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金川二矿区贫矿开采及深部开采叠加效应导致的深部地压活动规律,建立浅部和深部联合回采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模拟矿山开采,研究浅部与深部联合回采导致的地压活动规律和巷道变形失稳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对贫矿开采条件下深部采场巷道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深部巷道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受力状态,预测了1250 m 以上贫矿开采对深部巷道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1250 m以上贫矿开采对深部各分段巷道围岩均有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埋深的增加不断减弱﹔深部巷道存在分区破裂现象,引起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为顶压,其次是斜向挤压作用。研究贫矿开采对深部巷道回采过程中的巷道稳定性可为矿山深部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川二矿区1250m以上贫矿回采影响问题,通过建立三维几何模型、网格划分、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应力场等,对14行回风井稳定性影响以及上覆岩体移动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了模拟,计算出1250m以上贫矿回采引起的岩体应力场和位移变化情况,并对回采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50m以上贫矿开采对14行回风井围岩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的变化影响不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超过5 MPa,井筒附近围岩的应力状态以压应力为主;1250m以上贫矿开采会对现有应力场产生影响,使得贫矿尖灭处以及底部与上盘岩体接触处出现较大的塑性区,进而产生一定的位移,开采影响范围为开采贫矿至四周超过20m的岩体。研究成果为后续贫矿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14行风井破坏原因的分析,针对不同区段围岩的工程特点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根据返修加固方案、相应的地质条件和开采顺序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井筒返修以后地下采矿对井筒产生的影响。从计算结果看,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14行风井会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根据14行风井与矿体之间的工程分布情况,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建立了动态监测系统,给长期监测岩层移动和准确预报工程变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7.
8.
为了确定周边矿体开采对一线天回风井是否存在影响及影响程度,采用三维有限元、离散元2种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矿岩体及大屯锡矿一线天回风井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及安全率的分布状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离一线天较近的矿体为陡倾斜矿体,且大部分矿体厚度较薄(约10 m),矿体从下往上倾向远离一线天回风井,矿体回...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安太堡露天矿采用井工开采露天边帮剩余煤炭资源时的顶板岩层运动特点及边帮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距露天开采地面停采线距离的不同,边帮体内压应力、压应变均呈非线性减小趋势;随着井工开采的不断推进,其顶板内的应力集中呈不对称分布,顶板岩层变形也呈非线性分布;井工开采将促使边帮体内形成明显偏向边帮体自由端方向的拉应力区;可能导致边帮体发生滑移的主要因素将是边帮体上覆岩土体的挤压、推移与井工开采产生采动作用对边帮底部岩体岩性的劣化作用;存在着一个既使露天边帮保持安全、又可实现尽量多回收煤炭的井工开采理论尺度。 相似文献
10.
南京冶山铁矿经过30多年的开采,已形成较大的连续空区。为了防止空区大面积冒落引发的地质灾害,采用3维数值法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并对下部矿体安全开采今后拟采取的的安全技术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