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荥巩煤田煤炭资源丰富,受构造格局控制明显。根据煤田构造特点,在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信息挖掘和再认识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荥巩煤田地质构造特征与地质构造形成机制、构造演化史及现存构造格局,建立了荥巩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将荥巩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4大类,纵湾褶皱型构造控煤样式、堑垒型构造控煤样式、单斜断块型构造控煤样式、走滑型构造控煤样式、背斜型重力滑动构造控煤样式、掀斜型重力滑动构造控煤样式6小类。研究指导了煤炭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田地质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煤系后期改造明显,为正确指导我国煤田的找煤方向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在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工作上,笔者提出了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开展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研究内容为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构造形态和展布规律、构造成因和演化、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依照我国煤田构造地质特点,提出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对煤系赋存的构造区划,具有构造单元和赋煤单元的双重涵义,总结归纳了5大赋煤构造区的煤田构造特征,为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疆侏罗纪煤田构造样式及其控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侏罗纪煤炭资源丰富,但勘查开发程度较低,需对煤田构造展布规律、构造样式及其控煤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以指导煤炭勘查开发。通过对多年来区域地质和煤田勘探资料的分析研究,根据主要赋煤盆地构造变形的动力学特征,将新疆控煤构造划分为挤压、拉张、扭动、反转4大类构造样式,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控煤构造组合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一步划分为6个亚类和18种型式,对煤系、煤层赋存状态以及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具有主要控制作用的构造样式为叠瓦式逆冲构造、推覆式滑脱构造、褶皱构造和走向滑动构造。  相似文献   

4.
华南赋煤区是我国重要的二叠纪煤炭资源分布区,煤田构造复杂,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对该区开展煤炭资源与赋存特征研究尤为重要.从煤炭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入手,以赋煤构造分区与控煤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将华南赋煤区划分为扬子和东南2个赋煤构造亚区,18个赋煤构造带(点),着重分析了扬子陆块北缘逆冲赋煤带、滇东褶皱赋煤带、赣中湘南粤北坳陷赋煤带和上饶—安福—曲仁坳陷赋煤带4个赋煤构造带的控煤特征,有助于对该区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查.  相似文献   

5.
宁超  刘益华 《煤》2012,(12):1-2
煤田构造受控于区域构造,也是区域构造的组成部分,河南地跨不同变形体制下的构造区,不同构造区内的典型构造控煤样式对构造区内各煤田的煤炭资源预测提供了依据。文章对豫西煤田的滑覆构造样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煤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受其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的地质构造格局制约,通过对平顶山煤田构造格局的成因及控煤构造进行分析研究,为该区今后煤炭勘查指明了方向,也为该区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质力学原理,分析了窑街煤田的构造发育特征,得出F19断裂带是主要的控煤构造。在分析F19断裂带的揭露形态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在窑街煤田应根据沉积环境和构造来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并据此推断出窑街煤田外围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8.
禹州煤田构造控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禹州煤田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向斜、滑动构造等因素对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二 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论述了构造控煤因素对二1煤层厚度、煤质的影响,为预测新的有利含煤区指出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河南省的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和煤田特征,找出了控煤构造的4种形式,分别为:褶皱逆冲推覆型构造控煤,重力滑动型构造控煤,走滑型构造控煤,伸展型构造控煤。河南省的诸多煤田中,除安阳—鹤壁煤田、焦作煤田、濮阳含煤区是伸展型构造控煤,其他各煤田均是推覆构造或滑动构造控煤。  相似文献   

