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笔花乌画陶瓷装饰手法已有久远的历史,其色彩与线条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增长,在与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中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外来文化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为之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画家们不仅要延...  相似文献   

2.
吴晓波 《景德镇陶瓷》2014,(4):J0030-J0030
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工笔重彩画作为中国最传统的绘画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纵观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史和许多的陶瓷艺术品,就会发现工笔重彩画始终与陶瓷绘画有关系,陶瓷绘画从来没有脱离中国画和工笔重彩的渗透影响,在陶瓷绘画当中无一不是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因素,丰富了工笔重彩画的寓意和启发。工笔重彩画有多少技法和流派,陶瓷绘画中便可以找到多少种与其相似的技法和风格,从艺术理论的观点上可以说两者异流同源。两者  相似文献   

3.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技法的一门独立学科。工笔花鸟画不但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而且表现样式和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与山水画、人物画鼎足而立,在传统民族绘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工笔花鸟画的时代背景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以花卉、禽鸟、蔬果、虫鱼、走兽为题材内容的绘画。据史书记载,花鸟画自唐代开始兴起,独立成科,与山水画、人物画并驾齐驱地向前发  相似文献   

4.
余青  赵昆 《陶瓷研究》2011,(4):102-103
传统工笔人物画历史十分悠久,具有多种美术绘画形式语言,但线条是其最重要的一种,它将我们民族的绘画特色和审美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具有丰富独特的审美品格及程式化特点;具有状物和达意的双重作用。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条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叶亮 《景德镇陶瓷》2012,(2):148-149
工笔绘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从古至今就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追捧。因此众多的陶瓷艺术家就把工笔绘画的创作再现到陶瓷上,使之成为独特的陶瓷艺术,由此而产生了工笔人物、工笔山水、工笔花乌走兽一系列陶瓷艺术门类。本文拟从陶瓷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角度,对陶瓷工笔画的创新问题发表一点浅显的看法。但愿能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起到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陶瓷》2011,(4):I0049-I0049
侯政高级工艺美术师1968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于中国美院设计专业。自幼随其父侯一波(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学习陶瓷绘画.深受众多大师的悉心指教。其擅长现代工笔花鸟和现代综合装饰,其作品主要是青花雕刻工笔花鸟多种工艺相结合,充分展现现代材质与画面相结合的美,格调清新淡雅,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画坛,擅长工笔绘画者或者擅长意笔绘画画者众多,但两者兼善又能各得其精者则寥寥无几。而我所认识的李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认识李明先生已经有好多年的光景了,在我的印象中李明先生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以工笔人物画见长的低调画家。而在这几年的交往过程中,李明先生一直以工笔人物画作示我,他为人所知的也是以工笔人物画作品为多,不管是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陶瓷》2013,(5):I0036-I0036
侯政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68年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于中国美院设计专业。自幼随其父侯一波(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学习陶瓷绘画,深受众多大师的悉心指教。其擅长现代工笔花乌和现代综合装饰,其作品主要是青花雕刻工笔花乌多种工艺相结合,充分展现现代材质与画面相结合的美,格调清新淡雅,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9.
张寒芳     
《景德镇陶瓷》2011,(1):I0105-I0105
张寒芳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陶瓷绘画专业高级技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善于工笔绘画,对花鸟、人物及走兽画有长期的探索。其作品宁静秀丽,雅致脱俗、在“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精神指引下,作品溶浓厚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元素于一体,更显庄重而淡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以花和鸟为题材,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揭示大自然的美。工笔花鸟画既是花鸟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中国民族绘画中悠久历史和技法丰富的一门独立画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创作形式在不断演变,尤其是现代工笔花鸟画,既有技法传统的特色,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一些形式因素,使其表现形式和风格更趋于多样化。粉彩花鸟是借鉴、吸收国画写意花鸟的特征和技法,结合陶瓷材质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装饰。在形象刻画上不仅重简洁、提炼,重神韵意向,而且易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作者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六庆 《陶瓷研究》2003,18(3):25-33
唐代长沙窑陶瓷绘画的产生,振奋中国陶瓷史的一件大事。以花鸟画为主,同时展开的人物画、山水画以及书法表现,一开中国陶瓷装饰的新格局。而其绘画风格的粗笔放写,完全迥异于唐代宫廷工笔写实的工笔表现风格。那种自由潇洒的挥写笔意,却合当时“逸品”绘画的格调。如果中国文化艺术有南、北不同文化属性存在的话,长沙窑陶瓷绘画显然具有“南方性”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2.
陶瓷工笔花鸟画一直以花鸟鱼虫等动植物作为创作对象,其往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现代陶瓷工笔花鸟画与传统工笔花鸟画有着很大的区别,现代工笔花鸟画需要去把握在创新中保留中国绘画的审美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陶瓷工笔人物画是陶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国的陶瓷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材料,创作手法和题材,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给人以新的审美经验.陶瓷工笔人物装饰,顾名思义是笔工整,细致,丰富多彩的陶瓷肖像人物.陶瓷工笔人物画是在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悠久的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上开发的其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到了清代已经完全成熟,不仅是一个广泛的主题,精美的绘画,蓝色和白色,色彩鲜艳,品种齐全,斗彩,珐琅,柔和的.可分为各种美女画像,神话中的人物,戏剧人物,有意义的人物,历史人物,儿童等.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的选择,势必会产生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需求,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与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张寒芳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陶瓷绘画专业高级技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善于工笔绘画,对花鸟、人物及走兽画有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 1.线条方面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用线造型、勾线填彩是工笔画的主要表现手法。“线”是工笔花鸟画的骨架,中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远古人类的生活用具或装饰物以及岩石之上.  相似文献   

16.
陈红 《景德镇陶瓷》2012,(4):142-143
近些年来陶瓷工笔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在现在的大型展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它、关注它,陶瓷工笔人物画也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不可否认的,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画者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客观地审视这些是否符合陶瓷绘画的真谛,不跟风是艺术家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本文试从如何认识工笔人物画、继承、发展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杨柳 《陶瓷研究》2011,(2):102-102
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所谓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画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  相似文献   

18.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方式,同时也是中国工笔画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涌入,使得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与西方的绘画理论进行碰撞,在此基础上的碰撞下产生出不断融合、相互吸收的情况。现代工笔重彩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画风中逐渐开始走向装饰性的取向方面,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工笔绘画思维的束缚,我认为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同时对于中国的现代工笔重彩来说,也是突破自我浴火重生的一次涅槃。  相似文献   

19.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科目中出现和成熟最早的画种。距今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相对比较晚熟,它出现于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热后的两宋时期,由石恪、梁楷将书法行草的笔法入画,以其天才的创造表现的减笔人物画发展而来的。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写意"在《辞源》上总称为"宣曳书写,描摹心思"。它有两种辞条:一曰"表露心意";一曰"写的方法"。"写意"  相似文献   

20.
当代陶瓷绘画正处于一个多元化背景下的蓬勃发展时期,陶瓷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绘画风格勾勒出五彩缤纷的陶瓷艺术世界.当代陶瓷工笔人物画艺术的创新始终以传统人物绘画作为根本,同时吸收西方绘画技巧与形式,融当代人们的审美理念,创作出既古典、又现代;既顺应时代潮流、又凸显自己的个性的新陶瓷工笔人物画.陶瓷工笔人物画的创新发展是画家毕生追求的目标.创新它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舍弃,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抓住现代人们的情感与生活,创作出能够在精神世界里产生共鸣的陶瓷人物绘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