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楹联匾额作为园林中表现“诗情” 和意境的主要手段,其连接文化和景观的作 用突出,是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在杭州西 湖成为文化景观的背景下,西湖楹联匾额展 示出文化与景观的统一性、中唐至两宋园林 典型的“壶天”特征。首先梳理了西湖楹联匾 额中残存古联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楹 联匾额作为文化和景观的“桥梁”在西湖景 观中起到的构建作用。西湖楹联匾额作为西 湖园林的一部分,受到“壶中天地”境界追求 的影响以及南宋山水画对其诗意的深化。通 过对西湖典型楹联匾额案例的整理研究,归 纳出3方面“壶天”特征:以小见大、理及精 微、文辞写意。并由此展现两宋园林文化在 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遗留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本文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客表达对自然情趣向往的精神场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下,人的审美情趣赋予了古典园林自然的特征。古典园林意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将传统审美理念和古典园林的设计逻辑运用到如今风景园林设计的意境中,把古典园林的意境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之间找到完美的契合点。该文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四景山水图》中的南宋文人园林造景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翥 《风景园林》2016,(2):102-108
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宋室南渡,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文人园林在江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步成为主流风格。《四景山水图》是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作,是研究南宋文人园林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该组作品空间布局、造景元素及细部等方面进行提炼,探讨南宋文人园林基本造景手法与山水美学特色。认为南宋文人园林在注重意境表达外,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及显著的江南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文章以扬州园林中楹联的文化内涵与现存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探索新时代楹联的宣介新路径,通过文章初步认清楹联在扬州园林中的现存状况以及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所处的地位与方位。  相似文献   

7.
苏州古典园林为文人私家园林,造园者在经营山水之外更注重园林意境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园林开始推广夜游项目,以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网师园是目前苏州唯一开放的夜游园,夜间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然而,其夜景观现状仅以满足功能需求为主,照明方式单一、设计手法不恰当,不能再现园林"淡雅隐逸"的意境。该文针对网师园现状,探究在夜间如何利用照明设计再次呈现园林的独特意境,以期为日后苏州古典园林夜景观营造提供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对现代园林设计发展大有裨益。园林设计中常有水景的运用,以水点缀空间形成的景观是园林中很有意境的部分。水作为引导空间、点缀空间的要素,在造园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本文以圆明园为例探讨水与空间的交织,为的是清晰认识水景在园林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及产生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钰  朱强  李雄 《中国园林》2020,36(6):130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 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 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 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 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 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 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 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 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 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 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 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园林是一种艺术作品,是设计者感情、意愿、理想的表达。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是对山水景观欣赏美感的升华。本文从园林意境的含义、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园林植物季相设计中意境的营造三方面来论述园林植物的季相设计在营造意境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云兰  叶娜  夏宜平 《山西建筑》2009,35(36):346-348
指出杜甫草堂以杜诗作为创作蓝本,创造了复杂多变的园林空间,营造了浓郁深邃的园林意境。从相地立基、建筑布局、楹联题咏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深入解读了杜甫草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手法和融诗情于园中,处处再现杜诗韵味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2.
甘泉 《建筑与环境》2007,1(1):109-111
园林中的楹联是诗词的物质载体,是造园艺术与诗文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园林意境的主要表达手段。因此按照古希腊哲人的说法,“诗是人类面部的表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楹联就是园林的面部表情了。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福兴 《中国园林》2004,20(6):43-44
认真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意境的概念,并从中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听觉、味觉及时令气候变化;空间特殊经营手法;比拟和联想;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方面论述园林意境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1)
中国禅宗的禅境哲学和审美意趣是顺应历史发展形成的,符合中国文人士子抒情畅意的审美精神需求。中国禅宗在中国园林的审美追求、艺术意境表达和造景手法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融合了禅宗思想的文人园林独具魅力,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并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中的视觉经验是园林创作的基础之一,文人在园林绘画创作中从多重角度对园林的观照,是文人山水审美的综合呈现,也是产生园林空间和意境的起点。文章基于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的园林绘画作品中呈现的文人视角,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针对《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中的作品进行了园林空间分析、视觉经验总结及景点路径复原,并生成了明代拙政园全景式画卷,试图追溯东方古典山水艺术的视觉思维与园林境域观望的一致性[1]。  相似文献   

16.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美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这些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和构成景观的空间环境中。而园林景观的表现依赖于空间环境的构成。古人云:“景以境出”、“景不嫌奇,必求境实”,在园林中这个“境”便是景观空间环境。人们对园林的空间环境有物境与意境两层感知:物境是构成景观的表象,包括空间的艺术布局和空间环境质量;意境是由景观表象而引伸的意象及由此而  相似文献   

17.
假山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景观符号,是对自然山体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庭院空间的主景,是园林景观创意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扬州个园"春夏秋冬"四季的总体立意,从假山的选材、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堆叠技法等方面对个园"四季假山"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扬州个园假山"分峰叠石"的艺术特点,诠释假山叠石的文化创意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山西建筑》2010,36(21):348-350
由诗词展开,简要分析意境的内涵,阐述了园林意境的特点及与诗画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相关景观实例,重点分析了意境在中国园林及日本园林中的运用,最后总结出意境在园林建设中达到的艺术境界与探索园林意境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解读中国古代文人园林出发,从文字对空间意境体验的作用引申开去,联系屈米的"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工具来分析传统园林中的诗意与意境的建构。提出"读"文字是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结构——"意境"的独特线索。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在强调地域性的全球背景之下,该如何重新诠释、延续中国传统空间的诗意或探索建筑空间意境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林的"曲水流觞"景观起源于上巳节踏青郊游和文人诗酒酬答等民间聚会活动。"修禊"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使得曲水景观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一个恒久不变的题材。"曲水流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对其形制、内涵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对理解我国传统园林艺术,探索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之路都有重要意义。探讨了中国园林曲水景观在形式、意境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造园在各个时代不同的造园观和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