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菜肴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味。在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中,当鉴别菜肴质量的时候也将味放在了首位。味好,食用性强的菜肴为上品,否则是下品。 我们知道,菜肴的味大多是通过厨师在烹调中用调料调出来的,所以,“调味”又是每个厨师必须掌握的操作技巧。 纵观所有菜肴,调味大致有三个阶段。即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原料加热后调味。本文也从这三个阶段入手,试谈  相似文献   

2.
烹调方法就是把经过初步加工和切配成形的原料,通过加热和调味,制成不同风味的菜肴的操作方法。烹调技法是我国烹饪技艺的核心,是历代事厨者宝贵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烹调原料取材广泛,各地菜肴的风味特点又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烹调方法丰富多采。本文将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菜肴之美味举世公认,其口味变化无穷,而高超的调味技艺则是菜肴口味变化丰富和美味可口的保证。我国的烹饪历来就有因料调味、因菜调味、因人调味及因时调味之说,所以因时调味是正确调味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烹饪行业十分注重菜肴制作中的调味环节。调味料的差异,在菜肴烹饪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充分了解调味技巧,可以准确把握菜肴的口感及味道。一、菜肴味道的形成菜肴的味道是指菜品蕴含的味道成分对味觉刺激形成的反映,例如酸甜苦辣咸等。菜肴味道的形成过程较为繁杂,与调味原料、菜肴温度、菜肴主料、制作火候以及调味技术等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厨师要想制作视觉与味觉  相似文献   

5.
味是菜肴的灵魂.也是评判食品和菜肴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现在所说的烹调实际上就是烹制和谓味。3000多年前“厨神”伊尹就提出了“善均五味”,即“甘、酸、苦、辛、咸”五味调和的调味理论;中国烹饪主要特征在味.而“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中华饮食追求。中国烹饪深受国内外人们青睐,其特有魅力集中体现在“色.香.味,型、滋(食品的质地感觉).养(饮食养生)”俱佳的优良传统上.而里面的“味”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饮食大国,已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对菜肴的烹调技法已向着科学化发展,主要在于技法不同,菜肴的风味也会有所明显差别。不同的烹饪技法所做出的菜肴的味道就会有所不同,尤其是相似的烹调技法,看似相似,但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菜肴的风味就会各有特色。本论文针对相似的烹调技法不同的风味特色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好我国菜肴的调味技术,首先介绍了菜肴味道的形成机理,并从调味角度分析了影响菜肴味道的因素有:菜肴主料、调味原料、菜肴的温度、菜肴传热介质及影响菜肴味道的其它因素。认为味是中国菜肴的灵魂,调味是制作菜肴核心技术之一,掌握调味技术关键是理解影响菜肴味道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俗语说:“食无定味,适者为珍“,即是说,不论何种食品,其本身是没有适口的味道的,只有经过烹饪调味,它们的适口性才能体现出来。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精通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唯有如此,才能将传统的调味精华,与现代的调味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发出适合大众口味的调味精品,应用于现代调味食品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菜肴之美味举世公认,其口味变化无穷,而高超的调味技艺则是菜肴口味变化丰富和美味可口的保证。我国的烹饪历来就有因料调味、因菜调味、因人调味以及因时调味之说,所以因时调味是正确调味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人们的口味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不仅烹饪的原料发生变化,调味的方法也会有所变化;而且夏季由于气候炎热,人体热量消耗要比其他季节少,人们的口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情况下,应该以进食清淡爽口的菜肴为主,口味应该以偏淡清香为宜。这里推出一组夏季的调味料和菜谱,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味”和“调味”,是烹饪行业永久性的话题。“味”,《辞海》中的第一解释是“滋味;气味”。至于什么滋味,什么气味,《中国烹饪辞典》讲得很清楚,就是“指那些能引起食欲,使人们感到快感的滋味”,当然也包括除去那些人们不愿接受的恶味或气味。而所谓“调味”,全国统编烹饪技工教材《烹调技术》中说得最清楚:“去除异味,增进美味,确定口味”。由此看来,“调味”就是指菜肴在制作过程中,运用调味料在“火”的参与下,使主配料与调味料相互作用,调理出人们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1.
说“剞”     
剞是烹饪原料加工处理中的一种特殊运刀方法,饮食业俗称花刀,也称混合刀法、锲等,它在菜肴制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学习、研究和掌握这种刀法,是厨师的必修课程之一。 剞同原料、烹调、调味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全方位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独特的刀法,对提高烹饪技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烹饪是东方烹饪之精华,也是世界烹饪领域里的一朵奇葩。传统的中国烹饪之所以被世界人民所推崇和享用,关键就是“以味为核心”,“以养生为目的”。“味”是中国菜肴之灵魂,也是中国烹饪个性所在。中国烹饪在烹调上追求出味入味,提味补味,矫味赋法,力求菜肴具有和谐的美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烹饪非常重视菜肴的调味.所谓调味就是在烹制菜肴的过程中,把原料与各种所需调味品进行适当调和,使得味与味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让菜肴产生出鲜美的滋味来.在调味过程中,由于各种呈味物质之间互有差异,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呈味物质组合在一起,对  相似文献   

