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包裹体研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油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研究已广泛地运用于油气勘探中,为研究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的成藏期,成藏期次,注入演化史。油气运移和地质的构造运动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手段,并解决了油藏地球化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国外一些新的油气田的发现中包裹体起到了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本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湿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研究了石西油田油气藏的成藏期,期次,油气源及注入演化史并详细地叙述了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2):167-167
自1977年第一届全国包裹体学术研讨会召开以来已有30年。3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理论水平及手段的提高,国内在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均获得了大量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和交流,必将对“流体的地质作用”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研讨会的主要议题:①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②造山带、边缘海及沉积盆地流体;③热液流体与成矿作用;④岩浆作用与熔融包裹体;⑤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新进展;⑥成岩成矿实验研究;⑦数位国外著名地质流体专家学术讲座。  相似文献   

3.
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是揭示烃类流体从源岩到圈闭的地质过程和历史 ,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和成藏模式 ,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为这项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激光拉曼及荧光光谱特征的研究 ,并结合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 ,可有效地确定油气成藏期和时间以及油气运移的相态和方式 ,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油气包裹体成分及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油气包裹体由于其在油气生成、运移、储集过程中的特殊意义,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石油地质研究者的关注。对油气包裹体特征的研究是一个综合过程,包裹体荧光分析、拉曼光谱成分分析、颗粒荧光定量分析以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包裹体中流体的地化特征,是研究油气包裹体成分的有效手段,为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资源评价以及判断包裹体成藏期次和油气运移通道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成岩矿物伊利石测年数据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央背斜带储层流体包裹体明显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为3期,其对应的地质时间分别为中中新世、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至第四纪。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地质年龄自北向南分别为23.5~26.5 Ma、18.31~21.86 Ma、12.58~13.63 Ma,表明北部油气成藏时间早于中南部。综合分析认为中央背斜带发生过早、中、晚3期油气运移和聚集活动,以晚期最为重要,其幕式特征明显。成藏期总体时间长,多期成烃、多次充注,同期不同源是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有机包裹体方法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流体包裹体分析一直是研究油气成藏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油气成藏期次、运移、油气充注历史和地质构造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应用过程的复杂,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少有统一的思想,这对于有机包裹体以后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在研究使用有机包裹体方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中出现问题基础上,尝试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同时说明了如何运用有机包裹体解决油气成藏期次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流体包裹体在油田断裂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流体包裹体是构造热事件的流体代表,并在断裂构造岩中得以大量保存,通过对油田断裂构造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能直接或间接得到许多有关流体(油、气、水)性质、活动特点及断裂构造特征的信息。论述了流体包裹体应用于油田断裂研究的理论基础、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及流体包裹体在烃类运移研究、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及断裂构造分析中的某些应用,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碳酸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的主要赋存状态以及与油气关系密切的几种常用研究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结合滇黔桂地区部分碳酸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资科,对碳酸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5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流体包裹体在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两口钻井及一条石炭系地表剖面中的石英脉、石英-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的研究,结合镜面反射率资料,论述了该区生油层热历史及其油气形成、演化特征。对石英-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其地质意义作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含油气系统中流体地质作用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油气系统中的流体地质作用贯穿于烃类生成、运移、聚集及后期演化的各个阶段。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油气的角度出发,将含油气系统中的流体地质作用划分为流体自身作用、流体一流体作用和流体一岩石作用3大类。分析了各种作用的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及其对合油气系统中流体性质的影响,指出含油气系统中多种流体地质作用的综合性研究和定量性模拟是今后流体地质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钻井液滤失性是钻井液的重要性能。通过对加入不同降滤失剂的油包水钻井液体系滤失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油基钻井液体系的滤失性和水基钻井液有着相同的规律,滤失量的大小和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油包水钻井液降滤失剂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与水基钻井液相似的方法进行评价,但是需要对破乳电压进行测定。