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16S rDNA在乳酸菌菌种鉴定及聚类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日益受到市场关注。市售微生态食品以益生菌酸奶或乳酸饮料为主,其中活的乳酸菌含量及菌株特性是决定微生态制剂质量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菌种鉴定技术包括生理生化方法或PCR方法,前者工作量大周期长,后者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难以区分死活细菌。本文选取了11种市售的乳酸菌产品,采用MC、MRL、TPY等乳酸菌专用培养基进行乳酸菌计数及菌种分离,进一步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了产品中常规培养法难以分离的双歧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Riboprinter基因指纹图谱分析仪,对分离自11种酸奶样品的16株乳酸菌菌进行了核酸水平的鉴定,建立了16S rDNA聚类分析分子图谱,方便并简化对微生态产品的质量进行\ 相似文献
2.
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218-223
从西班牙传统色拉米香肠中分离到一株产细菌素菌株RX-6,其发酵液在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及菌体细胞干扰后,抑菌活性基本无变化;经硫酸铵盐析及透析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增强;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消失,表明起抑菌作用的是蛋白类物质。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实验、16SrR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RX-6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抑菌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所产细菌素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在121℃20min的高温处理后仍能保持一定活性,活性pH范围为310;使用安全性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可将其完全分解,而酸性蛋白酶可将其部分分解;抑菌谱较广,对受试的7株李斯特菌(Listeria spp.)、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ereu)、1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及1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显示出作为天然食品生物防腐剂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6.
7.
9.
10.
一株产细菌素乳杆菌的鉴定及其细菌素编码基因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自制樱桃酒里分离的乳杆菌中筛选到一株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命名为LD 1.0008。通过API 50 CHL糖发酵产酸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特异性recA基因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LD 1.0008为植物乳杆菌。排除有机酸的干扰,用多种蛋白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均有明显降低,而用过氧化氢酶处理后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从而确定LD 1.0008所产生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使用已报道的10 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基因片段设计的引物对菌株LD 1.0008进行PCR扩增,发现其至少含有4 个植物乳杆菌素相关编码基因,即plnD、plnO、plnV和plnW。 相似文献
11.
12.
13.
阻抗法快速检测巴氏杀菌乳中菌落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巴氏杀菌乳的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及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国标规定的菌落总数检测方法需要48h,极大地影响产品货架期,又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的要求.采用阻抗法建立曲线方程Y=-1.0307X+9.0268,复相关系数R2=0.9761,与国标法相比,结果准确、可靠,而且检测周期缩短至8h~10h,该方法的应用将对乳品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ATR)技术对几种常见的产业用纤维——乙纶、丙纶、锦纶、涤纶、芳纶1313、芳纶1414、聚四氟乙烯纤维等进行测试,通过提取各纤维红外谱图的特征峰及特征谱带,实现从化学结构上对几种常见产业用纤维的定性鉴别。FTIR-ATR技术采用点对点采样,所需样品量少,可实现无损检测,且检测周期短、测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的症状观察发现,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为黑褐色水浸状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片,形成不规则的较大坏死斑,新发的病斑夹杂其间,病斑大小不一。2001、2002年普查结果表明,在保山香料烟栽培区的隆阳区芒宽乡和昌宁县柯街镇普遍发病,发病田块达60%,平均病株率在25%以上;其他烟区仅见零星发病,病株率均在1%以下。在调查中也发现品种、温湿度、烟叶的成熟度、栽培条件等对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较大。病原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16.
17.
将湛江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4±1)℃条件下进行冷藏保鲜,通过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冷藏不同时期的细菌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并对优势腐败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湛江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冷藏初期的细菌总数为2.8×104CFU/g,由10个属的细菌组成,其中有6个属为G-,且它们的数量占细菌总数的80%,其中以黄杆菌和气单胞菌的数量最多,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3.3%和13.3%;冷藏的第2天为高品质期,细菌总数为5.1×104CFU/g,黄杆菌(30%)和不动杆菌(16.7%)的数量最多,G-的数量增长到86.7%;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细菌种类逐渐减少,货架期终点时细菌总数为3.0×106CFU/g,但只分离到8个属的细菌,其中G-占93.4%,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均增加到16.7%,而黄杆菌减少为26.7%,其他种类的G-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冷藏至第6天,细菌总数高达2.4×107CFU/g,虾肉完全腐败变质,从中分离获得的4个属的优势腐败菌均为G-,它们分别是黄杆菌、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各自所占比例为28.74%、26.44%、21.84%和16.09%。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非糖物质快速鉴别四种常见的单花蜂蜜(枸杞蜂蜜、荆条蜂蜜、枣花蜂蜜和洋槐蜂蜜)。利用固相萃取除糖提取蜂蜜非糖物质,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蜂蜜花源的判定。发现了四种单花蜂蜜的非糖特征标志物。芦丁、丁香酸甲酯、阿魏酸的含量在四种蜂蜜中差异最大。对羟基苯甲酸和脱落酸在枸杞蜂蜜中平均含量分别为0.59μg/g和0.42μg/g,可作为枸杞蜂蜜的花源标志物;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在荆条蜂蜜中平均含量为0.08μg/g和0.05μg/g,可作为荆条蜂蜜的潜在花源标志物;阿魏酸、异阿魏酸是枣花蜂蜜的特征标志物,平均含量分别为0.40μg/g和0.76μg/g;洋槐蜂蜜的特征标志物是芦丁和丁香酸甲酯,平均含量为0.08μg/g和0.14μg/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四种单花蜂蜜依据其花源被成功区分。本研究对蜂蜜真实性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后续蜂蜜真伪鉴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对青海亚麻籽油中的甘三酯(TAG)组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其TAG标准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鉴别掺入5%~50%的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主要的TAG为OLnLn(29.40%)、LnLnLn(23.71%)、OLnO(15.10%)、OLLn(13.43%)、LLnLn(13.32%);指纹图谱鉴别结果与真实掺伪量的相对误差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较好地鉴别掺入5%~50%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的掺伪模型,对花生油掺伪量10%的掺伪模型的鉴别相对误差较高(9.15%),未能实现对菜籽油掺伪量5%掺伪模型的鉴别。试验构建的青海亚麻籽油TAG指纹图谱可为青海省亚麻籽油质量监控和掺伪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弹性多聚酯纤维(elastomultiester)、弹性聚烯烃纤维(elastolefin)和氨纶三种弹性纤维经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前后的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红外光谱的异同。结果表明,弹性多聚酯纤维的纵向有明显沟槽,横截面呈"8"字型,纤维较细;弹性聚烯烃纤维和氨纶(单丝)的纵向表面比较平滑,横截面为长椭圆形结构,纤维较粗;氨纶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90~95℃)或75%硫酸,弹性聚烯烃纤维不溶于浓硫酸(95%~98%),弹性多聚酯纤维可溶于浓硫酸(95%~98%),但不溶于二甲基甲酰胺(90~95℃)或75%硫酸;三种弹性纤维的红外光谱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