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在对水科学、人水关系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水科学的10个分支中的人水关系研究出发,论述人水关系学研究是水科学的核心与纽带这一论断。同时,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证、大江大河干流水利枢纽建设、洪涝与干旱灾害防治、跨界河流分水4个焦点问题,基于人水关系学视角,探讨这4个问题存在的误区及解决途径,为类似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人水关系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从概念与内涵、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模型方法研究等方面对人水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目前人水关系研究面临的问题,从概念与内涵、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模型方法三方面对人水关系研究进行展望和讨论,提出初步的研究思路及框架,旨在为以后人水关系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基于嵌入式系统动力学的人水系统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人水系统概念和嵌入式系统动力学(ESD)方法,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为例,介绍人水系统模拟的ESD模型,说明ESD模型的优越性。通过ESD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实例区人水系统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方向和措施。模拟结果表明,该城市区总用水量在各年远未达到水资源可利用量,而水质控制目标已经达到临界状态;其发展的瓶颈是污水处理能力偏低,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以提高该区的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4.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也是人类一出现就始终存在且复杂程度不断加深的一类关系。在对人水关系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水关系学的概念和思考,论述了人水关系学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意义;构建了人水关系学的学科体系框架,阐述了人水关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水关系学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应用实践;在分析学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人水关系学未来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3个方面对人水关系学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为进一步研究人水关系、丰富人水关系学内容、发展人水关系学学科体系及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与文化的关系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水在养育生命、滋生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更好地生存,人类开始了一系列的治水活动,水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人类在迈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需水量逐渐增多,加之无节制的活动污染了部分水资源,可供人类安全饮用的水量不断减少,形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湖北省湖泊文化的现状,指出了在湖泊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湖泊无度围垦开发的危害,从5个方面提出了重塑湖泊文化、促进人水和谐的具体措施,旨在倡导护湖为荣、损湖为耻的社会风尚,树立湖泊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水利学报》2019,50(1):135-144
人水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界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人水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水关系,人水和谐论是研究人水和谐问题的一个新理论方法,系统总结人水和谐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人水和谐论提出背景及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把人水和谐论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2005年以前)、形成阶段(2006—2017年)和发展阶段(2018年以后)。在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水和谐论体系框架,包括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应用实践,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人水和谐的基本原理和判别准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展望人水和谐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人水和谐论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人水和谐的内涵,提出了人水博弈的概念.对人文系统和水系统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水和谐博弈模型的框架,其主要包括博弈内涵分析、博弈辨识、博弈评估、博弈管理4个部分.从人水博弈关系方面分析实现人水和谐的途径:①维持水系统健康;②提高公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确立人水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确立人水共存的治水管理体系;确立合理、协调的节约用水模式;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水和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人水关系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人水关系学的分支学科,总结提出了人水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人水关系交互作用原理、人水系统自适应原理、人水系统平衡转移原理、人水关系和谐演变原理;论述了人水关系学的理论体系,由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基础包括水文学、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基本理论包括人水系统论、人水控制论、人水和谐论、人水博弈论、人水协同论、水危机冲突论、人水关系辩证论、人水关系可持续发展论等理论,并分析了基本理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人水关系研究是目前水资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水关系"可以理解为"人"与"水"之间的博弈关系。人水博弈是人水和谐量化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或途径,国内外学者针对人水关系博弈论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人水关系博弈论的大量文献,在概念与内涵、理论与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人水关系博弈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国内推行水利现代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新形势,提出了人水关系博弈论研究的新思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左其亭  程琰  马军霞 《中国水利》2023,(23):17-21+33
人水系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构建基于人水系统的命运共同体是当今时代的紧迫任务。在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上,提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解读其内涵,分析对其携手构建的必要性。提出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框架,概述建设思路,包括根本宗旨、战略目标、体系布局、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内容,并给出携手构建人水系统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与路线图。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人文水利的理论和建设,指出人文水利与水文化的关系,呼吁丰富和发展现代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4.
实现宝鸡市人水和谐,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思路上,要从单纯的治水向治水与治人相结合转变;在行为上,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治水进程中要发挥现代水利工程在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的综合功能,达到人水和谐的局面,构建宝鸡生态文明大城市.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问题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不断增加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共性灾难性问题,已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已认识到水环境恶化带来的水危机,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由于水环境问题涉及因素多,治理难度大,不仅包括工程技术、还包括政策法律制度、管理体系和文化传承等软实力,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从面向人水和谐目标为出发点,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理论,阐述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提出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框架,简称“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大体系’”.详细介绍了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大体系”的主要内容,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中华传统水文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培君 《中国水利》2009,(11):60-62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生活习俗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素,形成了以“水有灵异”为基本认识,崇拜水、敬仰水、制服水的洋洋洒洒的传统水文化.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始终追求的是人水和谐的人水关系.  相似文献   

17.
首先简要介绍了人水和谐的概念以及人水和谐治水思想的形成过程;随后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出发,阐述了人水和谐论的主要理念,认为"人水和谐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认识人水关系、解决人水矛盾的根本理论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了人水和谐论的理论体系框架,并介绍其关键理论点,主要包括人水和谐H-D-H准则、H-D-H三准则四层次指标体系、人水和谐度评价方法(包括五节点隶属函数描述方法、SMI-P评价方法)、基于人水和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人水和谐博弈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人水和谐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利用的宝贵资源,本文主要围绕"人水和谐"这一主题结合隆化县情况阐述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把握两个转变,即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通过人的行为改变用水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建立节水型社会,真正的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钟情于水,他居住的地点,或以水命名或以水为邻。在北京,他住“中南海”里的“丰泽园”,返回故土,他住的是韶山的“滴水洞”、在延安,毛泽东也是紧傍延河而居,而令人更具遐思的是,他的辈份名“泽”里已是一派水意,却还要用字“润之”再加滋润;而他出生的旧居,门前也有一个大水塘。这是否暗示“水”在毛泽东的生命中将具有特别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郑刚 《内蒙古水利》2009,(3):142-143
建国以来,为屯垦边疆,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无序水土开发,导致河道断流、生态恶化,文中分析了造成流域人水失谐的原因,提出实现人水和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及措施,并借助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对实现流域人水和谐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