当油基钻井液体系经过高温老化后,油包水钻井液的滤失量会大幅度降低,这使得油基钻井液在高温地层钻井时有很好的优势,能更好地维持钻井液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南堡35-2油田保护储层钻井液完井液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堡35-2储层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特点,而且原油粘度高,密度比较大,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都较高.流动性质差,使用常规钻井液完井液对储层稠油的开采很不利。结合活性剂HXJ,优选出了聚合物小阳离子钻井液、PEM聚合醇钻井液、合成基钻井液及活性完井液。室内通过钻井液性能、钻井液完井液与储层流体的配伍性及HXJ对钻井液完井液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的影响等实验测试,证明优选出来的3种钻井液体系均可以满足现场的正常钻进,与其它钻井液相比,合成基钻井液滤液使稠油粘度降低的幅度最大,然后依次是加有HXJ的PEM聚合醇钻井液和聚合物小阳离子钻井液;在钻井液完井液中加入HXJ后,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稠油粘度降低,有利于稠油开采;合成基钻井液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最高,在85%以上,加有HXJ的钻井液的渗透率恢复值在83%以上,加有HXJ的完井液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比没有加HXJ的完井液高13%左右;优选出的钻井液和完井液对储层的保护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钻井和压裂作业时油田化学工作液的总耗材量和总排放量,进行了钻井—压裂通用水基基础工作液的研究。选择聚合糖衍生物SJ作为通用工作液的主剂,参照SY/T 5621—1993《钻井液测试程序》评价了通用水基工作液作为钻井液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流变性、滤失性和抑制性满足油田应用要求,而且抗温能力良好,能够抵抗2800 mg/L的Ca2+、1900 mg/L的Mg2+和2500 mg/L的K+污染。探索了钻井液转化成压裂液的一体化工艺,参照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评价转化后的压裂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SJ为主剂的水基钻井液可以向压裂液转化,实现钻井—压裂水基基础工作液通用的目标,转化后的压裂液抗温极限为83.3 ℃,流变性、滤失性、携砂性、抗剪切性、破胶性、配伍性和破胶后残渣含量均可以满足油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考虑钻井液渗滤造成井壁岩石孔隙压力变化和钻井液与地层岩石温差产生的附加应力和应变,推导了孔隙度与孔隙压力和温差的理论关系,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力、温差及孔隙度变化的深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计算模型。应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①深井钻井井壁岩石与钻井液温差一定时,随着钻井液渗滤作用的增强,井壁岩石孔隙压力增加,导致坍塌压力增大,破裂压力减小,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变小,不利于安全钻井。②当井壁岩石孔隙压力一定时,若钻井液使井壁岩石降温,则随着温差的增加,坍塌压力减小,破裂压力增加,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范围变大,有利于安全钻井;若钻井液使井壁岩石升温,则随着温差的增大,坍塌压力增大,破裂压力减小,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变小,不利于安全钻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金县1—1油田储层段地质特点,介绍了钻井液体系应具备的性能。根据钻井液体系应具备的性能,选择聚合醇钻井液体系(PEM)为基液,对其进行改性处理,考察了降滤失剂PAC—LV、生物聚合物XC及降失水剂SMP用量对钻井液体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钻井液体系配方,即改性PEM钻井液体系。对改性PEM钻井液体系进行抗温、抗盐污染及抑制性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污染能力以及优良的润滑性及抑制性,满足了金县1—1油田储层段的钻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国外钻井液新技术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介绍了国外几种新型钻井液体系及其使用情况,对特殊钻井工艺使用的钻井液体系、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比了90年代国外研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合成基钻井液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CO2压裂液的黏度,需要加入适合该体系的增稠剂,笔者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五甲基二硅氧烷为支链添加剂,四甲基氢氧化铵与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支链聚硅氧烷CO2增稠剂,并对该增稠剂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FT-IR)分析。此外,对加入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2压裂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7%的加量下,加入相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CO2压裂液的黏度为1.66mPa×s,而加入硅氧烷增稠剂CO2压裂液的黏度为6.67 mPa×s,硅氧烷增稠剂增稠效果明显;CO2压裂液的黏度随着增稠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改善,增稠剂的浓度在1%~3%时,随压力从8 MPa升高到14 MPa,含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2压裂液黏度升高明显。然而,压裂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增大明显降低。新型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增稠效果明显优异,与国外产品的增黏效果相差较小。同时提出了聚硅氧烷对CO2压裂液的增稠机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庆油田现用瓜胶压裂液摩阻高、破胶残渣多、回收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将超分子化学、胶体化学与油田化学相结合,研发出一种可替代瓜胶压裂液的高效驱油清洁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由1.5% XYZC-6稠化剂、0.15% XYTJ-3调节剂组成。XYZC-6是一种以近肽链结构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与多组分有机溶剂复合而成的材料,是一种可实时连续混配并能重复使用的增稠剂。XYTJ-3与返排液中的各项离子可形成溶于水的络合物,降低矿化度对压裂液的性能影响。实验表明,该压裂液耐温90℃,抗盐可达100 000 mg/L,具有良好的携砂、减阻性能,并且压裂液破胶彻底,破胶液残渣含量为2 mg/L,破胶液的界面张力可达0.01~0.001 mN/m。高效驱油压裂液在长庆油田靖安区块得以成功应用,产后单井产量是相邻井产量的2倍,返排液经分离沉降等简单处理后即可再配压裂液,末端返排液经处理可用于驱油,变废为宝,实现压裂液"零排放、零污染",大幅度降低了压裂液的环境污染,为压裂液"不落地"技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无固相钻井完井液常用处理剂,如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封堵剂和密度调节剂等.综述了无固相钻井完井液研究与应用现状,其种类包括甲酸盐、弱凝胶、强抑制聚胺、烷基糖苷、FA367/KCI和油页岩无固相钻井完井液等.对无固相钻井完井液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油基钻井液替代物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油基钻井液水基、合成基替代物的发展状况,对比了各种钻井液体系的优缺点,提出油基钻井液替代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国内油基钻井液替代物的发展和应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