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专业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Civil为平台,在大风、干旱、大温差环境下,对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水化热模拟分析、计算,寻求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分布存在的规律,并提出了防止水化热温度梯度而导致的墩身早期开裂的有效工程措施,为以后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模拟现场施工情况,如混凝土的浇筑分层、浇筑温度、养护、保温和混凝土的边界条件,以及考虑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自身体积变形、水化热的散发规律等混凝土的物理热学性能,仿真计算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场。根据计算结果制定了承台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温控措施。同时,对温度控制措施、砼温控效果等进行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3.
张扬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160-162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对东营黄河公路大桥8#墩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并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温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由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引起混凝土开裂,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西公河特大桥,阐述和总结了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防止开裂的施工措施,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FLAC3D对复杂地质与富水条件下大硐室的支护和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大硐室掘进过程中围岩位移与塑性区演化规律,完善和优化了复杂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及过富水断层带巷道支护技术方案与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某原料煤棚工程结构形式复杂、施工作业面积狭小等问题,将BIM技术应用到大跨度网壳及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并总结了BIM技术的应用及创新点。通过对挡煤墙混凝土施工模拟,解决了冷却水管和钢筋的碰撞问题|对混凝土与网壳交叉施工工艺进行了模拟并且制定施工安全计划,解决了网壳交叉施工的难点|对网壳吊装进行仿真模拟并结合BIM+VR技术,解决了吊车与构件等可能发生碰撞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将BIM技术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大跨度网壳结构施工,可以形象有效的安排施工顺序及制定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特殊地质条件下大断面硐室施工具体情况,通过方案比较,永久支护方式优化,确定合理施工方案及永久支护形式,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8.
王巨堂  王荣祥 《现代矿业》2010,26(10):99-101
简述了矿建工程大块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机理,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优化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优化施工方案等温控方法和提高大块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产生大量水化热,必须对其采取分层浇筑、温控、防裂等措施,论文以上海中煤大厦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的一些做法和措施,对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温地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是施工期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热—应力耦合分析方法,对施工工艺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场及因周边约束产生的应力场,使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升高值得到有效控制,该研究可为大体积混凝土采取温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为建设单位与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办签订拟压覆协议提供依据,采用垂线法和剖面法,计算了河南省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项目(洛阳段)矿产资源压覆储量,确定了压覆范围,主要包括压覆边界参数、建(构)筑物保护等级及围护带宽度、压覆边界及压覆范围拐点坐标等,估算了压覆的资源储量。研究对改善当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粮棉产量,对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小云 《中州煤炭》2021,(12):48-53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域突发水污染溯源研究以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法。为解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溯源问题,建立了流域突发水污染溯源模型。建立相应的模型框架,通过贝叶斯法也就是客观经验法获取大量径流量等观测历史数据后,根据这些观测数据为基础获得先验分布,采用了均匀分布类型。用监测数据构建似然函数,利用采样对分布概率后验密度进行获取,采样方式选择AM-MCMC。完成模型构建,选取研究对象为某突发水污染的河段流域对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在有限迭代时间内,可有效缩减水污染溯源的定位范围,溯源相对误差不超过0.015,具有较高的溯源精度,可用于大范围、大规模水污染溯源。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健全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制度,加强各地区的规划和建设,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道路施工、旧建筑拆除中,废弃混凝土总量大、难以回收,废旧混凝土给生态环境与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破坏与安全隐患。针对混凝土破碎方法单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声波振动的混凝土破碎新方法。分析了超声波与混凝土的特点,结合文献对混凝土破碎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叙述,并对国内外的破碎技术做了简要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完善了混凝土细观模型和振动破碎头的设计,提出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原理,并列举了超声波振动应用于混凝土破碎中的问题。展望了超声波破碎技术研究方法与应用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突水点位置及突水通道不确定、突水量特大、水压高、地质构造极复杂的情况下,采取纵向孔和多水平定向分支钻孔相结合的治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布孔以及一孔多用,合理利用先进的钻探、注浆设备,查堵结合,顺利完成了受灾矿井的水害治理工作,保证了矿井的复矿排水安全,加快了矿井复产的进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邵国建  仲恒  吕亚茹  王媛  苏宇宸 《中州煤炭》2023,(4):206-212,218
国内建筑垃圾产量逐年递增,处理成本也急剧增加。为了探究废弃混凝土材料在冲击态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通过大型现场70 kJ连续落石冲击试验,研究废弃混凝土垫层在连续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废弃混凝土垫层后,第1次、第3次和第6次冲击力峰值与无防护情况相比分别减小了76.7%、41.2%和18.2%;垫层缓冲性能存在劣化现象,6次冲击后,冲击力峰值比第1次冲击时增加了3.5倍。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垫层孔隙率呈降低趋势,且降低趋势逐渐变缓,垫层颗粒平均球度降低,颗粒相对破碎率随装样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落石灾害防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牟全斌 《中州煤炭》2020,(12):76-80,88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型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黄陵二矿为例,采用现场测试、钻探取芯、跟踪观测、地质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底板油型气分布特征、涌出规律和运移机理,并初步探讨了底板油型气体灾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底板油型气涌出点多位于底板砂岩储层上倾尖灭端和砂岩透镜体附近,呈现不连续区带状分布特征,涌出的油型气主要来自富县组砂岩层,涌出的动力主要为地层流体压力差,底板油型气通过地层中存在大量的断裂和裂缝、微裂缝系统进入采掘空间,采掘扰动是底板油型气异常涌出的工程诱导因素。建议加强油型气综合探查技术、油型气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油型气综合抽采技术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谢虎 《中州煤炭》2022,(5):125-130
建筑需满足室内温度舒适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能源能耗,为此,提出一种多目标因子约束下建筑节能环保改造设计方案。从外部与内部2个方面分析影响建筑节能环保要素,包括温度、风向、建筑朝向与形态等;划分设计过程,从4个不同设计阶段探究建筑参与者与改造设计内容;通过仿真软件,利用相似性分析方法提取相似特征元素,构建建筑虚拟简化结构模型,便于获得更加合理的改造方案;设定窗户尺寸、传热系数、人员密度等决策变量,建立多目标约束模型作为目标函数;在传统粒子群算法中添加自适应调节机制,将多目标问题变换为单一目标求解,在决策空间内不断迭代,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输出最佳设计方案。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改造方案在满足用户舒适性同时传热系数符合节能环保标准,节能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增量成本。  相似文献   

18.
陈俊涛  魏风清 《中州煤炭》2018,(12):25-28,34
为了更好地对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预警,平煤股份十矿在回采前采用瓦斯地质分析、无线电坑透、矿山CT探测等技术对工作面突出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同时在回采期间采用声发射预警技术对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的综合预警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声发射信号变化与工作面出现的动力现象、瓦斯涌出异常、顶板活动等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且声发射信号变化能够超前反映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综合应用结果表明,综合预警技术可为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及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起到指导作用,并进一步为类似条件下突出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志伟 《中州煤炭》2020,(6):164-167
随着底板抽放巷机械化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体单进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随着单进的提升,另一问题逐渐凸显,即在锚杆支护密度及强度方面,因底板抽放巷用途单一,若为达到巷道支护效果而加大锚杆支护密度及强度的情况,不仅增加施工任务量,影响施工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支护材料的浪费。以4204底板抽放巷(下)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进一步优化该巷锚杆间排距,在保证巷道支护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单进水平,可为同类型地质条件下矿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S322鹿嵩线襄郏界至郏汝界段改建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了崩塌、滑坡、采空塌陷、地裂缝及黄土湿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对省道沿线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估。根据综合分析,给出了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有针对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