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文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区域特征和酿酒行业特点,创新性的将微生物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中,提出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的基本路径是“增水—提气—保土—护微—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体措施:1)在源头区创建基于赤水河水生态健康的茅台水循环模式;2)针对源头区的生态系统构建完善的防范治理维护体系;3)充分保护酿造区以及重要功能区的土壤资源,健全核心区生态屏障;4)加强核心区微生物检测及基础研究,严格控制外源性微生物;5)开展核心区微生态环境承载研究,全面加强生产环境污染防治,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山水林土河微”生态体系平衡,增强产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论文基于“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调查分析茅台酿酒核心区生态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谋划实施路径和分区方案,提出了5大专项87项具体措施的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动白酒行业和赤水河流域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该研究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造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为推动整个行业高水平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废弃矿井治理及生态修复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在了时代前列。现就浙江省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经验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国内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为导向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在我国生态修复评价体系中仍亟待完善的问题,以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实际工程分析、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基于文献计量法全面总结国内外研究中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评价的应用指标,系统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6个分目标层、18个准则层、46个具体评价指标)。研究确定了指标权重,实现了多源生态修复信息的融合,并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评价指数模型。研究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规划引领是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归纳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演进历程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古交市为例,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由城乡规划引领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域生态修复模式,制定了"现状评估-潜力分析-划定分区-实施路径"的古交市生态修复路径,对古交全域进行生态保护格局规划与生态修复分区规划,以期为其他同类城市的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矿山类型多、数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系统归纳了不同矿产资源类型、不同地理单元矿山修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煤炭矿山和非金属矿山优先消除地质安全隐患,采取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等工程措施修复;油气矿山和金属矿山重点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技术修复。根据不同地理单元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不同特点,兼顾不同地理单元生态修复技术自有原则,参照生态功能特点、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区划,依托技术适宜性分析,提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通过重点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详细阐述当前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基本现状,探讨矿山生态修复科技研发与理论建设融合路径。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日趋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持续深化,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势必在规划设计、科技攻关、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集中发力,协同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进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对铜川市耀州区一二三道沟露天采矿区域进行生态功能修复,在对矿山区域性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基础上,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突破传统矿山单一的恢复治理模式,采用3S生态地质调查技术、系统性设计理念、先进的生态恢复技术和一体化管理模式,把废弃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田开发等相结合开展综合治理,共完成生态恢复面积4.25km2,新增土地增减挂钩指标800余亩,成功引入航天科研产业落址,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并对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思考总结,为类似区域性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采矿权登记的核心要件,也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和抓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更好地履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采矿权登记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管理进行优化,在形式上合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方案,制定统一的编制大纲;在具体内容上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矿区基础调查相关内容,突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强化矿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在管理流程上统一组织方案评审和结果公示。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中央财政连续第3年支持地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通知》明确,中央财政主要支持影响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推进西露天矿区废弃地的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通过分析生态修复区域土壤现状,明确了土壤养分级别和特征污染物,确定了生态修复技术方案。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构建矿坑山水林田湖草和谐统一的生态修复体系,为后续整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为其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志伟  王旭  胡峰 《陕西煤炭》2022,(3):182-185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薄弱,生态恢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解决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的问题,对神东的生态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神东矿区在采前、采中、采后3个时期,采取生态手段对影响范围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预防、加强和夯实;阐述了在外围、周边、中心3层空间梯次配置植物种类实现水保、固沙、美化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并介绍了神东矿区煤炭开采活动对区域生态的影响。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理论核心,提出包括依据、目标、内容、结构、经济、技术6方面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思路,打造了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煤炭资源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我国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大多数能源生产已经从传统能源转向非传统能源,如太阳能和核能.然而,煤炭资源是通过采矿获得的,煤矿开采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煤矿地区很常见,导致荒地、农业用地和水体变化,最终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矿区土地必须通过发展森林、草原和农业等植被来恢复.对煤矿山周围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进...  相似文献   

12.
