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静态实验的方法,以高铝硅酸盐玻璃及配合料为熔体,对耐火材料进行侵蚀实验。对侵蚀前后的耐火材料进行研究,探讨了高温下高铝硅酸盐玻璃及碱蒸汽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高锆砖抗铝硅玻璃液侵蚀性最好;αβ刚玉砖和β刚玉砖抗碱蒸汽侵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姜良宝  厉蕾  张官理  颜悦 《材料工程》2014,(10):106-112
本文介绍了化学强化的基本原理,从化学强化温度、化学强化时间、熔盐配方和浓度、加热疲劳及表面划伤五个方面介绍了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强度的影响因素。对铝硅酸盐玻璃化学强化相关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在飞机风挡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锂铝硅微晶玻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建华  孙方明 《材料导报》1995,9(5):42-45,13
主要介绍了各种锂铝硅微晶玻璃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其用途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钠钙硅酸盐玻璃和铝硅酸盐玻璃因高强度和高硬度等优异的物理性能被广泛用于民用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疲劳断裂是钠钙/铝硅酸盐玻璃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研究钠钙/铝硅酸盐玻璃的疲劳行为对指导其加工工艺、预测寿命与防止失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硅酸盐玻璃疲劳行为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钠钙硅酸盐玻璃和铝硅酸盐玻璃静态疲劳与动态疲劳行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对比钠钙硅酸盐玻璃与铝硅酸盐玻璃的疲劳行为发现:钠钙硅酸盐玻璃原片的裂纹萌生门槛值远低于铝硅酸盐原片玻璃的裂纹萌生门槛值,且化学强化钠钙硅酸盐玻璃与铝硅酸盐玻璃的裂纹萌生门槛值均随表面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钠钙硅酸盐玻璃与铝硅酸盐玻璃的裂纹扩展速率均随假想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铝硅酸盐玻璃的裂纹扩展速率随假想温度的变化更大;钠钙硅酸盐原片玻璃与铝硅酸盐原片玻璃的断裂应力均具有加载速率依赖性,而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的动态疲劳断裂应力不具有加载速率依赖性。因此,应力状态和环境因素对化学强化钠钙/铝硅酸盐玻璃静态疲劳与动态疲劳行为的影响将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不同锂钠比的锂铝硅酸盐玻璃,用两步化学强化法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强化处理,研究了Li2O取代Na2O对铝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和化学强化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2O逐渐取代Na2O,玻璃化转变温度从537.3℃减小至514.8℃。随着Li2O含量增加,有利于化学强化中的第一步交换——Li+-Na+交换,提高交换层深度,但会对第二步Na+-K+交换产生抑制作用,导致K+的交换深度减小。维氏压痕测试表明化学强化可以明显地提高Na-Li-x玻璃的硬度和抗裂性。随着Li2O取代Na2O,化学强化后玻璃的抗裂性先增后减,在Li2O摩尔分数为10%时达到极值,为72.3 N,相比Li2O摩尔分数为5%时的值提升了69.3%,引入适量的Li2O会提高玻璃...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的表面硬度、模量等微观力学行为,并与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的纳米压痕载荷-位移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良好,根据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Oliver和Pharr方法计算出的硬度和杨氏模量值与实验得到的硬度和杨氏模量值非常接近.模拟过程中采用了根据Larsson塑性公式计算出的铝硅酸盐玻璃屈服强度与塑性区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高说明根据Larsson塑性公式获得的铝硅酸盐玻璃塑性参数准确度较高.根据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铝硅酸盐玻璃在化学强化前后的弹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化学强化产生的表面压应力层对铝硅酸盐玻璃的弹性区影响较大,对塑性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牛静霞  李克宁 《硅谷》2011,(16):8-8
研究Er3+掺杂镉铝硅酸盐玻璃的荧光光谱,比较以488nm、532nm和800nm激光泵浦样品产生的1534nm近红外光发射强度,利用Dexter能量转移理论分析Er3+离子浓度变化对荧光特性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用扩展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方法研究了四种 ZrF_4基多元系玻璃中 Zr 近邻的 F 分布状态。这些玻璃的组份比较接近。研究表明,材料中玻璃网络形成体 Zr 近邻的分布,随调制体的一些变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化。根据确定的近邻结构参数,对照二元系2ZrF_4·BaF_2玻璃的一种结构模型,指出了 ZrF_4基多元氟化物玻璃的结构特点。并讨论了不同调制体组元对该类材料 Zr 近邻结构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XPS能谱分析了不同熔制气氛下制备的锂-6玻璃闪烁体表面结构与Ce离子价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锂-6玻璃闪烁体中,激活剂离子Ce3+未进入到玻璃网络结构中,以填充离子的形式分布在网络间隙中;O离子在锂-6玻璃闪烁体中以桥氧和非桥氧两种形式存在,而且随着玻璃配合料中还原剂C粉的掺量增加,非桥氧数量减少;采用XPS半定量计算出不同熔制气氛下锂-6玻璃闪烁体中Ce3+与Ce4+相对含量,为进一步优化其制备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辛煜  宁兆元 《功能材料》1996,27(4):377-380
