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转瓶培养Vero细胞制备流感病毒疫苗。方法将流感病毒接种于Vero细胞上培养,优化培养条件,收获的病毒液经灭活、超滤浓缩和层析纯化,检测病毒的血凝素(HA)滴度及血凝素含量。按此工艺制备流感疫苗,根据血凝素含量稀释为不同浓度,免疫小鼠,观察不良反应,并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Vero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最佳条件为:维持液中胰酶浓度12.5~15μg/ml,pH值7.4~7.6,Vero细胞经多次洗换后再接种病毒,病毒在细胞上培养72~96h收毒。所有免疫小鼠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小鼠抗体阳转率均为100%,HI抗体滴度均不低于同剂量的阳性对照组。结论Vero细胞可用于流感病毒的培养和制备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策。方法对多次免疫后抗-HBs仍为阴性的228名研究对象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按0、1、6个月20μg×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于210d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228名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后,抗-HBs阳性172名,阳转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20m IU/ml。结论对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多次免疫无应答者,增加接种剂量或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及相同品系不同来源BALB/c小鼠对戊型肝炎疫苗(HE疫苗)的免疫应答,探讨适用于HE疫苗评价的小鼠品系,规范疫苗效力评价用动物。方法分别用2家企业制备的HE疫苗免疫BALB/c、C57BL/6、KM和NIH 4种品系小鼠及3种不同公司来源的BALB/c小鼠,均免疫1针,28 d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应答,计算效力ED_(50)。结果 2家疫苗免疫C57BL/6、KM和NIH小鼠时,各剂量组均表现出敏感应答,提示C57BL/6、KM和NIH小鼠对本研究中的2家疫苗不能灵敏地反映出剂量变化趋势,不适用于HE疫苗效力评价;BALB/c小鼠对2家企业各剂量组HE疫苗均呈现良好的免疫应答,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不同来源的BALB/c小鼠免疫HE疫苗后,抗体应答存在差异。结论 BALB/c小鼠可作为评价HE疫苗免疫原性和效力ED_(50)的模型动物;应用BALB/c小鼠进行疫苗评价时需固定小鼠来源。  相似文献   

4.
不同月龄婴儿接种不同剂量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109名4~12月龄婴儿接种不同剂量麻疹疫苗后的效果观察。接种0.5ml疫苗后,8~12月龄婴儿的抗体GMT为76.22,显著高于4~7月龄婴儿的抗体GMT 34.73;4~12月龄婴儿接种0.5ml疫苗,其抗体阳转率为96.61%,显著高于接种0.2ml者的84.00%;4~7月龄,胎传抗体<1:2的婴儿,接种0.2ml疫苗后的抗体阳转率为93.3%,显著高于胎传抗体≥1:2者的44.4%:4~7月龄、胎传抗体<1:2的婴儿,接种0.5ml疫苗后的抗体GMT为52.24,显著高于胎传抗体≥1:2者的19.07。说明8月龄开始接种麻疹疫苗是合理的,适当增加免疫剂量是必要的。婴幼儿免疫效果较差与胎传抗体的干扰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芪多糖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各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0、7d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对照组疫苗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试验组疫苗用10%黄芪多糖(APS)溶液稀释,每只腹腔免疫0·5ml。BALB/c小鼠于15d无菌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昆明小鼠在免疫前和第1针免疫后4、7、14、30、45和60d眶静脉采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CTL试验和小鼠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试验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疫苗,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提高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汉逊酵母表达的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adr疫苗)进行免疫学特性与功能学研究。方法采用adr疫苗与酿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adw疫苗)免疫转人HLA-A2基因小鼠,免疫剂量2μg/0.2 ml,于初免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于第2次免疫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水平。同时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HLA-A2/WLSLLVPFV五聚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特异性抗乙肝病毒表位的CTL比例。结果 adr疫苗与adw疫苗均可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疫苗对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相似;adr疫苗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作用较adw疫苗更明显(P<0.05)。结论 adr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诱导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作用与现有adw疫苗相似,但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更显著,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预防HBV感染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胸腺素α1(Recombinant human thymosinα1,rhTα1)对免疫低下小鼠接种流感疫苗后免疫应答效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疫苗组、环磷酰胺+疫苗组、环磷酰胺+疫苗+rhTα1低浓度(0.2 mg/kg)组、环磷酰胺+疫苗+rhTα1中浓度(0.4 mg/kg)组、环磷酰胺+疫苗+rhTα1高浓度(0.8 mg/kg)组。经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共3次,隔天给药;肌肉接种流感疫苗,1.8μg血凝素/只;皮下注射低、中、高浓度rhTα1,0.2 ml/只,每周2次,连续4周。