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5.
超声波处理对咸肉腌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咸肉腌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浓度的食盐液中采用功率密度为0.68W/cm2超声波处理3h能破坏鲜肉的组织结构,加快食盐的渗透速度,腌制期间超声波组比对照组提前2 d达到腌制平衡。色泽方面,超声波处理导致前期L值低于对照,但成品中L值基本相同,约为33.5;a值先下降后上升,比对照提前2 d接近成品终点值。超声波处理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食盐则对蛋白质的分解起抑制作用。此外,腌制期间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超声波处理组低于对照组,高浓度食盐组低于低浓度组。 相似文献
6.
在不影响干腌咸肉风味的前提下,为了降低钠含量,研究KCl (0~40%)、乳酸钾(0~25%)部分替代NaCl后对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模糊数学评价法)的影响;以KCl替代量、乳酸钾替代量和腌制时间进行L9(33)正交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KCl部分替代NaCl各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钾部分替代后,产品硬度显著下降(p<0.05),其他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正交优化实验得最优腌制条件为:NaCl 55%、KCl 30%、乳酸钾15%、腌制时间为72 h。本研究说明KCl与乳酸钾复合盐部分替代NaCl工艺可行,与传统工艺相比,低钠复合腌制剂中钠添加量降低了45%,硬度显著下降(p<0.05),质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8.
不同频率超声波处理对低盐咸肉腌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经不同频率超声波处理后的肉在腌制期间的腌制效应。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加速肉块食盐的渗透,缩短腌制时间,28kHz的超声波比40kHz的超声波更能促进食盐的渗透(P<0.01)。色泽方面,不同频率超声波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超声波处理能加速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氧化作用,28kHz超声波比40kHz超声波具有更强的促进分解和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质检总局定期对腌腊咸肉制品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抽查中发现一些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过氧化值超标。文章的实验过程是基于国家标准的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通过控制咸肉所处环境因素等的控制来进行趋势实验,以确定各个因素对咸肉过氧化值测定结果的影响趋势。同时,尽量避免出现的不良影响,探究出测定咸肉过氧化值的更加准确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间歇式超声波处理对咸肉腌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5kHz,功率密度0.68W/cm2的超声波处理0.5h后的样品比对照的食盐渗透要快,但第2、3次间歇式处理对食盐渗透的影响不大。超声波处理能促进脂肪的降解,处理后各组过氧化值均比对照高;经3次处理后各组酸价的增幅则显著高于对照(P﹤0.01)。超声波处理也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经超声波第三次处理后,各处理组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幅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食盐可促进脂肪的分解,对蛋白质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梨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食品、医药原料,结晶山梨醇应用更广,但必须掌握好其结晶的条件才能制备出熔点高的结晶山梨醇。本文对山梨醇结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晶种用量及晶种粒度进行了单因素对比试验,并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安排了正交试验,优化结晶工艺条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对三因素的显著性作出了判断,确定了影响结晶山梨醇熔点的显著因素为结晶温度,也找出了原来产品熔点低的主要原因,对原装置上的结晶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按优化的条件生产后,结晶山梨醇的熔点稳定达到101℃以上,达到进口样品的水平,其优化的条件为:结晶温度:70℃,结晶时间:40min,晶种用量:10%。 相似文献
12.
13.
乳酸链球菌素在即食腊肉制品保藏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正交实验、感官评定、破坏性实验及微生物分析等实验手段,全面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及相关因素对即食腊肉质量的影响。找出了用乳酸链球菌素保藏即食腊肉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质分解及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脂质对腊肉的独特风味有贡献,本研究主要调查了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肪分解和氧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腊肉加工过程中酸价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过氧化值基本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不断积累,腌制后期24~43h和烘烤后期75~81h过氧化值有明显减少趋势,过氧化物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 TBA值除了在烘烤后期75~81h有明显下降,其它加工时期均呈上升趋势;羰基价除了在烘烤后期75~81h有明显下降,其它加工时期羰基价呈上升趋势。说明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肪发生了分解和氧化,有利于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新鲜腊肉采用直接真空包装(A处理)和添加抗坏血酸后真空包装(B处理)后,分别在5℃和-18℃下贮藏,探讨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水分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各处理中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冷藏120d时A、B处理E/N比从初始值0.65分别升至结束时的0.75和0.73.AAS从13.06分别升至44.57和51.23;冻藏处理E/N比和AAS呈先升后降趋势,冻藏120d时A、B处理E/N比从初始值0.65分别升至0.71和0.90,而AAS从13.06分别升至31.16和31.86。各处理挥发性盐基氮随贮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但符合SB/T10294—1998中规定二级品≤45mg/100g,超出分割冻猪肉国标、鲜、冻四分体带骨牛肉国标15mg/100g。表明短期低温贮藏和添加抗坏血酸可改善腊肉氨基酸组成,不影响腊肉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