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给压缩空气站带来了质量生产能力下降,总压缩比增高、排气温度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文中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设备选型的意见,认为海拔很高的地方使用气动设备是不适宜的,建议用电动或液压设备取代。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给压缩空气站带来了质量生产能力下降,总压缩比增高、排气温度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文中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设备选型的意见,认为海拔很高的地方使用气动设备是不适宜的,建议用电动或液压设备取代。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1):261-263
能量变换器是露天矿电动轮自卸车储能系统的核心,现有变换器无法全面满足矿车储能要求。根据矿车实际工况对变换器进行选型设计和参数计算,并设计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实现储能系统在矿车加减速过程中直流母线电压大幅变化要求,以及储能电源充放电深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时明 《西部探矿工程》2021,(2):127-128,131
矿井变电站相关二次设备是否能够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到系统保护的稳定性.当二次设备保护动作未执行,或误动作,则会直接影响系统故障范围,更有甚者造成全网的大面积断电结果,严重威胁供电安全.分析了系统故障的产生原因,对数据采样方式的影响、对供电能力可靠性的影响等进行例证说明,结合电网运行条件下的实时数据,总结确保变电站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继文  王青 《金属矿山》2008,38(6):31-35
露天矿的半连续运输系统中,破碎站处的阻塞、排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有重要影响。应用排队论中的排队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破碎站的有阻塞排队网络模型,用随机模拟得到破碎站卸载平台上的队长和等待队长、破碎站实际处理的物料量、卸车位受阻塞的累计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破碎站处于空闲状态的累计时间与总的工作时间的比值等指标与汽车的到达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揭示了破碎站的排队网络中各个参数变化对整个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描述破碎站整体运行特性方程和曲线。研究方法与结果对于破碎站能力、料仓容积、汽车数量之间的最优配置,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国强 《山东煤炭科技》2015,(3):121-122,124
煤矿127V监测监控电源的可靠运行,对保证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正确监控,为矿井提供准确的瓦斯监控信息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监测电源正常可靠供电,对其供电系统进行研究并应用双电源转换装置确保127V监控电源的不间断稳定供电,实现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7.
置信容量定义为等可靠性前提下可再生能源系统可以替代的常规机组的容量,置信容量是衡量供能系统对系统供能充裕性贡献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考虑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置信容量将成为未来配电网规划中电力平衡的重要指标。综述了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置信容量的定义和主要计算方法,展望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陈盛燃 《中州煤炭》2022,(9):240-245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后,由于电力系统功率分配性能较差,导致储能规划后的运行成本过高。设计了碳排放约束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储能多阶段规划模型,分析了储能单元的功率以及荷电状态,确定储能系统充放电性能;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功率的高低频,进行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结合碳排放约束内容以及资本回收系数计算公式,确定储能多阶段规划目标函数,完成储能规划过程。经多轮算例分析可知,新型电网储能多阶段规划模型的使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储能单元运行成本,提升电力系统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灵活方便、高效可靠、排放低污染等特点,正逐步得到推广与发展。储能技术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常用的储热、蓄冷与储电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技术的选取提出了建议。结合中国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常用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实现混合储能平抑控制为目的,设计基于多目标的新能源微电网混合储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采样层利用滤波器和负载电路获得混合储能实时模拟量;将该模拟量输入到检测电压、电流电路内并传输到采样保持器内,利用该保持器将模拟量放大存储后,获得特定时间点上的储能模拟信号;将该信号输入到PLC内的多目标储能调度模型内,利用该模型对电能存储实施合理调度并对比控制目标库后获得调度结果,将该结果传输给双向DC-DC变换器即实现混合储能输出功率控制。实验表明,该系统具备较强信号采集能力和通信传输能力,且有效实现微电网储能平抑控制。  相似文献   

11.
徐超  张宇  于伟  刘富田  周强 《中州煤炭》2022,(12):237-243
考虑当前模型在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中存在难度大、经济性差的问题,设计了计及协同调峰的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模型。利用协同调峰的方式,规划居民的用电时段,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制定了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计划。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拟合处理了储能额定功率和最小容量,使用粒子群算法,寻找储能配置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得到新能源供电系统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完成新能源供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以供电系统的最小运营成本为目标函数,构建了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模型,通过柯西变异算法改进了粒子群算法,实现了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算例结果表明,文中调度模型在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中能够降低调度难度,有效提高新能源供电出力调度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效果,对保证发电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多目标优化技术。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器件的储能特性,提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通过构建目标函数,以负荷需求能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获取最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结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降低其负荷缺电率、能量浪费率以及入网波动率,提升系统供电可靠性与运行稳定性,经济性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李媛  迟昆  王洲  彭婧  贾春蓉 《中州煤炭》2021,(11):256-261
针对当前新能源电力系统复合储能单元的性能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问题,设计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方法。分析光伏发电单元与风力发电单元结构特征,构建了复合能源容量数学模型;分析了当前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确定了复合储能优化目标函数;使用机会约束规划技术,完成了目标函数的求解过程。至此,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复合储能多目标优化方法设计完成。构建算例实验环节,实验结果表明:机会约束优化方法可同时完成多个目标的优化过程,进一步提升复合储能单元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家庭用电成本,将两阶段随机规划应用于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设备的调度策略。随机规划的决策变量是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设备的充放电功率。为了创建随机场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随机生成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家庭用电负载、实时电价等随机变量。通过不同调度方案的实验,深入分析了退化成本、充放电率、电池成本对调度结果的影响,通过随机解度量值(VSS)来分析随机规划方法的效率,最后证明了考虑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设备能源调度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用电总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镍锌电池相比铅酸电池具有的技术优势,分析了不同种类镍锌电池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指出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水系金属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及混合电容具有的技术优势和缺点,并对镍锌电池储能技术特性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容量特性、内阻特性、温度特性、开路电压、充电效率及能量效率,对镍锌电池SOC进行了估算;通过容量修正算法,实现电池放电过程中温度、放电倍率、放电循环次数的修正,使得电池在恒流放电工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为镍锌电池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能源建设的不断推进,提高新能源利用率是电力系统能源结构优化和调度的主要任务。从储能优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供需平衡的特点,建立了新能源弹性供需调度模型,分析了新能源和储能系统的联合供需平衡裕度,以新能源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折旧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了储能系统的优化调度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调度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原能源系统的不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仇晨光  张浩  闫朝阳  柴赟 《中州煤炭》2022,(12):244-249,255
为监测矿区变电站运行全过程信息是否存在异常,设计矿区变电站运行全过程信息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节点采集高压开关与变压器运行全过程信息,将所采集信息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层;将监测数据解析重组,对所采集的高压开关与变压器运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后发送至数据管理层;管理人员可以在此层监控主机中,判断高压开关与变压器运行信息是否越限,如果越限便会传输报警信号发送至预警层实施声光报警。此外,系统使用基于RETX值的ZigBee无线网络路由选择方法,选取最可靠、最匹配的监测信息传输路由,优化矿区变电站运行全过程信息监测信息传输效果。经测试,该系统可有效监测矿区变电站运行全过程信息,且系统网络的信息传输吞吐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