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其早期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降低越显著,28d时粉煤灰的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早期抗渗性能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降低也越明显,7d以后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改善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振平  马建新 《粉煤灰》1999,11(1):10-13
研制和实际应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是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替代率高达50%)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认为改善早期性能是开发和使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复合掺加活性激发剂AV的措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解释了AV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早期性能的改善机理。  相似文献   

3.
高掺量低品质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掺加不同品质和掺量粉煤灰、复掺矿渣粉的粉煤灰混凝土的快速碳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品质粉煤灰掺量越多,越不利于混凝土抗碳化性能;20%以下掺量时,混凝土碳化深度不会显著增加;48%掺量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明显降低;在混凝土中复掺矿渣粉可以大大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提出了复掺矿渣粉的高掺量低品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仅对提高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利,并且可大大改善其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机理,研究了不同掺灰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不同龄期的强度,并对掺灰量为35%的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现场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流动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早强剂掺量、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高流动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流动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渗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粉煤灰掺量,其次为水胶比及早强剂;高流动性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粉煤灰掺量,其次为早强剂掺量及水胶比。通过正交设计可以得出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适宜掺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所具有的填充密实效应、表面效应及火山灰活性效应已成为共识 ,但其掺量较低。本文通过粉煤灰对混凝土水化热、氯离子渗透以及碱集料反应等性能的研究得出结论 :当掺灰量达 3 0 %时 ,才能使所配混凝土达到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7.
引气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粉煤灰不同掺量及与硅灰复掺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论证了在固定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情况下。粉煤灰20%的掺量对粉煤灰抗冻性能的影响很小,粉煤灰与硅灰复掺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不利。与基准组相比。随着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氧离子渗透系数降低,混凝土抗冻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赵晓妍 《粉煤灰》2012,24(3):35-37,46
结合高速公路的实际需要,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对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磨损量存在一个最佳掺量,其最佳掺量分别是1.5%、2.0%、2.0%、2.5%.当钢纤维掺量为2.0%时,粉煤灰对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磨损量存在一个最佳掺量,其最佳掺量分别是15%、10%、15%,但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刘军  谢友均  邢锋  董必钦  潘冬 《硅酸盐通报》2013,32(7):1242-1247
把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试件浸泡在超纯水中,通过表面渗透测试仪定期检测混凝土试件的表层渗水系数,研究粉煤灰对混凝土表层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掺入粉煤灰量的大小对表层渗水性能的影响较大,标准养护28 d后,掺入比例为15%的粉煤灰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表层渗水系数减小,当粉煤灰量达到30%时,表层渗水系数与普通混凝土几乎相等;随着浸泡龄期的增长,混凝土表层渗水系数不断减小;浸泡150 d后,两种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表层渗水系数仅为普通混凝土试件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作了综述性介绍 ,针对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粉煤灰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