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芮校龄 《采矿技术》2006,6(1):86-87,90
矿山地质管理工作是矿山的主要技术管理工作之一.论述了锡铁山铅锌矿近10年来,在地质资料、生产勘探和地质找矿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管理工作,认为加强矿山地质管理工作是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丹巴燕子沟金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和径流条件进行分析,确定了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和可利用水资源状况;按不同岩性和构造特征,划分出四个工程地质岩组;调查了矿区内环境地质情况,确定了矿山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基本明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下一步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姬彩飞  叶建  许凯 《中州煤炭》2022,(2):109-113,120
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避免造成地质环境恶化、消除地质环境隐患,使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基于矿产资源概况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到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恢复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制定矿山开采准入条件、优化资源开采布局、实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调控开采总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政策措施,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时对地质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最后,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部署。研究能够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使矿山成为真正的绿色矿山,基本消除了由于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地质方面的影响,使周围的群众能够正常的生产、生活,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腾飞 《陕西煤炭》2013,32(1):14-16
以煤炭资源开发各环节活动及开采形式为基础,分析和探讨了煤矿建设和生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类型、特征,给出了不同开采形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关系,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几点建议,对我国发展绿色、高效矿山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矿山环境立法的缺陷,并提出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是矿山开发后期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直接影响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根据矿山开采方式提出治理模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不同开发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料收集整理后,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总结并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和地下矿山开采治理模式。其中,总结分析了露天开采矿山的开采特点和地质构造情况,并对采用的工程治理和综合治理的原理和适用性情况进行了说明。总结了地下开采矿山的开采工艺和治理思路,并对所采用的土壤修复治理和综合治理模式的适用性情况和原理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赣县稀土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摸清贵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全省主要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开采矿种、开发强度、开采方式及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业开发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危害、分布,总结贵州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为更好地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全面收集评估区以往地质资料并进行野外现场调查,分析研究赵官矿井开采过程中和开采后,可能引发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赵官矿井属新建中型矿山,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为二级,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使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申玉松  赵勇  李玉钦  张宸 《现代矿业》2019,35(9):214-216
商城县共有各类矿权68个,主要开采建筑用石料、饰面用花岗岩和砖瓦用页岩矿,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划定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划、矿山分布现状及规划、人类活动等因素,划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预防区和治理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收集豫北鹤壁市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提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矿体赋存在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第三段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矿体裸露地表.工业场地和3个采场均为矿山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区,矿山道路为矿山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区;矿山开采...  相似文献   

11.
张岩  蔡峰  李海涛 《煤炭工程》2020,52(9):130-134
通过对平朔东露天矿南洼村排土场实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东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研究工程地质模型,采用PFC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研究了排土场边坡失稳过程中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特征,探明了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失稳机理,运用Slide极限平衡分析软件对南洼村排土场现状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为保证边坡安全、实现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露天矿为地下转露天开采,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和原地下采空区的综合影响下,露天边坡极易发生塌陷、台阶失稳等灾害,严重威胁露天矿安全生产。为研究地下转露天开采条件下某露天矿高陡边坡的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利用Dimine-Midas/GTS NX耦合建立大型露天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采空区顶板变形量较小,对露天矿边坡影响不大;南部强风化岩区域边坡位移量较大,边坡有向外"滑动"的趋势;开挖至-180m平台时,边坡安全系数降至临界值,并出现塑性区开始贯通坡脚现象;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山开采的临界水平为-180m平台。