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河鲀发酵鱼酱游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分析,谷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是河鲀发酵鱼酱的主要呈鲜氨基酸.比较不同接菌方式,无论是游离氨基酸总量,还是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表现出复合菌发酵组优于单菌种发酵组,接菌发酵组较未接菌自然发酵组成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251-255
酸菜是一种民族传统的发酵蔬菜制品,分为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两种,在我国居民尤其是东北地区居民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经常食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该文综述了自然发酵及人工接种发酵产品中主要风味成分、有害成分以及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变化,并展望了酸菜生产研发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酸菜自然发酵过程中的质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发酵酸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法对自然发酵过程中酸菜质地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质构仪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然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质构参数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酸菜的硬度1、脆度、回复性、凝聚性及咀嚼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发酵40~60 d时是食用酸菜品质最佳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东北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不同发酵时间的化学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本文以纯培养法追踪微生物数量变化,同时监测发酵体系中化学成分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下降,总酸含量上升,还原糖、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小。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大肠菌群数最后为零。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后略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乳酸菌数与pH、大肠菌群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酵母菌数与亚硝酸盐、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大肠菌群数与pH、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态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菌菌落总数与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酸菜发酵体系中多种化学成分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为提高酸菜发酵环境中微生物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与基质中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成分变化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在5~15℃条件下发酵35 d进入成熟期,乳酸菌数为6.61 lg CFU/m L,比细菌数量高出1个数量级,成为优势菌群;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至0.135%和0.073 6 mg/g,大部分营养成分被转化为小分子风味物质,其主体风味物质为含硫化合物,与乳酸等酸性成分构成东北酸菜独有的品质;亚硝酸盐含量3.21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乳酸菌菌群对传统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产品品质形成和安全性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传统的自然发酵酸菜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分析酸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酸菜中存在相对较少。东北自然发酵酸菜在发酵早期的活跃菌为明串珠菌(Leuconostoc sp.),而后是发酵产酸的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最后是由植物乳杆菌完成发酵过程。其中明串菌株为酸菜发酵前期优势细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中后期优势细菌,东北自然发酵酸菜发酵过程中主要真菌为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真菌数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且种类也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新鲜韭黄发酵前后风味成分及滋味特征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和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其风味和滋味特征,并通过滋味强度值(TAV)筛选特征呈味物质。结果表明,新鲜韭黄经发酵前后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成分74种和76种,发酵前有机硫类40种、醛类16种、酯类7种、酸类1种、醇类3种和其他类7种,发酵后有机硫类17种、醛类11种、酯类32种、酸类5种、醇类4种和其他类7种。其中有机硫类化合物由40种减少至17种,酯类化合物由7种增加至32种,这是其风味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韭黄发酵前检出游离氨基酸22种,其中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发酵后检出游离氨基酸21种,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中有4种苦味氨基酸TAV<1,表明通过发酵有效改善了韭黄滋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豆发酵产品的氨基酸分析,阐述了豆豉的自然发酵、纯种发酵和多菌种发酵对氨基酸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酸菜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直投式菌种与自然发酵酸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探讨两种方式发酵酸菜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酸菜盐渍发酵阶段,直投式菌种发酵酸菜与自然发酵酸菜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不明显,3种直投式菌种发酵酸菜的总挥发性成分高于自然发酵酸菜;二次发酵阶段,直投式菌种-A(KHS)在感官香气评分和挥发性成分总量方面均低于自然发酵酸菜,而直投式菌种-B(SH)和直投式菌种-C(GFJ)发酵酸菜的挥发性成分明显高于自然发酵酸菜。酸菜盐渍阶段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醚类与乙酸,而二次发酵过程中酸菜中酯类及醇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挥发有机酸的种类更丰富。在酸菜盐渍发酵阶段和二次发酵阶段分别检测到挥发性物质47种和53种,其中有机酸、酯类、醇类和烯类是酸菜中重要的挥发性成分,可作为未来直投式菌种发酵酸菜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发酵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发酵方式,比较乳酸菌发酵和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不同时段的感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变化的规律,评价两种发酵方式对富源酸菜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乳酸菌发酵的富源酸菜感官品质更优;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且亚硝峰值出现得较早、pH值较低、总酸含量较高;乳酸菌活菌数量更多,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都较少;大肠杆菌未检出。说明乳酸菌发酵制作的富源酸菜在品质及安全性方面都优于自然发酵的富源酸菜。  相似文献   

11.
12.