10.
仙麦龙 《陕西煤炭》2023,(5):141-144+157
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SPOT与ETM遥感卫星数据,通过多源遥感地质解译,结合野外调查验证,综合常规煤田地质资料的研究分析,对巴基斯坦旁遮普省Dalwal-Padhar地区的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开展系统分析。重点开展了控煤构造、含煤地层及煤层分布和沉积变化特征、聚煤作用、后期构造对煤层的改造等综合分析,认为巴基斯坦Dalwal-Padhar构造活动强烈,Patala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稳定性差,且受后期多期次构造改造的作用明显,整体的含煤性较差,主要在南部Bhal、Dhariala地区一带较为稳定,适合小煤窑开采,对解决该区的缺煤现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在南亚低山丘陵浅覆盖地区成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炭资源调查评价的实践表明,多源遥感技术可高效实现对控煤构造和含煤地层的控制,提高煤炭资源调查的效率,为今后在类似地区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炭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金山 《中州煤炭》2020,(8):142-146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产地,其中聚乎更、哆嗦公马、雪霍立、外力哈达、热水等地含煤地层出露较好、煤系埋深较浅。受祁连山构造带以及阿尔金断裂走滑作用的控制,木里煤田构造类型多样。根据木里煤田的地质背景,从沉积聚煤规律、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等方面对木里煤田隐伏区及逆冲推覆构造下含煤地层进行分析,指出应在已知矿区外围逆冲推覆断层下盘找煤,同时被新生代覆盖的隐伏区为今后找煤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陕渑煤田二1煤层赋存在山西组下部,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煤中硫元素以及砷、氟、氯、汞等其他微量元素。在陕渑煤田的部分矿井、勘查区和洗煤厂采取了煤炭样品,获得了10种煤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含量数据,并对原煤和洗煤厂成品煤样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对陕渑煤田煤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做出了初步评价,该研究为陕渑煤田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禹州煤田西南部云煤二矿软煤、软底和硬顶且开采煤层厚度变化很大的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顶板富水性,以某预开采的工作面研究区为背景,在采掘资料和钻孔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典型钻孔柱状对比图,并进行了岩组类型划分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主采煤层顶板岩性结构指数法对研究区顶板富水性进行了探究,获得了研究区各个钻孔位置裂隙带以内的顶板岩性结构指数量化值,通过内插进行了等值线变化特征分析。然后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岩性结构指数进行富水性分区,划分出富水性相对弱、中等和强3个区域,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预采掘顶板水害防治及顶板支护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石炭纪是青海省第一个成煤时代,在祁连山、柴北缘、唐古拉山等赋煤带均有分布。其中,祁连山赋煤带的祁连煤田晚石炭世羊虎沟组含煤地层分布面积最为广泛,含煤性较好,是青海省无烟煤重要产地,代表性煤矿有宁缠、青羊沟、阿力克、五林沟等。受成煤期后印支—燕山—喜山新构造运动的改造,使祁连煤田现今构造极为复杂,原含煤盆地被切割破坏成若干断块,有些地段被推覆构造掩盖,破坏了煤系及煤层的完整连续性,制约了在该区找煤的突破。为解决这一问题,从梳理总结祁连煤田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岩性组合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北祁连成煤期后构造改造对煤系、煤层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几个典型的控煤构造样式,对找煤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羊虎沟组在潟湖沉积体系内泥炭沼泽沉积层段含煤性最好,提出峨堡、阿力克深部、野牛台、小八宝等找煤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樊敏 《中州煤炭》2021,(2):65-68
构造裂隙是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矿井充水通道之一.渭北煤田某矿井5煤直接顶板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是煤层采掘中的直接充水水源.对井田内已知构造进行了分形、量化,并结合含水层岩性特征、层位特征等多种主控因素,采用富水性指数法对煤层直接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导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禹州煤田西南部云盖山煤矿二矿软煤、软底和硬顶(简称“两软一硬”)及开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不稳定煤层顶板垮落带和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采用现场钻孔成像技术、经验公式类比分析和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方法,对该矿23301采煤工作面顶板覆岩垮落带、导水断裂带高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工作面在非充分采动垮落和充分采动垮落条件下“两带”高度量化取值,垮落带最大高度为14.4 m,导水断裂带最大高度为50.0 m,认为现场钻孔成像技术可用于采动覆岩“两带”发育高度的计算。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预采掘顶板水害防治及顶板支护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秦志强 《中州煤炭》2020,(9):109-112
宜洛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工程地质技术条件是制约煤层开采难易程度的基本因素。为了后期合理总体规划该矿区,分析了勘查区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勘查区充水条件;研究了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影响煤层顶、底板岩体稳定性因素及对该区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研究为矿井建设以及矿床开采中加强开采技术条件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8.
大南湖煤田北露天煤矿区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南部,地处天山—兴安岭地层区大南湖坳陷内,具有良好的成煤地质条件。由于研究区以往研究程度较低,同时煤层较多且较为复杂,制约了煤田的综合开采。采用地球物理测井对研究区开展研究工作,对矿田西山窑组中段16、18、19、20、21、22、22、23、25、27、28、29、30等主要煤层进行对比、解释,同时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对ZK5-6的构造形态进行研究,发现在19煤层与21煤层间存在落差为15 m的正断层,在22煤层与25煤层间也存在落差为10 m的正断层,为煤层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粮店煤矿位于河南省新密煤田的东南部,探明优质贫煤、无烟煤资源储量3.4亿t,为一大型在建矿井。因该区煤层埋藏较深、地温较高,地热成为影响该区煤炭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测温资料的整理,确定了恒温带、孔底温度、地温梯度和煤层底板温度等重要地温参数,并总结出矿区二1煤层地温变化规律、地温热害分区、地温梯度及地温异常分区、地温梯度变化规律、矿山地温类型等地温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矿山建设与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