通过对该实例工程边坡的破坏机制分析,揭示了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并为后续边坡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豫西枣乡峪乱石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节理发育情况、地形坡度、临空条件和采矿开挖影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1mm×1mm(实际栅格大小10m×10m)的方格对各因素图件进行栅格化。依据各因素分布情况进行预测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状态的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崩塌体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中各指标的因素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研究区各崩塌体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分,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崩塌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枣乡峪乱石沟崩塌危险性进行分区。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该地区的矿山开采活动,并为土地规划提供依据,使政府决策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冻土环境,决定了影响江仓矿区四井田露天矿边坡稳定因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井田地质勘查报告,结合露天矿工程地质调查和边坡破坏特征,分析了露天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和人为因素是影响该井田露天矿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外,冻土作用对其稳定性也起着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露天边坡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开采安全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不同二维极限平衡法,对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区,初步确定采掘场工作帮、端帮的坡角、地表境界,为矿山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地质依据。通过对不同的边坡滑移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采用STAB2009分析验算边坡稳定性,简化Bishop法计算,整体单形法优化。结果表明,非工作帮、西端帮可能的破坏模式为顺层滑移破坏模式,东端帮、工作帮可能的滑移破坏模式为圆弧滑移破坏模式,推荐了各边坡的最终帮坡角。勘察边坡稳定性揭示了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帮坡破坏模式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潜在的危险性会严重威胁矿山开采的安全性,为了降低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了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以矿山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形态分析了大型露天矿山的地质构造,考虑到研究区地质环境的复杂特征,确定了评估区的范围。结果表明,大型露天矿山库岸边坡稳定性分别为尾矿库左岸和尾矿库右(南)岸的稳定性较差,尾矿库右(东)岸的稳定性好,尾矿库右岸形成一段高1~3 m、长1 500 m的切坡,由于切坡的崩塌规模和高度都比较小,对大型露天矿山的库岸边坡稳定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坝基和左坝肩的稳定性较好,右坝肩由于受到强烈的岩石风化,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拟建大型露天镍钴矿区,东西长1 670m,采深一般在300m以上,最高边坡高度超过600m。根据边坡不同位置的边坡高度、工程地质岩组分布特征、各岩组岩石质量等级、边坡面倾向与各岩体优势结构面的关系、边坡岩体完整程度等多项指标将边坡分为五个区。为研究该大型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与开挖坡角及地下水位的关系,本文在考虑地下水位以上的岩土体饱和度变化的前提下,结合夏日哈木镍钴矿区高陡边坡实际工况,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和抗剪强度折减法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开采坡角的边坡稳定系数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同一水位下的最小开采坡角,以及不同开采坡角下的最高地下水位。最终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到开采坡角及地下水位对高陡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性,并对该露天矿东端帮开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该研究对该露天矿的其他区域以及周围相似工程的开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区为大型露天开采水泥灰岩矿,矿区面积29038 hm 2,通过调查,确定评估区面积为31393 hm 2。评估区内岩石完整坚硬,总体稳定性较好,区内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露天采场引发、加剧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采场整体挖损深度大于04 m,表土层全部破坏,地形地貌损毁程度为重度。分析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方法,首先清理危岩体,预计清除危岩体4 000 m 3;其次采取废渣清理回填+砌筑挡土墙+平整废渣+排水沟工程等工程手段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最后通过露天采场土地复垦、废渣场土地复垦、矿山道路两侧绿化、地表堆土场复垦等工程进行矿区土地复垦。以此缓解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治理和修复矿区地质环境,减少资源消耗,以唐山开滦煤矿集中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唐山露天煤矿集中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煤矿集中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内,以中厚煤层为主,根据矿区的综合影响程度,明确整体地质环境,挑选开滦煤矿集中区地质环境数据中的评价因子,建立多层次和多阶段评价体系模型,计算关联系数和数列;根据各指标对地质环境质量的贡献大小确定权重,实现评价体系的构建。经过分析检验,评价体系内各项指标均能够反映开滦煤矿集中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准确了解开滦煤矿集中区的地质环境情况,便于后期及时治理修复破坏区域。  相似文献   

20.
谢浪 《矿冶》2022,31(4)
为了获取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判断风险程度,提出一种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方法。初选指标后,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再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计算选出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指标权重与模糊隶属矩阵之间的乘积,得出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指数,对比评价等级表,划分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利用所研究方法划分了某煤矿区1区为高风险区,3区、4区为中风险区,7区、6区、2区为低风险区,5区为极低风险区,完成了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为防治策略的提出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