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道作为山地寺院园林外部山林自然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具有森林康养的特点,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其寺院导览、酝酿宗教情绪等功能亦会对人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对杭州永福寺、虎跑寺2座城市山地寺院香道景观的空气负离子浓度、PM2.5、温度、湿度等环境康养因子指标进行测量,基于标准规范,评价单因子的康养效益,分析不同康养因子间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环境因子分为3个主成分,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加权求和计算香道景观环境康养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通过状态焦虑量表及POMS量表反映人群游览香道前后心理状态变化,评价香道景观对人心理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下香道景观环境康养因子对健康均有积极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M2.5呈显著负相关,共同影响香道景观环境的综合康养效益;永福寺香道景观环境康养综合评价得分高于虎跑寺;香道景观及其佛教文化氛围对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5、6标段植物景观设计在充分分析总体规划方案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植物的栽植类型、空间分布,空间的尺度、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植物景观空间与地形、水体、建筑及园路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与比较,形成了植物景观的整体结构,并逐步完成植物景观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植物景观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该景观的形成凝聚了设计团队的智慧,业主方精心的养护等工作也对景观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如今植物景观四季斑斓、空气清新健康的森林公园,使其获得了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理论研究,对指导广西地区的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空间建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广西公园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进行实测和量化分析,基于封闭程度与人的活动行为、空间的围合感与盖度、空间的形态特征与空间指数、空间的垂直结构与植物高度之间关系的角度,总结广西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规律与数量关系,探求不同类型空间的常用配置模式,以期为广西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康复景观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可以改善游人情绪或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景观形式。植物作为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对促进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康复景观设计的不断成熟与植物化学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关注"康复景观-植物环境-人体健康"三者之间的效应。通过梳理前人文献,概括了康复景观的一些概念,总结了植物挥发物的定义、种类及合成途径,归纳了常用园林植物挥发物的测定分析进展,结合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现状,对今后植物应用于康复景观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及中国的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康复景观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可以改善游人情绪或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景观形式。植物作为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对促进人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康复景观设计的不断成熟与植物化学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关注"康复景观-植物环境-人体健康"三者之间的效应。通过梳理前人文献,概括了康复景观的一些概念,总结了植物挥发物的定义、种类及合成途径,归纳了常用园林植物挥发物的测定分析进展,结合植物挥发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现状,对今后植物应用于康复景观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及中国的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康养景观既能提供适宜老年的户外空间,又对老年人健康幸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椿萱茂江桥养老公寓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前期的分析,确立主题理念、设计原则、总体设计以及设计技术要点,初步探讨基于老年康养功能的景观策略,希望为今后的养老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21,37(9)
当前,森林康养已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种重要新业态和新模式。文章从健康医学思维与生态心理学引出"健康觉"概念,并应用于重庆四面山花小原项目,整合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口)、触觉(身)和意觉(精神)6条途径展开森林康养基地环境与设施的规划设计,构建健康觉,形成人、环境与行为之间的正向循环,实现康养者身、心、灵一体化的高能平衡态,以提供一种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筑室内空间是城市居民主要的生产生活空间,对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室内植物和窗景是促进健康的关键要素,但鲜有从室内视角揭示室内植物和窗外植物景观对人整体健康效益的影响。基于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两个数据库,遴选2000-2023年针对室内植物和窗外植物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知识网络关系,论述室内外植物景观对健康的影响效应。主要从心理健康、行为认知和生理健康三个方面分析室内外植物促进人体健康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以及室内外植物对健康的影响差异。指出今后研究应拓宽研究群体结构和室内空间多样性研究、重视室内与室外绿色空间的连续性、拓展室内外植物类别与特征研究、积极探索多环境因素和多感官交互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构建多模态数据融合模型分析室内外植物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城市健康人居环境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而独有的康养思想,由蔚为大观的传统园林一脉承袭而来,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思想与理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文章通过挖掘传统康养思想内涵与成因沿革,并以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自然康养、植物疗法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深入探析在其思想倡导下,对以公民园居健康生活为基础,以公共卫生应急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森林公园构建提出几点展望。旨在将传统康养思想纳入森林公园环境营建理论体系,为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导向的现代森林公园建设与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而独有的康养思想,由蔚为大观的传统园林一脉承袭而来,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思想与理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文章通过挖掘传统康养思想内涵与成因沿革,并以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自然康养、植物疗法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深入探析在其思想倡导下,对以公民园居健康生活为基础,以公共卫生应急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森林公园构建提出几点展望。旨在将传统康养思想纳入森林公园环境营建理论体系,为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导向的现代森林公园建设与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严寒地区植物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冰雪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植物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严寒地区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冰雪文化从"形""意"和"境"方面表达的方法,有助于增加严寒地区景观文化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一如何确定康养小镇的产业定位(一)挖掘自身禀赋特色优势,强化健康养生主题对于有优势资源禀赋的康养小镇,重点应深度挖掘和广度延展其优势资源与健康养生之间关联度,强化健康养生养老主题,进行多元化开发。有宗教文化基础,适合用作宗教文化型康养小镇开发;有长寿文化基础,可渲染小镇的长寿概念,倡导食养、药养等健康  相似文献   

14.
慕德宇  王治华  张睿房  乐瑶  李楠 《园林》2022,(9):125-131
2019年济南小清河重新进行改造,其是具有排洪灌溉、水路运输、康养休闲等功能的重要城市河道。针对其改造后的6个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及其景观效果,采用样方详查法采集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每类植物配置模式中的横向和竖向结构特色。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了16种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结果表明:AHP准则层的影响因子中,功能属性为主要因素,安全性、景观持续性等是指数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两种方法均筛选出景观效果最佳的和最差的植物配置模式,分别为M1、M2、M11、M13和M3、M8、M9。与AHP相比,聚类分析法客观性评价占主导,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城区河道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晶 《华中建筑》2022,40(5):136-141
作为建筑室外环境的一种特殊类型,医院园区景观外环境不仅要满足平时就医人群和医护人员的日常使用,还需要突出医疗环境的康养型特色,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格外重点研究和实践.该文试图从康养主题、康养功能构思、景观空间融合、康养景观落地等角度,重点对医院康养型景观环境设计做一些探索,旨在设计建造符合相关人员行为特色、舒适宜人、功能多...  相似文献   

16.
景观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中,景观的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排放是其主要来源之一,景观运营维护阶段的碳源与植物之间的碳汇的量化关系,直接反映植物正向的生态效益。文章以天津市金色雅筑居住区为例,对其景观运营阶段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量化比较,提出了减源增汇的相关措施,为低碳景观的营造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以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景观提升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现场的实地调研中总结和归纳场地现状的景观特征与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城市区域发展需要提出了以生态、健康为设计目标的项目诉求。项目设计人员采用了增加赋予季相变化的乔灌木与地被植物、设置游步道与健身空间、改善水塘水体景观等途径,一举扭转了原有绿带"重防护而轻景观"的不利局面,为周边区域的居民重新打造出一片景色优美、环境怡人、可行可走的绿色康养空间。  相似文献   

18.
浅析景观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群  裘鸿菲  高翅 《山西建筑》2007,33(16):25-26
从景观文化的构成、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建关系和人的生存需求三方面对景观文化的内涵予以解析,同时探讨了景观文化的结构及景物、艺术与哲学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并对景观文化进行初步分类,为景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莹 《山西建筑》2014,(9):221-222
分析了山地别墅区环境景观的影响因素,同时依据植物景观的营造原则和手法探讨了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期协调好山地别墅、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为居住者创造舒适亲切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