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地震层序识别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四川盆地泛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和鲕滩储层的分布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也因而决定了鲕滩气藏的分布。鲕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前的古地貌密切相关,台缘高能鲕粒滩储层是飞仙关组最重要的储层,寻找有利的古地貌和高能鲕滩储层的关键是识别出飞仙关组早期高位域与晚期高位域的沉积特征。利用地震层序预测技术,将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飞一段至飞三段划分成4套四级地震层序,利用地震层序分析方法研究飞四段沉积前各地震层序顶界古地貌格局、高能滩相的发育特征及迁移规律特征。从空间上直观地了解不同时期古地貌的变迁情况,从区域上识别晚期高位域高能滩储层发育的层段及所处古地貌位置。结论认为:飞仙关组早期沉积是早期高位域的欠补偿沉积,而非晚期高位域的快速充填沉积。实钻证实,地震层序预测技术适用于勘探开发程度低的地区,可有效提高鲕滩储层的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 将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2 个三级层序( SQ1 和SQ2) , 8个体系域, 分析了飞仙关组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和演化。研究表明: SQ1 层序时期, 川东北地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 一度开宽水深的台盆水体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 其中台地边缘和台内的鲕滩相极为发育, 是形成整个飞仙关组鲕滩的主要时期,其中尤以海侵期的鲕滩最为发育; SQ2 层序时期, 由于受极度干旱炎热的气候影响, 海平面下降和水循环受限及台地暴露, 川东北地区鲕滩消减, 进入局限和蒸发台地沉积环境, 最后沉积地貌基本被填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厘清广元-旺苍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充填过程和鲕粒滩的发育、演化及纵向分布规律,明确鲕粒滩发育有利区带,本次研究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岩心、薄片、露头和测井等资料,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单元划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开展层序地层、层序演化及鲕粒滩发育和分布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1)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2)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3)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4)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5)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  相似文献   

5.
较之长兴组、飞仙关组一、二段而言,川东北飞仙关组飞三段鲕滩储层发育的整体格局不清楚,制约了飞仙关组飞三段的油气勘探。为此,结合区域沉积演化分析,通过河坝地区单井层序划分对比,将飞仙关组飞三段下部鲕滩储层分为5个高频旋回,通过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和属性提取,指出了不同期次储层发育的有利区。结果表明鲕滩储层由早到晚有逐渐向东迁移的趋势,并且不同期次鲕滩储层的发育受沉积古地貌高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川东断褶带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进行了高频层序分析、沉积相预测和有利储集带预测。将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0个五级层序;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和19个五级层序。在三级层序的层面上,论述了层序特征,进行了沉积相预测;该区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隙,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相控性,高能环境下的颗粒灰岩经白云化形成的孔隙远高于低能环境下地层的孔隙;鲕滩和生物礁基本上都经历了较好的暴露和溶蚀,一般孔隙发育较好;斜坡、陆棚、泻湖及潮坪多发育高放射性的泥岩,孔隙不发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钻井岩性统计、岩心观察、露头沉积相研究与地震相分析,结合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以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4张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三叠世印度期岩相古地理图,明确了开江-梁平盆地相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一段及二段沉积期,在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已演化为台内洼地,以及不同时期盆地内部鲕粒滩体的展布与迁移特征,且在盆地周缘绵竹、湖北利川等露头发现了台地边缘鲕粒滩,为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各体系域都有鲕粒滩体分布,其中层序TSQ1高位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二段)及层序TSQ2海侵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鲕滩规模最大,也是主要产气层段,滩体展布具有由台地内部不断向盆地相区迁移的特征。层序TSQ1海侵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一段)沉积期,开江-梁平盆地相两侧的镶边台地边缘鲕粒滩(坝)规模不大,鲕粒滩体主要分布于台内古地貌高地以及滨岸地带;层序TSQ1高位体系域沉积期,鲕粒滩(坝)沿开江-梁平盆地相两侧及城口-鄂西盆地相西南缘台地边缘集中分布;层序TSQ2海侵体系域沉积期,川北、川东地区发育鲕粒滩体且规模较大;层序TSQ2高位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四段)沉积期,滩体分布较少,主要为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沉积。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主要是环开江-梁平盆地白云石化台缘滩相、城口-鄂西盆地西南缘白云石化台缘滩相以及溶蚀的台内滩相。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在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井下钻探资料显示飞仙关组二段(简称飞二段)发育多套储层且主要集中于飞二上亚段,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储层厚度较薄、钻井较少,难以明确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制约着该区天然气勘探进程。针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飞二上亚段鲕滩储集层,利用井下储层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鲕滩储层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明确该区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振幅—断续反射;通过采用层拉平印模法恢复飞二段古地貌,结合地震相分析及地震振幅属性特征,确定了鲕滩体发育有利相带分布特征。在有利相带分布的基础上,利用以相对阻抗为主的调谐振幅反演及波形差异反演方法对储集层空间展布进行精细预测,明确了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对鲕滩储层厚度及裂缝发育进行了预测,其储层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预测方法在该地区具有适用性,并根据裂缝发育、波阻抗值小于1.6×106 g/(cm2·s)、储层厚度大等指标进一步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发育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鄂西渝东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详细介绍了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总体是在大的海退背景下沉积的一套碳酸盐岩,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对比发现有利的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的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飞四段的局限台地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层拉平技术、切片及属性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剑阁-九龙山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主要层序界面进行了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特征及其对礁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古地貌整体具有西南高北东低的格局,在古地貌演化过程中研究区内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具有由西南向北东不断扩张的趋势,反映了长兴期至飞仙关期整体海退、沉积物不断向深水充填的特征。随着台缘及台内正地形等古地貌高带的迁移,礁滩体发育有利区也随之迁移,其中剑阁地区的Lg68井-Lg63井-Lg62井一带为长兴末期继承性古地貌高地,是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各时期礁滩体垂向叠置发育最为有利的区域。九龙山构造主体为飞仙关组二段多期台缘滩横向迁移叠置的区域,是飞仙关组鲕滩体发育最为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