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磷化氢毒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磷化氢的物理化学特性,详细阐述了磷化氢在生理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对害虫的毒理及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磷化氢进入害虫体内的方式和途径,并从害虫有机体的不同结构水平,讨论了磷化氢杀虫的可能机制,以及增效剂对它的增效作用、害虫对磷化氢产生抗性的机制和磷化氢对人的毒理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FAO推荐的储粮害虫磷化氢抗药性测定方法,测定了2014年采自中国5个省9个地区(单位)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的磷化氢抗药性,并采用100、200、300、400、500m L/m3的磷化氢浓度,测试了害虫在不同时间的死亡率及其完全致死时间。试验结果为:来自广州市番禺区的谷蠹GZPYRd品系抗性系数为1;来自广州市东山区、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漳州市、广州市花都区的GZDSRd、FJLYRd、FJZZRd和GZHDRd谷蠹磷化氢抗性系数(Rf)均小于50;来自河南省南阳市(HNNNRd)、山东省济南市(SDJNRd)、广西自治区南宁市(GXNNRd)和广州省岭南集团(GZLNRd)的谷蠹Rf分别为173.8、163.4、138.9和114.3倍,表现出了较强的磷化氢抗性。在100 m L/m3磷化氢浓度下,完全致死Rf为163.4的SDJNRd、Rf为114.3的GZLNRd和Rf为38的GZDSRd品系的相应时间为9.5 d、9 d和7.5 d;在磷化氢浓度为200 m L/m3时,完全致死SDJNRd、GZLNRd和GZDSRd品系害虫的时间均为5.5 d,浓度增加1倍,完全致死时间缩短近50%。磷化氢浓度在300 m L/m3以上,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对于SDJNRd、GZLNRd和GZDSRd品系相应为4.5 d、4.5 d和4 d以内。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谷蠹品系对磷化氢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地点或单位采集的谷蠹对磷化氢的抗性差异也很大。100 m L/m3的浓度均可以完全致死弱抗性和较强抗性的谷蠹害虫种群,只是完全致死较强抗性谷蠹需要的熏蒸时间较长。磷化氢浓度升高可以缩短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但完全致死害虫时间与浓度的升高不成比例地相应缩短。不同磷化氢浓度完全致死同一谷蠹品系的Ct值不是一个固定数值,低浓度磷化氢完全致死害虫所需Ct值小,高浓度时完全致死害虫所需要Ct值大。  相似文献   

4.
在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过程中,二氧化碳提高了磷化氢进入虫体量,对仓储害虫致死增效作用明显。因此,混合熏蒸是发挥磷化铝毒效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试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锈赤扁谷盗已经对磷化氢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研究其抗性治理的方法对于防治害虫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延长磷化氢熏蒸时间(延长时间为连续7 d)和3种防护剂(甲基嘧啶磷、溴氰·甲嘧磷和马拉硫磷)对磷化氢抗性的锈赤扁谷盗进行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磷化氢熏蒸时间对锈赤扁谷盗的杀虫效果显著,磷化氢质量浓度1.38 mg/L时,...  相似文献   

6.
在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过程中,二氧化碳提高了磷化氢进入虫体量,对仓储害虫致死增效作用明显。因此,混合熏蒸是发挥磷化铝毒效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试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3个对磷化氢抗性有明显差异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品系与敏感品系虫体内过氧氢酶的比活力,主要结果为当赤拟谷盗各品系对磷化氢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倍、2.42倍、270.81倍和352.80倍时,虫体内过氧化氢酶的比活力比值相应地为1、1.27、3.88、5.25.结果表明赤拟谷盗虫体内过氧氢酶的活性大小与其对磷化氢的抗性水平高低呈正相关,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可能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 2mg/L的磷化氢浓度下测定了赤拟谷盗和米象成虫的击倒时间 ,从成虫接触磷化氢气体开始到其产生麻痹现象时所经过的时间定义为击倒时间 (KnockdownTime简记为KT) .研究结果表明磷化氢抗性品系成虫的击倒时间比敏感品系的长 ,而且对磷化氢的抗性愈强 ,击倒时间愈长 .在试验浓度下 5个赤拟谷盗和 4个米象品系成虫的lg(KT50 )与在不同浓度下按FAO推荐方法得出这 9个品系成虫的lg(LC50 )之间呈显著的直线关系 ,回归方程为 :lg(LC50 ) =1 590 8lg(KT50 ) - 4 0 1 96(r2 =0 9675) .以该方程为基础 ,可以发展一种基层粮库适用的、以测定害虫击倒时间为标准的磷化氢抗性快速测定方法 ,在短时间 (通常不到 1d)测定出某品系的KT50 值 ,将其代入回归方程 ,可初步估计出该品系的LC50 值 ,从而判断该品系是否具磷化氢抗性和抗性程度的高低 ,以便在实践中采用有效的防治技术 .这种害虫磷化氢抗性快速测定方法将成为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综合治理的重要部分 .  相似文献   

