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异常压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常压力与油气的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一个盆地异常压力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总结其与油气的内在关系,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综合运用盆地中央坳陷的测井、地质资料,以及各工区的地震剖面,迭加速度谱等资料的基础上,预测该区的异常压力分布,弄清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为盆地新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勘探证实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长8段油层分布与异常压力势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的油气运聚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和长8段地层均存在过剩压力,长7段的过剩压力比长8段普遍高出4~10 MPa,二者间较高的过剩压力差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统是国内外典型的低渗特低渗油田,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砂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储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因此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是寻找油气聚集带的关键,通过对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处长统次徨孔隙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认为陕甘宁盆地延长统次生孔隙的形成除了受沉积有利相带控制外,还与地层异常压力的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认为 东地区异常压力的形成机理主要由于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脱水作用。粘土矿在量脱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宏观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裂缝发育程度和地层压力的关系,在油气勘探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本文通过有限元法数值模拟HCL地区的三维现今构造应力场,并与相干体数据、异常地层压力对比分析,认为构造应力是该区异常地层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对镇泾地区长6~长8层位油气运聚方向不明确致使该区油气勘探受阻的现状,采用异常压力研究的新思路来寻找油气勘探认识上的突破口.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制作近50口井泥砂岩压实曲线、计算每口井的压力系数,结合镇泾油田的地质背景,研究镇泾地区地层的压实特征及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条件和运移成藏过程之间的关系,并将各种因素的时空配置关系有效地结合起来研究镇泾地区的成藏问题.对进一步论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的勘探潜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塘湖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制约,形成碰撞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及类周缘前陆盆地等原型盆地,相互叠加和改造,形成多种含油气系统。基于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和盖层特征,划分出三类含油气系统,即C2+3-P1(·)含油气系统、P2-P2(·)含油气系统、J1+2-J2+3(!)含油气系统,并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 ,在对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层序地层、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了低水位斜坡扇体的沉积特征、测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认为斜坡扇中的砂体往往处于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 ,物性一般较好 ,有利于油气的聚集 ,通常可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 -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低水位斜坡扇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对北部湾等含油气盆地层序地层、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低水位斜坡扇体的沉积特征、测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认为斜坡扇中的砂体往往处于非常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之中,物性一般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聚集,通常可形成地层圈闭或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三叠盆地是阿尔及利亚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主要烃源岩为下志留统页岩.主要储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三叠系砂岩,区域良好盖层是巨厚的泥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和岩盐.生储盖组合类型包括古生新储、新生古储和自生自储三种.三叠盆地具有形成构造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盆地新港探区位于黄骅坳陷北部,占据北塘凹陷主体,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新港构造带,为坡口,北塘有南堡三大凹陷所环抱,成油条件优越,是大港探区十分重要的找油区域。本文利用Fillippone经验公式法结合地震速度资料,对该区西部的地层压力和流体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1)探区西部的压力分布模式不同于Hunt(1990)的标准压力仓模式;(2)探区西部Es3及Es2-d在全区超压峰值最同且分布稳定,可能为该区主要的油源层段;(3)探区西部海河断层上升盘的异常压力在Es3层段具有极高值,说明该构造具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台南石炭系-下二叠统已见到了油气异常显示,揭示盆地下组合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钻井、地震、地质露头及磁力异常资料显示台南火山岩储层发育,碳酸盐岩储层也广泛分布。盆地石炭系源岩提供良好的油源条件,并且对上覆地层中油气的贡献不容忽视。台南位于南部下组合潜在生烃凹陷,构造发育,是下组合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也是鲁克沁古油藏后期调整运移的有利方向。综合分析认为台南地区可能形成构造-火山岩-碳酸盐岩复合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海相地层水文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油气藏破坏严重的问题,提出评价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基于大气水下渗对油气藏保存具有破坏作用并淡化了地层水的原理,通过分析松潘-阿坝地区和十万大山盆地现今地下水动力特征, 利用温泉和方解石脉稳定同位素资料,分别计算了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深度.在分析中国典型海相盆地和南方海相地层水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地表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一套评价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的水文地球化学综合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现今和古大气水下渗强烈.不同时代地层水被下渗大气水下渗淡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内陆表海含煤盆地层序界面类型和层序模式。研究表明,晚古生代海陆交替型含煤地层可划分出三个Ⅲ级层序,其分界面为Ⅲ级海平面变化的周期性界面,在华北广大地区表现为整合面。含煤层序的基本结构特点为“二元型”,与北美学者在陆边缘海含油气盆地研究中所作出的“低位-海进-高位”的典型模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乌兰盖盆地是松辽外围中新生代火山岩盆地,盆地内工作程度很低。对于火山岩覆盖层下盆地的结构与地层展布特征尚不清楚,特别是对目标层(白垩系巴彦花群、侏罗系地层)的残留厚度、埋藏深度、分布范围等还缺乏了解,难以对目标层的油气前景做出科学的评价。在充分研究盆地岩石地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重、磁、电各方法的优势,开展综合解释推断,从剖面、平面上分别解释推断了盆地白垩系巴彦花群、侏罗系地层的分布形态及构造格架,指出乌兰盖断陷盆地具有很好的找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体包裹体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可以确定古油水界面,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包裹体分子组成可以反演油藏的充注历史,冰点可以确’定地层水的演化及确定油藏储量。此外流体包裹体还可以确定油气藏的演化程度、油气运移通道及盆地异常压力的研究中。文中还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详细分析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的动力系统、输导条件、运移方向以及运移时期的基础上,对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临南洼陷油气运移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3 000m以上地层为正常压力系统,3 000 m以下地层为混合压力系统,浮力和异常压力构成了临南洼陷内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2)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和相互连通的砂体共同组成了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的通道;(3)油气由洼陷中心向边缘运移共有4个优势运移方向;(4)油气运移时期出现在渐新世东营期.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思路。实践证明:与坡折带有关的低位域砂体是良好的隐蔽油气藏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18.
莺琼盆地高温超压成烃作用及成藏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实际上是一个低温热化学反应器,因此地层中所发生的各种化学过程循环化学动力学,温度是沉积盆地中所发生的大部分演化过程的主要动力,而压力亦是控制盆地充填物质的化学动力学行为的重要因素。成烃机理研究认为,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干酪根热降解生烃主要受温度,时间,压力和介质环境等因素共同控制。其中,温度是油气生成的主导因素并与时间可相互补偿,高温能促使有机质的热演化;压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一定的条件下,超压能抑制有机质的演化。莺琼盆地处于高温高压的地质背景,温压条件对其油气藏的形成有着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全面介绍了我国南海边缘大陆架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开发状况,分析了这些盆地的生油气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油气系统理论及中国西北含油气系统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含油系统由5大要素和5大作用构成,即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和运移通道(要素)以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和成藏期后作用,含油气系统可进行超系统、系统和亚系统3级划分,其中超系统适用于叠合复合型盆地或跨盆地范围的含油气系统划分,系统和亚系统应限于盆地以内,前者至少应有一套烃源岩,后者可以不含烃源岩。根据盆地构造特点和成藏特点,将西北地区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前陆型、克拉通-前陆复合型及造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