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硫含量是表征原油的重要性质。采用衰减全反射附件获得原油的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红外光谱测定原油硫含量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等同或优于标准方法的。与经典测定原油硫含量的方法相比,该红外光谱法具有测量快速、操作简单、无需预处理、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分子光谱技术如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已应用于原油性质的快速分析,而拉曼光谱在这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为探讨拉曼光谱进行原油性质快速分析的可行性,采用拉曼、中红外、近红外3种分子光谱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来预测原油的密度、残炭和蜡含量,对3种方法采集原油光谱的重复性和预测原油性质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拉曼光谱采集原油信号的重复性差,分析原油性质的准确性较低,在进行原油性质快速分析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原油的密度、酸值、硫含量等重要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校正算法建立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模预测原油密度、酸值和硫含量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85 g/cm3、031 mgKOH/g和035%,预测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等同或优于标准方法,具有测量快速、操作简单、无需预处理、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测量不同温度下的一系列中红外光谱,通过二维相关处理即希尔伯特(Hilbert)矩阵变换得到二维相关光谱矩阵。另外,将一维的移动窗口相关系数法改进为二维的移动矩阵窗口相关系数法,选用二维相关的同步光谱作为特征光谱,给定了用于识别的相关系数阈值。此移动矩阵窗口相关系数法可准确识别出低比例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采集51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柴油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通过71种预处理组合及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柴油纯度性质模型。结果表明:合理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明显优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到了0.040 0以下,相关系数(Rp)达到了0.990 0以上,且预处理组合方法的顺序不同,其建模效果即模型评价指标RMSEP、Rp也不同;1stderivative+SNV、1stderivative+SNV+center、1stderivative+center+SNV、center+1stderivative+SNV这4种预处理组合方法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MSEP可达0.018 7,Rp可达0.997 8,可适用于柴油纯度光谱数据的处理,实现柴油纯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经过研究岩石热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热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热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测定二元乙丙橡胶中的结合乙烯量,以13C NMR测量数据为基础数据,将红外光谱基团信息与基础数据相结合,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测量二元乙丙橡胶中结合乙烯量的定量校正模型。对影响分析模型质量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对红外光谱谱峰与结合乙烯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波数为600~1 300 cm-1范围内,采用二阶微分光谱预处理建立的模型质量较好。红外光谱中与结合乙烯量相关性较强的吸收主要是-CH2-基团、端基乙烯和-C-C-间的振动吸收。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模型适用范围内,二元乙丙橡胶中结合乙烯量的模型预测值与13C NMR的实测值误差在±1.5%以内,模型的精度能够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柴油物理性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别在近红外短波和长波范围内考察了采用CCD近红外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柴油物理性质的可行性。通过正确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区域的选择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确定定量校正模型,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测柴油性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近红外短波和长波范围内,该方法测定均能达到标准方法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9.
炼化企业在原油和常压蒸馏塔侧线轻质油换热过程中存在原油泄漏问题,进而对安全生产和后续加工环节质量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利用拉曼光谱荧光背景对原油敏感的特点,可以实现轻质油中痕量原油的检测。扫描90个含有痕量原油的常压蒸馏塔塔顶石脑油样本拉曼光谱作为试验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结合遗传算法、随机蛙跳算法以及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建模。其中检测效果最好的是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与偏最小二乘法结合的方法,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5674 μg/g。该研究表明使用拉曼光谱荧光背景进行轻质油痕量原油检测,在算法优化后可以精确检测到质量分数1~100 μg/g的痕量原油,满足炼化企业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量原油的密度、酸值和硫质量分数等重要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非线性化学计量学定量校正算法建立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LSSVM)和核偏最小二乘(KPLS)两种基于核函数的非线性校正算法建模预测原油密度、酸值和硫质量分数的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0065 g/cm3、019 mgKOH/g和038%以及00089 g/cm3、023 mgKOH/g和040%,预测结果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等同或优于标准方法。与经典偏最小二乘(PLS)方法相比,KPLS算法准确性更高,而LSSVM具有更快的训练速率、更小的测量偏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用柴油酸度等性质测定过程繁琐,采用衰减全反射样品池测定车用柴油的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红外光谱测定车用柴油酸度、密度、闪点和凝点的4个校正模型,验证标准误差分别为0.46 mg/(100 mL),0.77kg/m3,2.60 ℃,2.77 ℃,该方法符合标准方法再现性要求。与标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预处理、操作简单、测量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用于原油快速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75种原油建立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通过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快速测定原油主要性质的分析模型。利用原油近红外光谱指纹特征提出原油种类精确识别方法--移动相关系数法,结合原油评价数据库可快速得到单种类原油的详细评价数据。对于混兑原油,采用库光谱拟合方法,可从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中解析出一组参与混兑的"伪原油种类"及其混兑比例,结合原油评价数据库可得到该混兑原油的详细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测定柴油十六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方法结合测定柴油的十六烷值。讨论了训练集体本光谱范围的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最佳主因子数的选择。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的与标准方法测定的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采用不同的校正模型测定了催化裂化柴油馏分,成品柴油等不同类型样品的十六烷值。  相似文献   

14.
经过研究岩石热解仪(以ROCK—EVAL5为例)测定出的热解参数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快速预测含油岩石等样品中原油密度的方法.在钻井过程中或试油之前,利用热解法预测储层的含油丰度、原油物性是很有意义的,对后期固井、试油等工程的合理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辅助原油破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声波辅助原油破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指出了今后原油破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红外光谱在内燃机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革 《润滑油》2001,16(5):48-51
主要介绍红外光谱在内燃机油氧化,添加剂降解,金属表面沉积物生成及在用油衰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光导光度分析法测定原油及柴油中痕量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自制的光导吸收池,对光导光度分析法测定原油,柴油中痕量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00cm长的光导吸收池比采用1cm吸收池的一秀光度分析法,灵敏度提高近130倍。在60v%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中和pH为0.3-5的盐酸或硫酸条件下,V-PAR-H2O2的形成稳定的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并可在含氟塑料光导吸收池中进行吸光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内燃机油的红外光谱信息与其高温清净性能的相关性。根据内燃机油的红外光谱信息,采用量化自组织神经网络数学模型预测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误差都能够满足对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能测试的要求,红外光谱分析为快速检测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