酸菜是我国蔬菜加工产品中产量较多的一种, 主要以各种蔬菜为主要原料, 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的一种发酵食品。它不仅保留了蔬菜原有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氨基酸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 而且还含有乳酸菌等功能性微生物。微生物发酵对酸菜的质量、风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探讨酸菜发酵的机制及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近些年的研究结果, 本文对酸菜发酵机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营养成分研究等现状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发酵酸菜微生物资源发掘及其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同位素内标法,测定了欧李果原汁中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欧李果原汁中共检测出28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1640.1mg/L;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含量为86.8mg/L,婴幼儿必须氨基酸含量为16.2mg/L;支链氨基酸含量为34.6mg/L;脯氨酸含量为832.1mg/L;天门冬酰胺含量为300.5mg/L;γ-氨基丁酸含量为169.7mg/L。总结了脯氨酸、天门冬酰胺、γ-氨基丁酸营养价值,分析了其积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果梅为试材,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果梅果实的氨基酸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野生果梅果实中共含有23种氨基酸,其中有6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是儿童必需氨基酸。果梅果实中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荔波-14,可达10925.31 mg/100 g,显著高于其余单株和栽培品种,其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较丰富,含量分别为1226.24、1957.33 mg/100 g。而果梅果实中氨基酸种类最多的是荔波-11和荔波-16,均含有21种氨基酸。果梅果实中以Arg为主的药效氨基酸含量丰富;大部分果梅果实中支链氨基酸含量亦很丰富,荔波-10中可达212.05 mg/100 g。此外,还发现多数果梅果实中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左右,其中以荔波-19果实中鲜味氨基酸含量(866.63 mg/100 g)和甜味氨基酸含量(828.14 mg/100 g)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杨胜远  洪纳禧 《食品科技》2012,(9):296-300,305
对国家标准GB/T8314—2002中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问题从方法的原理、标准工作液配制、反应体系缓冲液的选择、加样量、样品分析中参比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改进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程序为:取茶汤或标准工作液1.0mL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pH6.81的1/15mol/L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5mL和20g/L茚三酮溶液0.5mL,在沸水浴中加热15min,冷却后加水定容至25mL,放置10min后,在570nm处测定吸光度。标准曲线测定以水代替标准工作液按同样操作作为参比,样品分析以水代替茚三酮溶液按同样操作作为参比。改进的方法在谷氨酸浓度为0.1~0.3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精密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蜂蜜中35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蜂蜜样品经水溶解,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检测器为荧光检测器,脯氨酸在波长440 nm处测定,其余34种氨基酸在570 nm波长下测定。结果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成分,且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区别。脯氨酸是蜂蜜中的主要氨基酸,其平均含量为0.042978 g/100g,占氨基酸组分总含量的71.21%。35种游离氨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回收率在92.4%~109.4%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蜂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侗家奇液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杨晓燕  张钰萍 《中国酿造》2012,31(2):182-186
采用日立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研究侗家奇液酒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4.6mm×60.0mm,反应柱温度:150℃,测定了不同地区保健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试样中各种氨基酸加标回收率均在85.2%~112.6%,最低检出限为3pmol。该仪器重现性好,实验数据可靠。测定的侗家奇液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488.48mg/L,仅次于灵芝酒;谷氨酸含量为252.12mg/L,占氨基酸总量的51.59%,在6种保健酒中含量最高,是一种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保健佳品。  相似文献   

18.
酸菜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蔬菜制品,在国内尤其是在东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发酵后酸菜不仅保留蔬菜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清新爽口,开胃促消化等优点。本文主要对酸菜的发展现状、发酵工艺以及护色、防腐等贮藏特性进行了总结归纳,剖析了我国酸菜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酸菜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期为我国酸菜产业更快速更稳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佳  夏杨毅  晏梦溪  张国星 《食品与机械》2018,34(12):22-26,107
将传统鸡汤进行常压和真空浓缩,研究鸡汤中氨基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常压和真空浓缩鸡汤的粗蛋白、低聚肽和还原糖含量均随着浓缩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同一浓缩比条件下,真空浓缩鸡汤的粗蛋白含量低于常压(P0.05),而真空浓缩鸡汤的低聚肽和浓缩比12(体积比)鸡汤中的还原糖含量高于常压(P0.05)。无论是常压还是真空,游离氨基酸随着浓缩比的增大呈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常压浓缩比在12(体积比)、真空浓缩比在13(体积比)时,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峰值。就同一浓缩比,常压浓缩鸡汤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真空浓缩鸡汤(P0.05)。因此,蒸发浓缩的条件和比例对鸡汤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鸡汤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