本文用多弧离子镀方法制备了Ti1-xAlxN(x<0.3)薄膜,并且运用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Ti1-xAlxN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膜层中除含Al、Ti、N元素外,还出现了一定量的氧;薄膜呈现了(111)、(222)等晶面的择优取向;薄膜与基底间的附着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铝硅酸盐改性固沙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固沙方法,分别以水玻璃、氯化铝溶液作粘结剂和固化剂制备出高性能固沙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测试了胶黏荆的结构和组分,并分析了高性能固沙材料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水玻璃中的Si(OH)4与AlCl3反应生成了含有Si-O-Al键的非晶态铝硅酸盐聚合物,为固沙体力学性能的增强提供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A-DSC)同步热分析方法,对低铝高硼硅玻璃(ABS)熔制过程中发生的理化反应进行研究。作为比较,对普通钠钙硅玻璃(NCS)的性能做了相应的研究。通过粘度测试分析发现,所制备的低铝高硼硅玻璃软化点接近800℃,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其工作温度和熔化温度较NCS均有大幅提高,分别为1375~1160℃和1699℃。热膨胀曲线表明所制备的ABS具有非常低的热膨胀系数,α(20~300℃)=3.9×10-6K-1,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5.
详细描述了掺杂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折射率红玻璃的研制及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折射率nD达1.65左右高含钡的BaO-SiO2-B2O3-ZnO系统的金红与硒红玻璃,从大量的熔制试验中,获得合适配方与无分相的透明玻璃,对原始玻璃进行合适的热处理,获得一定心潮珠Au与Cd(S,Se)颗粒,显示出红颜色,同时,对显色玻璃的透过光谱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玻璃组分中,BaO及TiO2的引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玻璃的折射率,还使得硒红玻璃的吸收边蓝移,同时发现,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硒红玻璃的吸收边明显红移;而金红玻璃未有明显的位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陈敏  李家治 《材料导报》1997,11(6):28-30
用XPS研究了注入银离子的BiSrCaCuO玻璃的表面结构,讨论了离子注入对玻璃表面晶体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XPS(X 光电子能谱)测量结果表明:YBaCuO 陶瓷的 Ba 3d 谱线由两种不同结合能的 Ba 3d 谱线组成,它们的相对强度随烧结温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其临界温度 T_c 也不同。它们可能对应于不同相的 YBaCuO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因烧结条件而异。本文还研究了 Ar~ 离子轰击对 YBa_2Cu_3O_(7-x)超导陶瓷的影响,离子轰击后,呈单一的 Ba 3d 谱线,Cu 2p 谱线则还原为较低的价态,其效果与真空退火处理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9.
贺东风  潘江涛  曾凡博 《材料导报》2017,31(2):126-129, 149
以中钛型含钛高炉渣为主原料制备微晶玻璃,利用渣中的TiO_2作晶核剂。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含钛高炉渣用量的变化对基础玻璃晶化、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渣中适量的TiO_2对玻璃晶化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渣用量较低时制得的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硅灰石,但当渣用量超过70%时,主晶相发生变化,变为钙铝黄长石等长石类矿相。中钛型含钛高炉渣用量为63%左右时,制得的微晶玻璃晶相含量合适,性能最好。此时采用的热处理制度为:核化温度720℃,保温1h,晶化温度945℃,保温2h,制得的微晶玻璃抗弯强度为121.68 MPa,显微硬度为7.81GPa。  相似文献   

20.
固态储氢具有体积密度高、储运方便、安全性好等优势,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之一。开发在低温(<80℃)条件下具备可逆储氢能力的氢化物对拓展固态储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配位铝氢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较低,有可能满足固态储氢系统的低温应用要求,具有潜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价值。系统性介绍了过渡金属配位铝氢化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氢化物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表征以及储氢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并讨论了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过渡金属配位铝氢化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