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吴璘 《煤炭技术》2018,(1):332-334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由盛转衰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出大多数问题发生在供给侧的结论,进而提出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并从煤炭产业脱困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经济理论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煤炭产供需格局及煤炭物流和运输通道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以下简称"陕煤集团")充分利用浩吉铁路开通和陕西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最佳机遇期,将发展现代煤炭物流产业、建设大物流体系提升到战略高度,在大物流体系发展的实践探索进程中,以推进综合物流、智能物流为理念导向,建立起聚焦主业、支撑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煤炭大物流体系,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丽 《煤》2009,18(12):71-72
物流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发展理念,也成为了煤炭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煤炭企业越来越重视煤炭物流,物流理论能够为煤炭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空间。煤炭企业要想在其中立稳脚跟并争取良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煤炭物流体系。文章对物流理论在现代煤炭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做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薛婷 《山西煤炭》2012,32(1):78-80
煤炭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煤炭物流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传统煤炭产业的增长方式仍为粗放型,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煤炭物流体系的转型、延长煤炭产业链、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煤炭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煤炭物流的概念及特点,进而分析物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提出物流体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煤炭标准体系构建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对我国煤炭工业以及整个能源工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煤炭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并根据各行业标准体系发展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煤炭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基本框架,为今后煤炭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云南煤炭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云南煤炭产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实施科教兴煤、煤矿企业全面环境保护和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三大战略;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和整合资源、培育大集团、大企业两项重要对策.阐述了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安全好转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安全发展是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保证.  相似文献   

7.
认为"十二五"以来,中国煤炭行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形成了共识,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煤炭行业标准建设取得新进展,行业规划推动了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推动科技示范工程引领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加快煤炭科技与现代科技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以及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曾虹 《煤炭技术》2013,(5):105-107
文章就煤炭建筑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先论述了此类企业的竞争力,讨论了优势与劣势,而后提出煤炭建筑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并做了具体阐述,接着提出效益评价体系,来检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用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公司为例做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为背景,依据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是煤炭产业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向。深入分析了技术方案的目标、及研究内容,并对技术方案提及的相关技术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各技术问题的发展方向及问题关键。论文的观点对中国煤炭产业智能化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为中国煤炭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目前,煤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之一,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本研究以8个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构建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中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该研究内容为中国制定和修改煤炭产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以及政府和企业开展国际煤炭合作与竞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字煤炭”的内涵是通过数字技术与煤炭工业的深度融合,优化煤炭生产、运营、流通、转化、服务等各环节,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及所关联对象的数字化进程,进而实现煤炭工业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健康为核心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全面阐述了优化升级煤炭数字基础设施、全面赋能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完善煤炭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等10个方面“数字煤炭”建设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煤炭”建设水平,研究提出应突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实施示范评价等具体建议;认为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为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煤炭”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煤气化的原理、功能、分类,重点讲述了代表煤气化发展趋势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Shell气化技术和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阐述了现代煤炭物流发展模式,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中国将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业,发展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探索在大型物流项目中配套气化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煤炭地下气化流体流动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有关文献和调研资料,对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分析了煤炭地下气化"三带"特征,在对煤炭地下气化流体流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地下气化场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中各项的确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淮河流域煤炭开采条件复杂、井下灾害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深厚表土层千米深井现代化矿井井群建设、淮河流域"三下"采煤及特殊开采、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矿井多源水害防治、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等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技术体系;认为要实现煤炭安全绿色发展,需科学确定开采下限,查清"绿色煤炭资源储量",建立"全物质循环经济"理念,利用"三位一体"研发手段,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安全绿色开采提供理论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煤炭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煤炭建设行业管理由单纯的计划管理转变为市场引导、依法管理的转变过程。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煤炭建设的发展成就:煤矿设计技术不断创新,树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模式,设计规模持续扩大,设计能力和设计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煤炭施工能力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适应中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煤炭施工技术刷新了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纪录,一批影响施工质量、安全和速度的重大技术难题被攻克;煤炭建设企业发挥自身在煤炭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承包方面的技术优势,在过去承接国际项目基础上又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了新的国际合作业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平朔煤炭洗选中心的基本状况,阐述了在创建技术创新及加强煤炭洗选管理,打造"中国煤炭洗选行业的北斗星",树立"平朔煤"良好市场信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煤炭供给能力过剩,为了优化内蒙古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基于最新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成果,从覆煤构造、含煤地层、资源分布等方面对内蒙古煤炭资源概况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当前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重点围绕蒙东矿区、神东矿区两个大型煤炭基地,全面统筹煤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近期内蒙古煤炭资源勘查目标和生产开发布局。该研究成果对未来一段时期内蒙古制定煤炭地质勘查战略、优化煤炭生产布局、科学规划煤炭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煤机装备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前煤炭装备的发展现状,展望了中国煤炭行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煤炭机械行业一些先进技术及代表性产品的分析,结合煤炭开采业的发展需求,提出了改进建议,认为一体化、人性化、自动化是煤炭机械化装备的现代设计理念,无人值守甚至是机器人都将成为煤机行业的可实现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煤炭产业经济效益,促进煤炭产业清洁化转型,根据煤炭产业具体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体系的理念,分模块提出了煤炭产业个性化定制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和对策;然后在该体系构建成功的前提下,从我国省际煤炭调运视角建立我国省际煤炭调运优化模型;最后根据优化结果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角度佐证了煤炭产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析煤炭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对我国煤炭工业以及整个能源工业的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煤炭标准化的发展历史,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指出煤炭标准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我国煤炭标准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