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餐饮废油与食用植物油品质的GC-MS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餐饮废油特征性脂肪酸组成成分.以合格鲜榨菜籽油、调和油和餐饮废油潲水油、煎炸老油为材料,通过油样的皂化、甲酯化处理后,以毛细管柱DB-5MS作分离柱,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分析出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潲水油、煎炸老油中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R≈1.9)明显小于合格植物油(U/R≈4.4),并在其中检测到了十三烷酸(含量约0.27%)和十七烷酸(含量约6.49%)等奇数碳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橄榄核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何志勇  夏文水 《食品科学》2006,27(3):188-190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橄榄和滇橄榄核仁中提取油脂,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两种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从橄榄核仁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从滇橄榄核仁油中检出11种脂肪酸,两种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73.4%和84.1%,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1.76%和23.68%,油酸含量分别为30.48%和58.37%,另外,油中还含有奇数碳的脂肪酸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表明两种核仁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翅果油树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翅果油树种子油,其出油率为32.50%。翅果油树种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翅果油树种子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8.70%,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1.30%,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检测出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12-甲基-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表明翅果油树种子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4.
YANG Ji-yan    XU Shi-xiao    HU Lei   《食品科学》2008,29(11):246
本实验采用超声频率28kHz,功率100W的超声波辅助处理,以石油醚作溶剂从鲜栀子湿果种籽中提取栀子油。研究发现,在料液比为1:10(g/ml),超声处理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3次时,油脂产率较高,达到16.49%。本研究通过GC-MS技术对栀子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油脂中含有7种主要的脂肪酸和角鲨烯,脂肪酸组成为十五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油酸、二十碳烯酸、二十酸以及二十二烷酸。从相对含量看,亚油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大叶紫薇种籽油的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纵伟  夏文水 《中国油脂》2004,29(10):65-67
为了开发和利用大叶紫薇种籽油,以溶剂提取法从大叶紫薇种籽中提取了油脂,分析测定了其油脂的理化特性,并采用GC/MS对大叶紫薇种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其折光指数和碘值较高,分别为1.4820和132.3 gI/100g;从大叶紫薇种籽油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达74.57%、油酸含量8.38%、软脂酸含量6.68%、硬脂酸含量4.26%,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85.76%,尤其是首次从大叶紫薇种籽油中检测出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14-甲基-十六烷酸和二十三烷酸,表明大叶紫薇种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和利用橄榄核仁资源,对橄榄核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橄榄核仁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50.04%、油酸含量20.75%,还含有奇数碳脂肪酸十七烷酸,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在烹饪过程中挥发,会在抽油烟机系统中凝结。分别以花生油、葵花籽油、茶籽油、玉米油和调和油5种不同植物油为食用油进行烹饪试验,收集经抽油烟机系统凝结的油脂。通过测定抽油烟机回收油和相应未烹饪油的脂肪酸,来分析回收油脂肪酸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回收油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显著性差别于未烹饪油(P0.05)。回收油增加了C14∶0、C16∶1n7c短碳链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了,其脂肪酸不饱和度明显降低,仅是未烹饪油的50%~61%。回收油中短碳链脂肪酸有增加的趋势,长碳链脂肪酸含量有减少的趋势,而且新增了食用油本底很少或没有的C18∶3n3c和EPA脂肪酸。回收油的品质也开始变化,有些回收油的脂肪酸已严重偏离了正常植物油的特征值。因此,抽油烟机回收油已不适合再食用,烹饪过程中应降低烹饪温度以减少食用油的变质。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产蛤蜊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水乙醚为溶剂提取蛤蜊油,经皂化和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5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9.76%。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50.77%,主要为十六烷酸(软脂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38.99%,主要为二十碳五稀酸(EPA)、9-十六碳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超声频率28kHz,功率100W的超声波辅助处理,以石油醚作溶剂从鲜栀子湿果种籽中提取栀子油。研究发现,在料液比为1:10(g/ml),超声处理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3次时,油脂产率较高,达到16.49%。本研究通过GC-MS技术对栀子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油脂中含有7种主要的脂肪酸和角鲨烯,脂肪酸组成为十五烷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油酸、二十碳烯酸、二十酸以及二十二烷酸。从相对含量看,亚油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唐迪  赵婷  邹烨  仰榴青 《食品科学》2012,33(22):286-289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42.91%)、亚油酸(38.53%)、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15.43%)、十八碳三烯酸(1.33%)、花生油酸(1.27%)和十七烷酸(0.52%)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77%以上。