动态监测各组小鼠血清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并观察小鼠脾脏指数及脾脏形态学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疫苗组相比,环磷酰胺+疫苗组小鼠体内HI抗体效价降低,脾指数降低,脾脏组织病理形态退化;与环磷酰胺+疫苗组相比,环磷酰胺+疫苗+rh-Tα1各浓度组HI抗体效价升高,小鼠脾指数增加,脾脏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结论重组胸腺素α1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流感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寻找适合免疫低下人群的疫苗增强剂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人甲型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将H7N9与H1N1、H5N1全病毒灭活疫苗稀释至血凝素抗原(hemagglutinin,HA)浓度分别为30、6、1.2、0.24和0.048μg/ml后,免疫BALB/c小鼠,各10只,0.5 ml/只,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滴度,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半数有效剂量(ED_(50)),并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对其他亚型病毒的HI滴度。结果 H7N9组小鼠阳转率与H1N1组较相近,仅H7N9 0.6μg剂量组GMT明显低于H1N1同剂量组(P0.001),其余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7N9与H1N1、H5N1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ED_(50)分别为0.27、0.12和15μg HA。免疫后血清对其他亚型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 H7N9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略低于H1N1疫苗,但明显优于H5N1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产场地变更后,原生产工艺制备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抗原特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在新场地制备的甲肝灭活疫苗病毒浓缩液和疫苗原液的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抗原含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二者的蛋白组分和特异性;疫苗成品(成人剂量)稀释为不同剂量(640、320、160、80和40 EU),免疫ICR小鼠(并设铝佐剂对照组),采用竞争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AV抗体效价;同时称量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体重。结果病毒浓缩液和疫苗原液的HAV抗原含量分别为12 800和3 200 EU/ml。疫苗原液中仅含HAV结构蛋白组分,且可与HAV抗体特异性结合。初免后28 d,640、320和160 EU剂量疫苗组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为100%,80和40 EU剂量疫苗组二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达100%和90%,所有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二免后14 d较初免28 d上升约2倍;疫苗免疫组小鼠体重及体重增幅与佐剂对照组相比,均无药物作用引起的异常变化(P0.05)。结论在新场地采用原生产工艺制备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原液有单纯的抗原蛋白组分和免疫学特异性,且与前期研究结果相比,其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及其过敏原性。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3批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和PBS(阴性对照),每只0.5 ml,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前、初次免疫后21 d及加强免疫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上述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PBS(阴性对照)各0.5 ml,隔日注射1次,共3次,第1次注射后第14和21 d,分别经静脉注射同一批号的疫苗1.0 ml攻击,观察豚鼠的过敏反应。结果初次免疫后21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5、30、45μg剂量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免疫前和阴性对照组的47.9、113.5和319.9倍,且呈剂量依赖性;加强免疫后14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比初次免疫后21 d均明显升高,也呈剂量依赖性,且均高于与相应剂量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豚鼠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对豚鼠无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交系小鼠H-2基因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的相关性,建立免疫无应答小鼠动物模型,从基因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研究免疫无应答的遗传机制,为乙肝疫苗的研制及人类免疫无应答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细胞毒法检测不同近交系小鼠(DBA/1、BALB/c、NIH、SJL、C57BL/6、C57BL/10)的H-2单倍型;PCR法检测小鼠的H-2A和H-2E基因。用3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细胞)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乙克)分别免疫6种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4~+、CD8~+、CD19~+T细胞和Treg细胞免疫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近交系小鼠有不同的H-2单倍型。除封闭群小鼠NIH外,近交系小鼠SJL在A基因区内有两条200和500 bp的区带,其余均为1条区带;不同品系小鼠在H-2E基因区段均无异常表现。C57BL/10小鼠对乙肝疫苗表现为免疫无(弱)应答。结论 C57BL/10小鼠可作为免疫无应答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相关性研究。建议在进行疫苗效力检测时先检测所用小鼠的H-2基因型,根据小鼠H-2基因的单倍型与免疫反应的相关性筛选实验用小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冻存H22肝癌细胞应用于卡介苗抑瘤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冻存H22细胞,分别将冻存10和83 d的H22细胞复苏,计算细胞存活率;将高(7.5×106个/ml)、中(5.0×106个/ml)、低(2.5×106个/ml)剂量的新复苏的H22细胞与1 mg/ml治疗用卡介苗混合后经左侧背部皮下免疫BALB/c小鼠,0.1 ml/只,对照组只接种相应浓度的H22细胞,接种后30 d,称量小鼠皮下瘤体重量,并计算试验组的抑瘤率,试验重复2次。结果冻存10和83 d的H22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5.45%和82.25%。所有对照组小鼠接种H22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均为100%;同一次试验中,各试验组瘤体重量均明显小于同剂量对照组(P<0.05);同一次试验中,各试验组间瘤体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次试验中,同剂量对照组间瘤体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的抑瘤率均大于60%。