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选择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作为固化剂,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51)/有机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根据Kissinger方程计算出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ΔE)为59.91 kJ/mol,基于Crane方程计算得到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0.89,表明该反应为一复杂反应,根据固化反应动力学测试结果确定了E-51/DDS/MMT体系固化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十六胺对粘土进行改性处理,再用处理与环氧树脂(E-51)进行纳米复合制备了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讨论了影响材料形成的各种因素,并使用TGA,XRD、TEM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粘土的离子交换量采用TGA测定;处理土的结构采用FT-0IR和XRD进行表征;十六胺处理后粘土的晶面间距由原始粘土的1.27nm扩展到1.74nm;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采用TEM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用近红外光谱同步连续地研究苯基环氧丙烷基醚分别和三种芳香胺之间的完整反应,并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固化按自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体系中产生的羟基加速反应,计算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Ea1=45.96kJ.mol^-1,Ea2=64.50kJ.mol^-1。  相似文献   

4.
硼胺络合物/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DSC和IR分析技术,研究了含有恶硼杂环的硼胺络合物与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主要是硼胺络合物与体系中羟基化合物形成含氢质子的配位络合物,然后由此引发体系的环氧基进行的阳离子开环聚醚反应,整个固化反应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氧化锌/环氧树脂(ZnO/EP)体系的固化过程,考察了ZnO纳米颗粒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和Crane公式计算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频率因子及反应级数等固化反应参数。结果表明:ZnO纳米颗粒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理论凝胶温度降低而理论固化温度升高;同时,降低了固化反应活化能,降低程度随固化反应过程的深入逐渐减小;另外,固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基本不变。这说明纳米ZnO的加入对固化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改变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直接影响其综合性能,考察芳纶纤维/环氧旨复合材料模压工艺的保温时间、固化温度、加压时机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用室温浸胶,50℃保温0.5h,75℃保温5min,加压后升温至100℃,固化3h,保压18MPa,固化后自然降至温的固化工艺,可以合理地控制芳纤维/环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模压样品的质量,保证其优异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酸酐为固化剂,乙酰丙酮铬( Cr(acac)3)为促进剂,通过不同升温速率测定固化体系的DSC曲线来研究该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历程.运用Kissinger、Ozawa方法计算出固化体系在不同促进剂用量下的表观活化能Ea及指前因子A,结合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n值近似为1.结果表明:适量的Cr(ac...  相似文献   

8.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首先用己二胺对粘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改性,然后将改性后的粘土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DMF中搅拌混合,脱除溶剂后模浇铸,制备出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醚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动力学研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胺类化合物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得到的固化体系相对脂肪胺及简单二胺为固化剂的固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弯曲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采用DSC测试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与聚醚胺的固化进程动力学参数,由Kissinger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E为51.91kJ/mol,频率因子A为3.214×106 s-1,由Crane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级数n=0.887 9,并得到固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dα/dt=k(1-α)0.887 9,其中k=3.214×106exp(-6 243.7/T)。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苯基硅二醇与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在SnCl2 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含硅环氧树脂(CNE - Si),并用FT - IR、1 H -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 TGA分析了含硅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Si -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采用非等温 DSC方法探讨了含硅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用T -矱外推法确定了含硅环氧树脂在线性酚醛树脂固化剂作用下的固化工艺参数,即:起始固化温度为 110℃,最快的固化反应温度为125℃,后固化温度在170℃附近。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其固化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为含硅环氧树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子季铵盐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再与环氧树脂进行插层复合制备了环氧树脂/蒙脱土复合材料、借助XRD和FTIR等手段对改性蒙脱土进行了表征,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性使蒙脱土层间距增大,有机蒙脱土的加入改善了环氧树脂基体的力学性能,当有机蒙脱土质量含量为1%时,其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对蒙脱土进行了有机改性,使蒙脱土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并使其层间距由原来的1.2nm扩大到2.2nm。分别使用甲基四氢苯酐和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为固化剂,制备两种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一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剥离行为。研究表明,固化剂的选择对有机蒙脱土的剥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用固化剂甲基四氢苯酐和促进剂苄基二甲胺后,有机蒙脱土容易被剥离而得到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而用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固化剂未能使有机蒙脱土剥离后形成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方法(DSC)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与日本TAF环氧沥青(J-2)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DSC曲线特征,通过n级自催化反应模型,求解出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到其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其固化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所得到的曲线与试验得到的DSC曲线吻合较好,所确立的模型在5~25 K/min的升温速率下能较好地描述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过程,为研究环氧沥青固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制定和完善环氧沥青合理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14.
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的合成及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甲苯胺与双氰胺的反应,合成了化学改性的双氰胺衍生物,研究了反应的合成工艺,并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对反应前后双氰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对环氧树脂E-44的固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化剂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复配制成的单组分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环氧树脂E-44体系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不饱和聚酯在有机蒙脱土存在下的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不饱和聚酯预聚体双键在980cm^-1处、苯乙烯双键在912cm^-1处的特征吸收峰的谱带积分所得峰面积的计算,得到了不同反应时间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中双键的转化率.对相同条件下纯不饱和聚酯固化反应与不饱和聚酯/蒙脱土复合体系固化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由于蒙脱土的存在,使得固化反应在初期产生一定的诱导期.这表明蒙脱土对不饱和聚酯的固化反应有一定的阻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硅酸溶胶,在其表面接枝柔性链段并以此为前驱物,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SiO2/EP纳米杂化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杂化材料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Kissinger和Crane等方法,利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分别求出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和频率因子A等参数,得出了固化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重法(TG-DTG)研究了2种含有柔性链和刚性结构单元的端胺基聚氨酯(ATPU-2和ATPU-1.5)对环氧树脂E-44固化物热稳定性特点和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ATPU-2与E-44固化物的热分解温度高于ATPU-1.5/E-44体系的固化物,ATPU-2/E-44固化物的分解残余量也高于ATPU-1.5/E-44体系。表明ATPU-2/E-44体系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ATPU-2/E-44固化物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于ATPU-1.5/E-44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