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对福州的山水格局和山地公园的建设契机进行了分析,从海绵城市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得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山地公园建设,是福州应对"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河在城中城在江边"特殊山水格局的需要的结论,更是"源头减排"的具体实践,论述了山地海绵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梅峰山地公园的项目成效对建设必要性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2.
苏醒  王琳  李多 《园林》2017,(4):46-49
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的十六个城市和地区中,悦来新城所在的重庆市是唯一一个典型山地城市,地形高差大、土层浅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海绵城市建设相较平原城市面临更多挑战。本文基于悦来新城会展公园海绵城市建设实例,对山地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功能提升和关键作用加以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内的植物园为例,分析其特点和问题,确定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适用的海绵技术措施:坡面整地、植被修复、生态边沟、冲沟治理等,并注重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以景观为载体发挥海绵城市功能,建成效果实现了海绵功能完善与景观效果优化的双赢,可为西北半干旱地区山地公园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因特殊的地域特征对海绵城市建设有着不同需求及要求,探寻适用于该条件下的雨水系统构建模式是补充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重要工作。文章参考海绵城市相关文献、政策及技术指南,分析山地城市公园绿地LID雨水系统构建的特殊性及必要性,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庆市悦来新城会展公园为例,总结其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的山体公园水文分级调控能够有效地从源 头到末端控制和利用雨水径流。选取南京市官窑山公园为研究 对象,通过构建水文分级调控策略(S1~S4)和水文模型,评 估了不同重现期场降水和典型年降水情景下的分级调控水文效 益。研究发现,场降水情景下,水文性能随着分级调控策略层 级的提升而提升,其中分级截流和调蓄策略(S4)的提升最为显 著;分级调蓄策略(S3)表现略优于分级截流策略(S2);末端 调控策略(S1)表现最差。从分级调控设施对水文性能的影响角 度分析,增加分级调蓄容积为最优选择;而在调蓄容积一定的 情况下,分级设置截流设施对水文性能的提升(S2-S1)优于分 级调蓄设施(S3-S2)。2015—2020年典型年降水情景下的总 体表现与场降水情景一致,控制率和控制效益均随着策略层级 的增加而提升;但在极端暴雨和连续降水事件频发的年份,控 制率和控制效益明显下降。这要求水文效益的评估应综合考虑 不同重现期场降水和长周期典型年降水的影响,尤其应关注连 续降水事件的影响。基于山体公园4种水文分级调控策略的水 文效益评估结果,以期为类似的城市山体海绵公园、山体雨洪 调控,以及水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田时弥 《市政技术》2022,(12):173-177
“城市双修”旨在治理城市病,通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生态功能。由于城市建设开发与理水不同步,导致城市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城市景观、人居安全以及生态稳定性。目前山地城市水环境治理多侧重于水体本身,忽视了山、城、水的关系,缺乏系统性、流域性。基于“城市双修”理念,在三明市城区水环境修复策略研究实践中发现:山地城市水环境治理应以山-城-水为治理体系,同步推进山体修复、城市污染源治理与水系生态恢复;并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实施源头修复、过程控制、末端治理。  相似文献   

8.
李红  方程 《园林》2022,(9):76-82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用地紧张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利用自然山体建设城市公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优化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满足大众对户外活动空间的更高需求,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国内城市山地公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发文阶段、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等内容梳理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设计、城市山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城市山地公园使用后评价和城市山地公园地域特色表达这4个研究主题进行重点文献分析,以期为未来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背景下,进行满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供需、景观质量及绿色人本服务能力的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设计研究,对于促进公园健康更新尤为重要。以金鸡山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和基础设施使用多维度协同的视角,进行城市山地公园步道路网设置及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步道选线,各因子的相对重要值由大到小为公园使用人群密度>醒目度>视域>相对距离>生物多样性>出现概率>地形地貌>相对坡度>水文条件>用地现状;2)与原有步道设置相比,基于生态敏感度、景观视觉敏感度和空间使用强度综合分析而形成的步道选线及路网设置,其分布的网状结构更具有侧重点,且对于成本因子较高区域的避让会更胜一筹。选择成本指数值最低的步道路径设计能兼顾生态保护、景观视觉质量、基础设施使用的要求,从而科学提高公园综合绩效水平,也为城市山地公园精细化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王建文 《福建建筑》2014,(5):25-27,35
