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大量细菌已被灭活,然而灭活微生物仍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现行纯培养技术只能对食品基质中活菌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评估污染微生物组成,而基于宏基因组学策略能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集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使用细菌纯培养、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 SMRT)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联用技术对其污染微生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纯培养技术在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芽孢。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共鉴定出14个细菌门、138个细菌属和255个细菌种。其中6份样品均存在过嗜冷菌蜡样芽孢杆菌,其平均相对含量高达23.54%,这一灭活的细菌也会影响产品货架期。此外,在IF3、IF4、IF5和IF6样品中,检测到相对含量较低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其相对含量分别为0.06%,0.01%,0.15%和0.05%。采用ddPCR技术对SMRT测序方法检测到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每克奶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拷贝数取对数后分别为5.45和4.89。结论:在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然而奶粉中被灭活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增加产品腐败的风险,影响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结合多个技术全面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初步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审核提升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能力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方法以测量审核作业指导书、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第二法平板计数法为依据,采用平板计数法、PetrifilmTM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同时检测样品。运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2种不同方法对乳粉中大肠菌群计数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结果平板计数法与PetrifilmTM大肠菌群测试片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样品|Z|2,结果满意。结论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以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控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校准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实验室的良好检测水平。方法通过采用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SN/T 4547-2017《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方法一》2种检测方法,对同一质控样品进行检测,对2名实验人员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能力评定。结果 2名检验人员检验结果具有再现性, 2种方法的结果也具有一致性。结论组织比对活动,不断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总结,积累经验,可以稳固和进一步提升个人与实验室的能力。2种检测方法均可对于检测大肠菌群的检测,在实验中体现了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在操作上和时间上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实验室不同人员对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制定措施,从而加强实验室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手段。方法:采用GB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中的第二法及相关要求进行样品检测,对3名检测人员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质量控制的符合性。结果:实验室制定出相应措施,统一人员操作细节,实现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评价要求。结论:在不同人员检测结果数据差异分析过程中,识别人员间操作的不同之处,细化操作标准,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对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实验室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中的重点项目,主要检测内容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以及多种致病菌。食品检验中所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较多,需要工作人员熟悉各个细菌学项目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细菌总数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平板菌落计数法、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法、微菌落法等;大肠菌群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3M测试片法、SN标准固体培养基法、发酵法等;常见的致病菌沙门氏菌微生物检测技术方法有SC-WS两管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沙门氏菌快速测试片法等,应根据实验室条件、检验要求等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MPN法的原理与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15年,McCrady首次发表了用MPN法(最大可能数法)来估算细菌浓度的方法,这是一种应用概率理论来估算细菌浓度的方法。目前,我国仍普遍将MPN法用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等的检测。因此了解MPN法的原理及局限性,对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及食品工业的微生物控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出口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 对河南省2007年3月至5月期间出口食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以及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共检验出口食品21种、356批.结果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97.5%,100%,98.4%和99.2%,不合格食品品种主要为速冻水饺、速冻汤圆、旅客快餐等.结论 本次检测的河南省出口食品总体卫生状况比较好,但个别食品品种的卫生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生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是判定水质安全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实验室生活饮用水中水质微生物项目的检测能力,可为海关执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GB/T 5750.12—2006中微生物指标检验方法和本次能力验证计划的参试作业指导书要求,采用平皿计数法对样品1#、2#中菌落总数进行检测,采用多管发酵法对样品3#、4#中的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项检验项目的 |Z|≤2,获得“满意”结果。通过参加该能力验证计划项目,分析与总结了能力验证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质量控制要求,有效评价了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检测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茜 《食品科技》2011,(6):22-26