9.
储粮中书虱的熏蒸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储粮书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书虱的发生特性,包括储粮中发生的书虱种类、与防治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储粮中书虱的发生特点等.讨论了书虱对磷化氢的耐受力和抗性研究情况.介绍了采用磷化氢熏蒸书虱时的技术要点和磷化氢混合熏蒸的一些经验等.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众所周知,磷化氢(PH_3)在化学防治上有突出的地位。它作为一种熏蒸剂,用来防治仓库害虫,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迄今为止,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一直使用着这一药剂。我国应用磷化氢杀虫,始于六十年代初期,十多年来,它在防治贮粮害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磷化氢对绝大部分害虫、鼠类以及某些螨类具有明显的中毒作用;对降低高水分粮的水分和抑制霉变也有一定的效果。还具有渗透性强、扩散速率快、无明显残毒以及使用安全、经济、方便等特点。因此,它在“综合防治”上作为化学防治措施,是防治仓库害虫的重要药剂之一。第一届国际仓库害虫工作会议对这种药剂也作了明确肯定和高度评价(1974)。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磷化氢如同其它熏蒸剂一样,本身既具有杀虫高效的优点,又具有对人、畜高毒的缺陷。如果不按常规合理使用,确实会带来人、畜中毒、以及污染粮食等不良后果。然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储粮范围内,不仅要继续使用这种药剂,而且还将在一定条件下有所发展。当前,关键问题在于使用磷化氢时,如何力求做到用药量少而又充分发挥其杀虫效力,并把它对人、畜的毒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达到“高效低毒”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防治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相似文献   

11.
磷化氢作为昆虫呼吸毒剂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磷化氢作为昆虫呼吸毒剂的生化研究热点问题 ,如昆虫对磷化氢的吸收 ;磷化氢在昆虫细胞内的分布 ;磷化氢抗性昆虫品系对磷化氢吸收量降低与主动排除机制的关系 ;磷化氢与线粒体呼吸酶系的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 .它将对未来研究磷化氢生化毒理学和进一步科学使用磷化氢熏蒸剂以及研制与开发新型熏蒸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择新建高大平房仓进行了不同磷化氢浓度、不同间歇方式、不同密闭时间进行环流熏蒸杀虫试验,从中探索了高大平房仓仓内磷化氢浓度衰减规律、粮堆内磷化氢气体分布的均匀性、最佳熏蒸剂量、最佳间歇方式、密闭时间及最佳熏蒸效果和环流熏蒸对粮温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 ,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试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与一定范围内的磷化氢浓度或暴露时间或对数暴露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 .试虫死亡率与过氧化氢酶活力抑制率之间有稳定的相关性 .磷化氢在高浓度下 ,时间是使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的关键因素 (P≈ 0 ) .  相似文献   

14.
在0.03125~59.6mg/L固定磷化氢浓度范围内,通过对磷化氢中毒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成虫反应症状的系统观察发现,磷化氢对玉米象成虫的毒性作用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熏蒸期间的麻醉或击倒阶段;散气后的麻醉恢复阶段;真正死亡阶段.试虫的死亡与麻醉或击倒不完全相关,麻醉可能是磷化氢对试虫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在国内尚无商业化产品的双(3,5-二甲基苯基)膦在不对称催化合成精异丙甲草胺中应用,对双(3,5-二甲基苯基)膦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双(3,5-二甲基苯基)氧膦为原料,通过二异丁基氢化铝还原得到双(3,5-二甲基苯基)膦,最佳条件为:双(3,5-二甲基苯基)氧膦与二异丁基氢化铝摩尔比为1∶3,溶剂为四氢呋喃,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 h,产率为89%.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副反应少且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pH_3与HgCl_2的反应原理,研究了PH_3与反应溶液pH值变化的相关性,研制出了PH_3快速检测试纸。研究结果表明,用该试纸测定PH_3浓度与标准法(GB5009,36-85)相比,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检测结果可靠。该试纸可应用于现场PH_3熏蒸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用于防治虫害的磷化氢的残留成因,影响残留量的因素,以及目前磷化氢在粮食中残留的现状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谈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系统组成,对环流熏蒸系统配套的产气形式、设备分类、设计、安全性、操作管理以及仓房的气密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磷化氢亚致死浓度中赤拟谷盗卵和蛹的发育与死亡情况 .通过低的亚致死磷化氢浓度处理赤拟谷盗的卵和蛹 ,发现此虫的卵在低浓度磷化氢 ( 5mL/m3、1 0mL/m3)中仍可发育和孵化 ,且发育时间延长 ,但在磷化氢中不孵化的卵其死亡速度小于正常条件下的卵 .在稍高浓度 ( 2 0mL/m3、40mL/m3以上 )时 ,卵不能孵化 ,但从外观上也不马上死亡 ,死亡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 .在亚致死浓度下蛹对磷化氢的耐受力较卵要小 ,同样浓度时引起的蛹死亡率也较大 ,且死亡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