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基体树脂,考查了不同偶联剂和处理方法对包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最优工艺。此外,研究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协效剂对氢氧化镁的协效阻燃作用,确定了微胶囊红磷协效作用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泡沫塑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邬素华 《塑料》2004,33(4):47-49
选用十溴联苯醚、氯化聚乙烯、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有机硅及红磷等有卤及无卤阻燃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泡沫塑料进行阻燃性能的研究,测试及分析了各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重点研究了有机硅与各类阻燃剂之间的阻燃协同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有机硅/红磷复合阻燃剂对LDPE泡沫塑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红磷等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红磷等阻燃剂(经表面改性或细化处理)与LDPE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LDPE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但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则逐渐下降。当复合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的质量比为50/25/6时,其对LDPE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卤阻燃EVA电缆专用料的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基体树脂复配、自制相容剂(E-g-M)增容以及E-g-M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并用等途径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氢氧化镁(MH)/微胶囊化红磷(RP)无卤阻燃电缆料(EMP)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EVA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配可有效提高EMP电缆料的拉伸强度,EVA与HDPE的质量比为3:1时,EMP/HDPE电缆料的拉伸强度可由7.2 Mpa提高到9.7 Mpa;当在EMP/HDPE电缆料中添加12份E-g-M时,EMP/HDPE电缆料的拉伸强度由9.7 Mpa增至12.8 Mpa,冲击强度由26.5 kJ/m~2升至29.4 kJ/m~2,断裂伸长率由63.7%增至97.8%,E-g-M对EMP/HDPE电缆料起到了同时增强、增韧的作用;当EMP/HDPE/E-g-M电缆料中加入5份EPDM时,EMP/HDPE/E-g-M电缆料的韧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增至35.8 kJ/m~2和162.2%,并且两者的加入对EMP电缆料的拉伸性能、阻燃性能及加工性能影响较小.对照低烟无卤阻燃护套料的技术性能标准(YD/T 1113-2001),EMP/HDPE/E-g-M/EPDM电缆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均高于该标准.  相似文献   

5.
EVA无卤阻燃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无卤阻燃剂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醋共聚物(EVA)的研究进展。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热仪热参数等性能指标,对不同无卤阻燃剂(主要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天然氢氧化物和膨胀阻燃剂)和协同阻燃剂(主要是红磷、硼酸锌、硅化合物等)阻燃EVA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对无卤阻燃材料所采用的阻燃剂的种类、特点和阻燃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EVA无卤阻燃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交联无卤阻燃LLDPE/EVA电缆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基体树脂,ATH(氢氧化铝)、MH(氢氧化镁)为主阻燃剂,有机硅为阻燃增效剂,EVA-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高分子相容剂,DC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无卤阻燃LLDPE/EVA电缆料。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烧时有机硅能促进玻璃态无机炭化层隔氧膜的形成,有效地提高共混物的氧指数。以EVA-g-MAH作为共混体系的相容剂能够改善交联无卤阻燃LLDPE/EVA电缆料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7.
刘玲 《上海塑料》2004,(4):17-20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阻燃体系的主体,用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镁(Mg(OH)2)作主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作阻燃增效剂,重点探讨了Mg(OH)2和微胶囊化红磷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Mg(OH)2与红磷并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是LLDPE/LDPE的高效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8.
LLDPE/LDPE/(E/VAC)/Mg(OH)2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为基体树脂,Mg(OH)2,微胶囊化红磷为主,辅助阻燃剂,制备了无卤阻燃电缆料,探讨了Mg(OH)2阻燃剂用量,粒径大小,表面处理方法及红磷的阻燃协同效应等对体系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配比为8/20/30的LLDPE/LDPE(E/VAC)体系中加入适量的经偶联剂处理的Mg(OH)2的微胶囊化红磷,可制得阻燃性好的电缆料。  相似文献   

9.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塑料(EVAC)为基体,氢氧化镁[Mg(OH)2]为阻燃剂,红磷(RP)和氰尿酸三聚氰胺(MCA)为阻燃协效剂,制备了一种可应用于电缆护套料的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探讨了Mg(OH)2、RP、MCA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OH)2为120份、RP为3.0份、MCA为3.O份、交联剂过氧...  相似文献   

10.
黄科  凌莉  张婧  刘思阳  陈屿恒  赵星  陈竹平  彭朝荣 《塑料工业》2012,40(7):124-126,130
将氢氧化镁/红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体系作为无卤阻燃材料主体,通过加入蒙脱土(MMT)和耐辐射助剂共混制备复合材料,以减小红磷用量,降低成本,增强材料的阻燃性能和耐辐射性能。重点考察了蒙脱土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阻燃性能、加工流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了双酚类抗氧剂对材料耐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拉伸性能、阻燃性能、耐辐射性能达到核电站线缆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反向沉淀法制备酶解木质素/氢氧化镁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对丁苯橡胶(SBR)胶料的阻燃效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酶解木质素包覆氧化镁,酶解木质素/氢氧化镁并用比为1∶1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效应较好,800℃时的质量保持率高;100份复合材料(酶解木质素/氢氧化镁并用比1∶1)的与10份微胶囊红磷配合的SBR胶料燃烧成炭性好,阻燃级别可达到FV-0,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好。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无卤磷氮系复合阻燃剂JHFR101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阻燃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氢氧化镁/红磷及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阻燃体系相比,无卤磷氮系复合阻燃剂JHFR101用于EPDM,阻燃性能优异,用量为60份时胶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氧指数为30%,压缩永久变形小,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l(OH)3,Mg(OH)2包覆红磷(10份)对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苯乙烯(PS)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用量为80份时阻燃级别达V-2,氧指数达到29%,但力学性能较差;AI(OH)3用量为80份时阻燃效果不很理想,但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Mg(OH)2/Al(OH)3/包覆红磷体系中Mg(OH)2用量大于Al(OH)3时综合阻燃效果最好.阻燃体系的热释放速率降低,有效燃烧热出现峰值延后.  相似文献   

15.
刘智峰  梁鑫  涂兴文  何敏 《塑料工业》2012,40(3):101-103
分别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DE311、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氢氧化镁[Mg(OH)2],将偶联Mg(OH)2与微胶囊化红磷复配无卤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HIPS).比较添加偶联剂前后Mg(OH)2无卤阻燃HIPS的综合性能,发现偶联改性可改善材料的阻燃性能、弯曲性能;比较不同偶联剂处理Mg(OH)2的无卤阻燃HIPS的综合性能,发现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的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三元乙丙橡胶(EPDM)及其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状况,对卤系、金属氢氧化物型、磷系、硅系、膨胀型等阻燃体系分别进行了列表总结和分类讨论。卤系阻燃体系主要论述了常用的十溴二苯醚和十溴二苯乙烷及其协效阻燃体系;金属氢氧化物体系论述了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及其协效体系;磷系阻燃体系论述了微胶囊红磷、聚磷酸铵等;硅系阻燃体系论述了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有机硅氧烷等;膨胀阻燃体系论述了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APP/PER/MEL)等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立艳  盖广清 《广州化工》2012,(3):12-13,16
综述了建筑保温材料中阻燃剂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溴系、磷系、卤-磷协同阻燃剂和无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在建筑保温材料中,性能较好的溴系阻燃剂在短期内仍将大量使用;磷系阻燃剂为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阻燃剂而备受欢迎;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无机环保阻燃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