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静 《纺织学报》2005,26(5):103-105
通过样板实验及获取的数据,分析了翻折领翘势与领外口线、翘势与领座宽的定量关系,对更好地把握翻折领造型的内在规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翠铭  张文斌 《国际纺织导报》2008,36(1):70-72,74,75
针对男装纸样中的立领结构设计进行研究,运用了服装行业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并从立领设计的本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改变关键造型变量:领座高度和领侧倾角,找到了两者与领样上口线长度的关系,为设计不同造型的立领提供了拟合优度理想的的一元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3.
驳领是所有领型中造型变化最丰富、结构设计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领型之一。利用Lectra服装CAD系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领座倾斜角度、领座高和领面宽这3个因素对驳领翻折基点位置和翻领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个因素中,领面宽对翻领松度的影响最显著,领座高对翻折基点位置的影响最显著。翻折基点到SNP点的距离与领...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翻折领的领座高、领面宽、领侧角、前领开大量和面料厚度5个因素对女装直线型翻折领外口线弧长的影响,设定4个因素水平,依据正交试验进行样衣制作。采集实验数据,通过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归纳出相关因子与翻折领外口线弧长回归关系方程,得出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女装纸样中的合体式单立领结构设计进行研究,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改变关键造型变量——领侧倾角,找到了其与起翘量及上下口线长度的关系,为设计不同造型的合体式立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姚怡  朱燕  孙明瑶 《丝绸》2012,(10):46-50
采用两片式帽领的制图方法,实际制作帽领并进行拟合人台与人体穿着实验,研究了帽领下口线起翘量不同的情况下帽领翻折外观造型的变化情况,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和定量关系。具体实验如下: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帽高和帽宽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帽领下口线起翘量的大小制成成衣,进行人台与人体穿着实验后,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中帽座高与帽领下口线起翘量、帽中线上下部分的差值与帽下口线起翘量呈线性反比关系,肩线覆盖长度与帽下口线起翘量呈线性正比关系。本研究可为帽领的样板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十一、领样绘制领子有四大要素:领底线、领翻折线、领止回线和领座高。领底线是领子与大身衣片相连的缝合线,一般它和大身衣片的领窝线尺寸相等。也有一些款式,在领底线处打省或诏。领翻折线是领子从领底线升起后离开颈部向外翻出的对折部分。领子在背部和肩部处向外翻出形成领西。领止回线是领子翻出后领面上与前身后背相接触的止回线。领座高是领底线和领翻拆线之间的高度。有两种特别的领型:军服式立领和彼得·潘式平领。这两种领型没有领翻折线,但立领有领座高。除在前中心附近外,立领的领止回线和领底线呈直线状。在靠近前中心处…  相似文献   

8.
为使衬衫领造型更加美观,针对领窝结构参数,以横开领与横直开领差为自变量,衬衫领造型评价为因变量,采用4×5双因素实验设计,设置了20组不同的横直开领并得到对应的领圈弧线。在此基础上进行衬衫领的结构设计与制作,并对其外观造型进行主、客观评价。确定客观评价指标为:翻领上口空隙量、翻折线夹角、领角线夹角。研究结果表明:横直开领差、横开领对衬衫领外观造型影响显著;横开领与领上口空隙量高度正相关,与造型主观评分值显著负相关,横开领值取7.5~8.0 cm时,衬衫领的领上口合体度较高,造型较为美观;横直开领差与翻折线夹角呈显著正相关,与领角线夹角、造型主观评分值呈显著负相关,横直开领差的值取-0.5~0 cm时,衬衫领的翻折线夹角为115°~120°,领角线夹角为60°~70°,造型较为美观。  相似文献   

9.
蔡红 《辽宁丝绸》2012,(2):20-22
面料性能是影响翻驳领造型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8种面料,应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出面料的16项性能指标,并用这8种面料分别制作出领座高为2.5cm、翻领宽3.5cm的女西装翻驳领造型,然后通过在人台上的着装测试,测得实际着装时的领座高和领面宽。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各项面料性能指标对女西装翻驳领造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料性能中拉伸比功WT、拉伸回弹性RT、压缩回弹性RC及单位面积重量W对领子成型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立领中的合体式立领的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从分析立领与人体颈部的关系、立领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着手,分别论述在进行合体式立领结构设计时起翘量及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