14.
毛羽扬 《中国食品》2011,(13):52-53
中国烹饪特别讲究菜肴的调味。菜肴调味乃调和滋味,即遵循调味的基本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种调味料和调味手段,调制出令人满意的、口感舒适的味道来。调味的好坏对菜肴品质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菜肴的调味不但需要我们对各种调味品的性能要充分了解,使用时操作得当,恰到好处,手法上做到准确、利索;还要充分注意到其它因素对味觉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最终调制出令人满意的、口感舒适的味道来。本文主要讨论在菜肴调味过程中除调味品以外的一些其它因素对味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借鉴和学习是中国烹饪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谦虚谨慎、认清自我是中国烹饪应对挑战和变化,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必备品质。面对“吃”这一人类共同的大课题,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形成了多种饮食流派。其中,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具有较明显的“现代化”特征,如何转化和移植这些特征中有益的东西,促进传统的中国烹饪近早进入“科学与民主”的发展轨道,是每位烹饪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做菜放盐少,只及中国人的一半。科学实践证明,食盐摄入量太多是诱发中老年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餐烹调的中心是“调味和火候”。盐是调味中的“百味之将”,是形成和调和各种味型的基础味。所以,中餐菜肴的用盐量远远超过人体安全的标准。从盐在中美菜肴中不同的地位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吃的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做菜也一步步讲究起来,购买的原料丰富多彩,家庭菜肴形形色色。但人们由于烹调知识的缺乏而烹调不出美好的味道,这里向大家介绍几项要领。1.因料而调。不同的原料要用不同的调味品,具有鲜美滋味的原料,如新鲜的鸡、鱼、虾、蔬菜等,调味不宜过重,以保持本味为佳;对带有浓重的腥臊膻味的原料,烹调时应多加些葱姜酒等,重用香浓、味重的调味料,去掩盖原料本身的异味;如果一些本身没有什么味道的原料,象海参等,在调味时则应多加些鲜汤,以增加菜肴的滋味。  相似文献   

17.
烹饪解疑     
为什么菜肴要调味? 调味是在烹饪原料加热过程中或加热前后用各种调料和调味手段进行调制,使菜肴除去邪味,增加美味。这一过程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对于鱼、虾、内脏、牛羊肉等,调味品扩散到原料内部发生化学变化,以除去其腥膻气味,突出原料的主味。 有些原料本身没什么味道或味道很淡,就要加入足够的提鲜增香的调味品。如名贵的鱼翅、海参、燕窝等,就必须加鲜汤、味精、黄酒等调味品,使其吸附大量风味物质,以  相似文献   

18.
烹,调,味是体现烹饪工艺和菜肴特点的核心。在烹饪实践活动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烹影响到调味的方法和用量,调又影响原料的烹制时间。通过烹的加工可以改善和丰富原料的风味,而不同“本味”的原料对烹饪方法的选择也有各自的要求,调味工艺决定菜肴的口味,同时也对菜肴质感及其风味要素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在研究烹饪工艺的过程中,既要了解烹,调,味的概念和内涵,更要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才能烹饪实践  相似文献   

19.
菜肴创新、烹调的前提是具有实物原料和调味品,否则这类活动就无法进行。高明的烹调师就是食物的调味师。在制作菜肴调味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同一种菜肴中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料,就是菜肴所呈现的味,已不再是单一味,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味即复合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菜肴的灵魂是味,这是世人早已公认的。而菜肴要达到既定的风味质量,关键之一是调味技巧的运用,即菜肴调味的规范性。 中国菜肴的调味讲究规范,什么菜选用什么调料,什么菜用多少调料,什么菜在什么季节选用什么调料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就是一款菜肴在整个烹调过程中,也有基本调味、决定性调味、辅助调味三个规范程序,从其各自的作用看,基本调味是调味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使原料先有一个基本滋味,并解除部分腥膻异味,具体方法是使用精盐、味精、醋、料酒、葱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