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因地制宜,运用景观与生态学方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体现自然野趣和城市肌理。通过介绍长安公园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总体规划布局及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适老运动环境出发,总结出流动型、聚集型和个体型3种老年群体常见的运动类型.基于老年群体在公园中运动过程的环境需求,提出景观要素与空间要素两大类共15项适老需求.以重庆市5个城市公园为例,运用Kano模型,提出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和无所谓型4种需求类型,结合“Better-Worse”数据聚类统计法,分析检验不同运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中慢行系统的选线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为人们提供散步漫游、休憩交往场所的重要作用,其内部慢行系统的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整体景观品质和游览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城市公园慢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选线和设计两大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园慢行系统的构建。最后以黄山市滨江游园慢行系统为例,对其内部慢行系统的选线规划、景观规划和细节设计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反馈,以期为同类型项目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婕  成玉宁 《中国园林》2021,37(4):69-74
行为模拟是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未来实际使用情况的预期和研判,也是辅助方案优化调整的关键步骤。采用集群智能方法及其微粒群算法,从微观视角模拟使用人群的漫游行为,并随着模拟过程的推进观察使用者的动态活动轨迹与分布特征,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空间句法分析,通过调整局部道路结构,改变待优化区域与邻近人流密集区域之间拓扑深度的方式,实现方案优化设计,从而形成自下而上行为模拟与自上而下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案优化思路。以期为提高城市公园利用效率、建设优质的景观空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城市景观格局发生显著改 变,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为探究城市公园的冷岛 效应,以成都市为例,基于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 像,借助ArcGIS、ENVI平台,从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 形态和空间布局3个方面,量化分析了公园景观特征对公园 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公园面积小于32hm2 和大于32hm2 时,最佳降温效应下公 园内部景观斑块的构成、形状、空间分布规律呈现不同的规 律特征,32hm2 是公园降温效应变化的转折点,综合考虑公 园投入的建设面积与其降温效应的收益,公园建设面积小于 32hm2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在重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背景下,针对山地公园雨洪管理景观系统构建,缺乏以水文–成本综合绩效为导向的设计策略研究。以主城区典型的山坡、山顶地貌的6例公园绿地为对象,提供低、中、高3种设计强度的雨洪管理景观系统策略,对案例的水文效能、全生命周期成本、水文-成本综合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水文–成本综合绩效最优为依据,案例一般可采用低强度策略;当设计需满足公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85%,案例宜采用中强度策略;对于个别缓坡地形案例,成本充足时,可考虑极端降雨事件(如10 a或30 a重现期)的管控,采用高强度策略。为重庆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探索山坡、山顶地貌城市公园的雨洪管理景观系统的设计方法,提供了韧性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水生态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人工湖,可以通过自身水量平衡的调节实现雨洪调蓄功能。但是当前城市人工湖规划建设普遍存在水量难以维持的矛盾。在厘清城市人工湖水量平衡基本原理与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借助城市人工湖与自然湖泊水文循环过程的对比研究,构建出人工湖水量平衡过程,进而分析其8项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因子及调控可行性,并从风景园林专业可控的视角,将城市人工湖水文循环过程与景观要素进行耦合,建立起以水量平衡为目标的城市人工湖景观设计导则,通过"空间结构对位"和"物质载体对应"2个设计步骤实现水量调控。以期为城市人工湖水量保持的现实问题提供普适性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拓展水生态基础设施研究领域的范畴,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景观水文概念的提出为风景园林涉水研究与实践提 供了一个交叉、整合和创新的窗口,旨在协同涉水学科、人居 环境设计学科等交叉领域,形成一套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与 应用路径。基于现阶段景观水文相关研究进展,聚焦多尺度响 应下的建成环境涉水景观要素空间属性及其水文响应,明确了 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范畴,包括概念、研究尺度和研究对 象。基于景观水文相关研究理论、方法与数字景观技术,从景 观水文研究目标体系、设计流程、分析方法、评价体系、优化 方法5个方面,构建了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框架,包括多目 标集成的景观水文研究目标体系、全过程定量的景观水文规划 设计循证流程、多平台耦合的景观水文分析方法、多准则综合 的景观水文效益评价体系,以及多目标决策的景观水文优化设 计方法。景观水文研究领域的拓展需要跨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 术支持,也需要融入人居环境学科的设计方法和逻辑思维。基 于以往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建成环境景观水文研究框架,旨在 为景观水文相关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方捷 《城市建筑》2014,(18):1-1
深业·御泉山项目拥有3.35万m^2天然山体和2处活泉,开发商在规划之初,充分在尊重自然地貌的基础上保留了山体作为公园的形态。居住者可以通过健身步道走入山体,欣赏天然的乡土景色。虽然“粗糙”,但是很真实。  相似文献   

19.
城边村的水体环境作为影响城市,特别是附近村落人居环境以及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因素,其环境质量的改善正得到社会的重视.以广州城边村水体为例分析其环境的组成形式及现状问题,剖析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对“线型水体体系”“块型水体体系”及“网型水体体系”3种类型的城边村现状水体环境及规划优化的分析,总结优化城边村水体环境的措施,以促进城边村健康发展及其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