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邵婧 《云南建筑》2013,(5):98-101
建筑师在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中,应该具有超强的洞察力和长远眼光,不仅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还要合理考虑到各业态在未来的收益最大化,通过特定空间的处理,业态的合理的比例及定位,提升土地资源的整合价值及复合价值,创造出一流的集设计理念新颖化、设施完善化、智能化、管理服务现代化的高效率城市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初到的士城市.客人最怕什么?怕陌生。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建筑,陌生的面孔,生疏令人处处加着十二倍的小心和不踏实。长期生活在城市,市民最怕什么?怕不便。生活的不便,工作的不便,休憩的不便.不便令人时时感到久居在城市中尽管忍着十二分的性子还有怨气。这陌生和不便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城市缺少了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城市灰空间对城市生活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智谋  朱丹 《规划师》2007,23(9):39-41
城市灰空间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由于在引导居民生活方式、丰富空间层次、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灰空间已被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过九十年代大发展正进入商业城市的成熟阶段,但只有进入“人城市”,城市的发展才真正进入健康阶段,上海已具备了相当的条件,今后更需要提高人素质,塑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张冉 《山西建筑》2009,35(2):34-35
以《后汽车时代的城市》为线索,对反城市化的“人文关怀”所表现出的对城市问题的逃避与以“乌托邦”方式解决城市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而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的人文关怀及其生态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伟 《华中建筑》2002,20(6):47-49
该文结合曲型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与规划中,如何体现城市广场的人文关怀精神,并指出了广场建设中所存在的生态误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爱心     
《城市环境设计》2009,(8):141-142
城市爱心的形成 城市爱心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极大影响,它的形成和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儒家的仁爱思想讲求的自我约束和与人为善,以及对弱老病残、鳏寡孤独人群的关怀,使得中国人的思想中长期存在相互关爱的优良传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宣扬了对于人权和自由的维护,以促使人类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爱心中对于人类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爱心对东、西方文化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城市化高速的进程中,大量建筑拔地而起,城市环境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的主体一人。建筑与城市环境应当是为人民服务、并相互作用、和谐共生,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公厕建设的现状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公厕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我国公厕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怡  傅睿 《现代城市研究》2006,21(12):29-33
在当前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日益发展的同时,重视形象工程、体现长官意志、缺乏人文关怀的城市设计项目仍层出不穷。本文认为城市设计中需要突出人文关怀,人作为城市设计对象应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经验,采取注重市民需求、挖掘城市特色、加强公众参与、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为我国城市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和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介绍维也纳建筑师卡米诺·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原则,探讨城市规划如何通过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总结人类创造优美环境的艺术法则,寻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沈驰 《建筑创作》2011,(2):138-143
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富有野心的设计。它是一座功能复合的建筑,拥有共计容纳2 000人的大小会议、活动空间,能满足多个活动的同时举行。其中的主会议厅具备完善的设施,可以兼作为800观众的标准剧院。对于这座规模适中的建筑,在满足了正常的功能和形象要求之外,我们试图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城市设计,围绕城市复兴这一核心理念,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编研一体、实践支撑、多重评价为特色的学科模式。本文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能对这一学科在哈尔滨的进一步应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因保留传统道路空间肌理、包含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对其保护与改造的意义与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存在一定误区,或持"不动"、"少动"的保守态度,造成建筑遗存保护修缮无人问津,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难以向世人展现的局面;或大肆仿古建设,破坏街区价值。为使历史街区重现生机,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动态更新建设为条件,建立起刚柔并举的保护框架,通过选取节点地区着重控制、带动整体复苏,加强运营管理,从空间塑造、功能置换、资金运筹等多角度探索更新改造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在城市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带动城市发展理念整体转变、实现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住建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为指导,重点解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总体思路与技术要点,在深刻把握厦门城市生态格局变化现状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估厦门自然生态条件,系统构建厦门市自然生态格局,明确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实施路径、规划管控和近期建设重点,指导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以期为东南沿海乃至全国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南宁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南宁市形成了"23+10+202"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即划分了23个流域系统,合理布置了调蓄设施、滨水缓冲带、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廊道、海绵公园等流域性重要海绵设施;10个海绵功能区,结合功能区主要特征,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202个管理控制单元,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暗挖法修建城市地下过街道具有不干扰交通,无环境污染,地下管线拆迁少等优越性。本文介绍了几个工程实例的施工概况,阐述了暗挖法修建城市地下过街道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古文化自然观、古建筑美学、城镇选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园林文化等五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扬弃西方现代主义的不良影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重建"人类——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重建"人类——城市——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规划中城市形态的设计原则.理念和具体方案,以及“城市意象”在规划中的应用,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生态城的规划目标,SWECO团队将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规模比较适中的小网格状街坊结构,规期中还以“城市意象”为手段,探讨了城市在视觉和心理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闫小培  魏立华  周锐波 《城市规划》2004,28(3):39-42,47
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民营经济与城镇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制度和资金的双重约束。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不断地推进制度变迁,一方面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促进了人口和要素的空间集聚需求;另一方面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城镇建设主体的多元化,缓解了城镇建设资金的不足,提高了城镇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最后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