目的:为了解乳糖法与LST法检测大肠菌群的差异,帮助产品标准的更改。方法:乳糖法与LST法分别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液和8类食品进行检测。结果: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液的检测,乳糖法和LST法在MPN95%可信限内都是准确的、可靠的。LST法比乳糖法的平均检出率高出143%。对8类食品的检测,2种方法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LST法比乳糖法的平均不合格率高82.41%。就个体来讲,当食品中含有较多大肠菌群时,两者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当样品中含有极少或者不含有大肠菌群时,两者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结论:LST法比乳糖法的检出率高,修订产品标准时,对易被大肠菌群污染的产品应依据LST法的结果重新修订标准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步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方法。方法 食品参照GB 4789.3-2016进行前处理后, 放入到大肠菌群检测试剂盒的样品制备瓶内, 振摇制成样品匀液。将样品匀液1 mL加入到检测瓶中, 配套使用在食源性致病菌同步检测仪中培养检测。结果 在市场上购买3份样品用该方法检测, 并同GB 4789.3-2016检测结果对比, 2种方法吻合率高, 且本方法大肠菌群检测限能够达到10 CFU/g或mL, 70~480 min内可获得检测结果。结论 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且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为食品卫生质量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验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了解实验室关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和检测水平,通过检验技术的更新和检测方法的不断优化,增强实验室整体竞争能力,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能力,使微生物实验室外部质控水平得以维护和巩固。方法:利用BAX Q7对能力验证中的3个样品进行快速筛查,严格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6),对疑似菌进行鉴定。结果:编号为270的样品检出为单增李斯特氏菌,编号为318和159的这两个样品中均未检出该致病菌,经过进一步实验,发现这两个样品中的致病菌为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结论:本实验室顺利完成本次能力验证,结果较满意。综上表明本实验室具备检验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能力,且检测方法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陈美洪 《广西轻工业》2011,(11):127-128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也是涉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食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验的准确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用国标法检验膨化食品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时,采用大口吸管,能有效的提高阳性检出率。经过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准确、简单、快速等优点,可以满足批量样品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探讨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法检测冷荤间加工食品细菌总数的可行性,为食品细菌污染现场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本市餐饮单位中随机抽取20家各类餐饮单位,采集4大类80份菜品作为冷荤间加工食品检测样品,分别应用ATP荧光检测法与实验室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总数。结果 ATP荧光检测法所得菌落数与实验室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对比,假阳性率18.8%,假阴性率20.4%。结论 ATP荧光检测法适用于冷荤间加工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正> 传统的大肠菌群尤其是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有着检测程序比较繁琐、检测周期冗长等缺点。由北京安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Petrifilm是美国3M公司发明的一种进行细菌计数的干膜,有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等优点,它一旦投入使用,将大大缩短检测周期,简化实验操作并将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本实验将采用Petrifilm大肠菌群计数平板(PCC)、Petrifilm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计数平板(PEC)以及Petrifilm大肠菌群快速计数平板(RCC)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的进行比较,来验证Petrifilm用于大肠菌群计数所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超标是现阶段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效能,构建现代高效的食品微生物检测现代化机制。本文从食品微生物检测与大肠杆菌群指标关系的层面出发,吸收过往有益经验,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将AOAC 991.14 PetrifilmTM大肠菌群测试片与我国国家标准GB4789.3进行比较并做验证试验。在20个国家和食品企业实验室对生肉、熟肉、水产品、调味品、冰品、原奶和奶粉7大类食品进行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用PetrifilmTM方法与国标GB4789.3法检测这7类食品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所得结果高度一致,说明使用PetrifilmTM大肠菌群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等效于国标GB4789.3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在检验可过滤饮料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以及大肠菌群计数微生物指标是否具有等效性。通过预实验结果,采集可过滤液体饮料样品分别加入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以及大肠杆菌制备成样品,分别采用滤膜法与平板计数法分别检测菌落总数、霉菌计数、酵母计数以及大肠菌群计数,参照采用ISO 17994:2014《水质-用两种定量方法对比微生物回收率的基本要求》对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的检测结果,然后进行数据比较分析,以验证两种方法在可过滤液体饮料微生物学检验中的是否具有等效性。结果表明当取样量为100时,滤膜法和平板计数法在检测可过滤液体饮料微生物学检验中具有等效性。滤膜法与平板计数法应用于可过滤饮料中微生物学指标的检验可考虑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乳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片快速检测方法,即以国标法中的乳糖发酵管培养基为基本营养成分,优化添加辅助营养成分、指示剂、缓冲剂、选择性抑菌剂,通过冷水凝胶剂等均匀固化于基片上,样品滴加检测片上,培养16~18 h即可直接依据检测片颜色的变化定量检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结果可用MPN值报告。实验以多管发酵法为对照,分别用标定菌浓的大肠杆菌菌液和市售乳品样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片的最低检出限为0~4 mL-1,所测结果与国标法结果相比符合率为96.7%,样品检测报告时间缩短50多小时,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检测片作为一种价廉、简单、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能应用于乳品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食品、农产品的大肠杆菌检测,是根据国家标准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的相关规定展开的,很多生产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通过检验成品酱油中的大肠杆菌群群落数,统计总结数据后得出如下经验:酱油的出厂过程中有懈怠检验大肠菌群的可能,但成品酱油中的菌群无法检测出,此经验总结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基于此,文章以成品酱油检测数据为依据,简单介绍了相关研究学者检测大肠菌群的研究手段以及结果,通过在发酵豆制品中加入不同的食盐含量,定性确定大肠菌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非耐盐性大肠菌群不能在高浓度食盐溶液中生长,以此校验检测酱油产品中大肠菌群的正确性,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过程中旋刀式均质方法以及拍击式均质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了食品样本后,分别使用两种均质方法,对食品样本中所含有的细菌数量和霉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拍击式均质方法回收的霉菌数量相对较高,而旋刀式均质方法则更易回收细菌类。结论:在后期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选择均质方法可以依据需要回收细菌率较高,还是霉菌率较高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样品的不同形态以及检验的不同要求进行均质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