培养创新性、综合性、复合型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扬  刘平  王丹丹 《安徽建筑》2019,(2):148-150
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才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规划教育的侧重点往往在空间思维训练上,这使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长期忽视。从当前形势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由满足国内的供给提升到了与世界工程标准接轨,而人才教育方向上存在的缺陷,将直接导致人才需求与供给难以平衡。为了改善这一不良现象,就需要借鉴较为成功的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从新工科理念入手,对教学结构及模式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机场建设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介绍了该门课程的地位和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评价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机场建设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教育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革新教育理念与模式,为国家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工科人才,满足行业对工科人才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亟需在新工科发展的背景下寻求创新并进行改造升级,智能建造专业的建设与推广冲击着土木工程专业这一传统的工科专业,但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基于国家战略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滞后、本研隔断等教学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为出发点,依托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等各方面,进行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创新。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造升级要求,不断总结与归纳教学经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视野为教学目的,建立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融合VR等技术自主编写了多元立体化BIM技术系列教材,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充分利用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注重科教融合,创新“学生竞赛-科技创新-教师科研”的交互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传统土木工程学科改造奠定...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需要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土木工程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生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举措,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等,并以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为辅,协同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现状,文章提出了"3333"课程教学设计,并基于工程问题进行教学内容重组,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建立了6大模块20个问题的教学内容体系。此外,探索应用问题式、案例式、情境式和个性化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下传统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为例,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验中心与传统工程实验中心的差异,提出了建设大型多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意见。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设置创新型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单独设置、提升实验教师教学素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更多"新工科"人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思政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分析了各章节思政元素,重点从课程大纲、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土力学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思政和试验思政,力求双管齐下让学生进入和走出"小课堂",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实现土力学德育和智育深度交叉融合的合力育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岩土工程卓越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型、科研型、学术型需求。与现有教学模式不同,文章提出的科研支架式教学模式首次在"能力域"下进行思考,面向能力素质而非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其提出研究生整体培养过程是能力体系的构建过程,即"科研能力支架"的建设过程。研究生培养方案前端的课程教学作为科研能力体系建设的起始部分和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鲜明的科研属性。课程教学注重学科内容的跨界交叉,以专题形式展开,形成学一个专题即开展一项研究的教学新格局,将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提至培养起点,并贯通培养始终。文章讨论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思想,研究了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和能力架构,探索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打开了"学""研"并轨的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从专业分割走向跨界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内涵。研究生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工科专业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需立足高校新工科建设背景,紧扣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工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启发性等缺位问题,以新工科建设为核心导向,以重大疑难工程浸入式体验为牵引,突出学科交叉,可实现打造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阐释创新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讨论实践教学环节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明晰了建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三大基本思想内核:突出创新,激发思维突跃;重大工程浸入式体验,培塑工程师素养;强调前沿交叉,培育科学家嗅觉。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志趣与自我职业发展定位,开展多接口模块化实践教学,实现了四大重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重构与评价体系重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前沿交叉研究顺利起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培养的毕业生深入各大军方工程研究单位一线,正迅速成长为牵头各项重大国防工程、履行重大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