结论:番荔枝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沙棘果油脂肪酸与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测定了沙棘果油中脂肪酸与8种微量元素。沙棘果油由亚临界流体萃取而得,经脂肪皂化和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脂肪酸,内标法定量;在浓HNO 3中经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外标法定量。共检测到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含量分别为24.42%、47.26%和28.31%,C16∶0、C16∶1、C18∶1、C18∶2、C18∶3含量较高,分别为39.71、44.29、48.15、35.25和35.25 mg/g。试样中K、Na、Ca、Mg、Cu、Zn、Fe和Mn的检测限分别为0.5、0.25、0.125、0.1、0.1、0.1、0.2和0.4μg/g,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4.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3.28%~9.23%(RSD<10%)。沙棘果油中Na、Ca、K、Mg、Fe、Zn含量较高,分别为149.28、65.29、41.08、21.27、14.43和4.71μg/g。沙棘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该研究结果为沙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标准品对照法对由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中各种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并利用外标法建立准确测定生物柴油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组成及含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法,生物柴油中各脂肪酸甲酯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均在0.998以上,回收率达95.4%~104.1%;该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子粗蛋白、粗脂肪、饼粕总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8.3%、14.6%、37.6%和68.3%。香榧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0.95 mg KOH/g、131.3 g/100 g、8.76 mmol/kg、137.9 mg KOH/g。香榧子油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山嵛酸(12.2%)为主,其次是棕榈酸(9.95%)和十七碳酸(0.18%);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41.9%)和油酸(26.0%)较高,还含有3.51%的共轭二烯酸——顺-11,顺-13-二十碳二烯酸;长碳链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达18%。香榧子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46.5%)和亚油酸(45.3%)组成。香榧子油甘三酯组成中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为β-LOL(7.51%)、LLL(7.32%)、β-LOBe(6.28%)和β-LLBe(6.12%)。  相似文献   

14.
玉米油的制备及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辽宁地区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对玉米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旨在确定生物柴油原料的可利用性,以可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木本植物油脂、餐饮废油和酸化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皂化物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棕榈油等7种木本植物油脂不皂化物含量低于1.10%,脂肪酸含量均高于91.50%,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除棕榈油外);餐饮废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变化较大,脂肪酸含量在83.99%~94.87%之间,大部分餐饮废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5种酸化油的脂肪酸含量在71.35%~92.05%之间,椰子酸化油饱和脂肪酸占比为80.06%,其他4种酸化油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综上,7种木本植物油脂是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餐饮废油和酸化油作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时要严格控制其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出法、直接酸解法、浸出后酸解法回收茶油和亚麻油尿素包合物固相中的脂肪酸,并将三种回收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实验中根据酸的浓度、温度对得率、酸价和碘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包合前、包合后以及包合物固相中脂肪酸成分的色谱分析,得出在尿素包合物固相中,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有了很大提高。茶油中油酸的含量由原来的66.99%上升至70.96%,亚麻油中油酸的含量由原来的15.35%上升至31.75%。实验得出经尿素包合后的脂肪酸,不易氧化。  相似文献   

17.
菜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可由菜油、菜油脂肪酸或菜油脂肪酸甲酯与单乙醇胺反应制得,它自身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充当助表面活性剂用于各种皮革助剂的复配,另外菜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还可以进一步合成其它表面活性剂,用于各种皮革助剂的生产.本论文广泛地介绍了这一产品的合成以及它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五倍子为原料,采用索氏法提取五倍子油,通过化学方法测定五倍子油常规理化性质,并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五倍子油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油索氏提取得率为0.72%;经气相色谱分析,五倍子油含有8种脂肪酸组分:月桂酸37.4%、肉豆蔻酸23.3%、棕榈酸13.9%、亚油酸13.9%、亚麻酸4.4%、油酸3.9%、硬脂酸2.2%,表明五倍子油是一种良好药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9.
用正己烷对使君子仁中的粗脂肪进行提取得使君子仁油,其含量为25.3%,再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使君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4.0%,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中油酸含量高达56.2%;饱和脂肪酸占36.0%,主要是豆寇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使君子仁油属优质植物油,该分析结果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冷榨法制取苹果籽油,并对制取的苹果籽油进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48.38%),油酸(38.32%),棕榈酸(7.15%)和硬脂酸1.83%;植物甾醇为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苹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92%,植物甾醇含量达384.7 mg/100 g,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特种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