邱越雄 《中州煤炭》2023,(4):1-9,15
矿山的过度开采会加速水土流失、降低植被存活率,导致矿山区域生态环境变差,急需进行矿山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提出了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植被选择与施工技术,分析矿山区域的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获取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指标,分析了土壤物质的总体含量会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指进行调查、筛选测试,得到适应力强、成活率高、覆盖率广的植被,实现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以修复植物选取结果为基础,对矿区的道路、边坡、生产环境等进行治理防护,完成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与施工技术研究,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贵州鬃岭煤矿区在开采过程中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同时堆积和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渣及污水,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污染。经全面调查鬃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10个类别,通过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区内以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地表河网及河道景观破坏、土地压占及损毁、地貌景观破坏等问题较为突出,也是在今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制定修复措施时采用以“问题导向”拟定修复措施,然后用“目标导向”锁定修复措施的指导思路,结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指导原则,使用“列表比选分析法”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因素、修复措施、可行性等方面综合研究修复措施,指导鬃岭煤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概念的提出与实施,准确、直接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展开研究,采用单项服务评价法,从物质供给、环境调节、文化修建与支持服务4个方面出发,选取原材料生产、水资源供给、气体调节等12个角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针对评估体系内的各价值评估因子,通过货币化的量化方法计算目标区域生态服务系统的货币价值。以哈尔滨市为目标区域,采用该方法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目标区域生态服务系统整体价值为560.05亿元,其中调节功能价值量最高,占目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的60.81%;位于目标区域东部的呼兰区整体价值量达到203.88亿元,是目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价值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矿山生产不可避免对周围整体环境带来破坏。为了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更好地构建矿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对晋宁磷矿矿区土地的损毁方式和整体排土规划,将6~#坑排土场区域同南部排土场已完成的覆土规划整体结合,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研究。采用CAD软件对6~#坑排土场重新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并应用3D模型软件模拟规划区域后期效果,提出排土场生产作业排土与后期生态修复、景观再造相结合的措施。研究结果对修复及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也可为类似露天矿山解决排土场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让  崔朋涛  尚佳楠 《中州煤炭》2022,(2):35-40,46
燕山山脉作为京津翼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战略意义重大。滦平县宝财铁矿的无序开采,矿区内采坑、残丘遍布,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干旱季节,扬尘四起,已经构成沙尘暴及雾霾物质来源,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现场调查评估,矿区内现存3处露天采场、2处残丘堆积、2处工业场地及矿区道路,总占地面积为111 114 m2,存在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问题,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故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对遗留的采坑、高陡边坡、弃渣堆积、植被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和修复,最大限度地对露天采场、料堆、矿区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后形成较大面积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共恢复坡面绿化面积184 221 m2。  相似文献   

17.
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佟  杜斌  李聪聪  王辉  周伟  王宏  林中月  赵欣  熊涛 《煤炭学报》2021,46(1):230-244
矿山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是保证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高原高寒煤矿区生态修复涉及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冻土、水资源、草甸湿地、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科学问题,难度较大。根据问题导向、科学精准、集中整治、分类施策的要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青海木里矿区煤炭露天开采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目前矿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土地挖损和压占、冻土破坏、水系湿地破坏与采坑积水、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不稳定边坡8种类型。针对以往煤矿开发造成的八大生态环境问题,以煤炭生态地质勘查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技术、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技术、水系自然连通技术、煤炭资源保护技术、边坡稳定性综合监测技术五大关键技术。综合运用以上技术,系统对采坑渣山治理、植被恢复、水环境和资源等进行统筹规划,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形成4种具有高原高寒特色的生态修复重点治理模式,分别为水系连通、引水代填、关键层再造以及依山就势。治理工程实践中按照“地质+生态”、“自然恢复+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思路,通过与各井渣山边坡稳定程度、水系传输与采坑积水情况、资源赋存状态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一坑一策”的7种治理方法:边坡阶梯整治+坑底部分复绿+引水代填形成高原湖泊(聚乎更三号井)、保留采坑积水形成的高原湖泊+边坡与渣山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水文定期监测(聚乎更四号井)、采坑部分回填形成梯田+边坡与渣山整治+植被复绿+地表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五号井)、资源保护+边坡与渣山整治+采坑形成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植被复绿(聚乎更七号井)、边坡与渣山平整+植被复绿+保留高原湖泊+水系自然连通(聚乎更八号井)、资源保护+采坑回填+削坡整治美化+地貌恢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聚乎更九号井)、采坑回填+边帮整形+坑底就势整平+景观协调(哆嗦贡玛区)。探索了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一体化修复治理路径,在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神木北部矿区塌陷1,2,5,10 a和未塌陷区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因子的测试,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不同塌陷年限下土壤质量和植被群落结构优劣,同时利用冗余和聚类分析研究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并基于植被—土壤耦合模型判定不同塌陷年限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采煤塌陷导致土壤质量与植被群落结构退化,随塌陷时间的推移呈自然恢复趋势,但10 a后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因子仍不能恢复至塌陷前水平;2塌陷区土壤有机质、水分和微生物是决定土壤质量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素,土壤硬度、速效养分和酶类是影响植物群落生产力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全效养分影响力相对较小;3塌陷区植物群落和土壤质量大体经过退化、改善和初步恢复3个不同的演化阶段;4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性塌陷2 a后逐渐恢复,但至塌陷10 a仍未达到未塌陷地良好的耦合协调水平。神木北部矿区采煤对生态环境损害具有一定延续性,且生态系统自修复能力较弱,因此减少采动损害、实行自然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应作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艳  焦莉 《中州煤炭》2021,(11):29-32,38
分析了矿区地面环境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有环境生态评价规范为基础,以已有的方法和理论为出发点,合理建立矿区地面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最终构建了一种矿区地面环境定量评价和动态优化模型,形成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矿区地面环境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噪声、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对于矿区地面环境工程综合评价的规范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