结论冻存H22细胞可满足抑瘤试验需要,但试验稳定性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Al(OH)3佐剂对不同抗原含量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常规剂量(160 EU/0.1 ml EV71)、1/2剂量(80 EU/0.1 ml EV71)、1/5剂量(32 EU/0.1 ml EV71)无佐剂及佐剂[Al(OH)31.0 mg/ml]疫苗组,并设佐剂、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28 d经肌肉免疫小鼠,分别于初免及加强免疫后28 d,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4、IL-6、IL-17A、IL-10、IFNγ及TNF水平。结果初免后28 d,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28 d,常规剂量疫苗组中,佐剂及无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GMT分别为1∶152.2和1∶139.6,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体GMT与无佐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1/2剂量、1/5剂量疫苗组,均诱导产生IL-6、IL-10、IFNγ及TNF 4种细胞因子,与佐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IL-2、IL-4、IL-17A。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IL-6、IL-10、IFNγ、TNF 4种细胞因子及特异性的抗EV71抗体,加入佐剂后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1、2.5、5、10μg/ml,均含铝佐剂1 mg/ml)、不同剂型(含铝佐剂1 mg/ml或不含铝佐剂)、不同免疫剂次(单次免疫或加强免疫)EV71灭活疫苗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均设铝佐剂对照组(仅注射铝佐剂1 mg/ml)。采用经典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培养方法制备正常小鼠DC,瑞氏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及纯度;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小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ELISPOT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FNγ的水平;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DC形态不规则,表面树枝状突起形态不同,细胞核较大且不规则;DC纯度为(81.39±9.24)%,可高水平表达MHⅡ(I-A/I-E)类分子,中度表达CD86和CD40。CD4+、CD8+T细胞纯度分别为95.27%和94.08%。随着疫苗免疫剂量的增加,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显著增加,5μg/ml疫苗组达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5μg/ml疫苗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3、IL-5、TNF-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2.5、5μg/ml疫苗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P0.05),1μg/ml疫苗组明显低于2.5及5μg/ml疫苗组(P0.05)。含铝佐剂疫苗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及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无铝佐剂疫苗组(P均0.05)。加强免疫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单次免疫组(P均0.05)。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为其进一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与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在青年中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江西省上饶市卫生学校抽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的15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20岁学生910名,随机分为A、B、C 3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分别经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和10μg/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全程免疫后1个月采集接种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A组与C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分布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抗体阳转率、抗-HBs GMC水平和≥500 mIU/ml的分布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均<0.01),抗-HBs GMC﹤10和10499 mIU/ml的分布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或<0.001)。有1名接种者在接种后0.5 h有局部疼痛症状,第2天疼痛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和抗-HBs GMC水平均高于低剂量乙肝疫苗,提示青年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以建立有效的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6.
内源性危险信号低分子量硫酸乙酰肝素的免疫佐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内源性危险信号低分子量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按照HS的免疫剂量、免疫途径和免疫程序将ICR小鼠分组,同时设HBsAg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12、16、20和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选择体液免疫效果最佳的剂量组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抗原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于末次免疫后8周,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未见IgG抗体产生。除第4组外,各实验组抗体滴度均在末次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43组抗体水平升高快,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HS剂量的增加,针对HBs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也增加;HS的最佳剂量为100μg;皮下注射HS的免疫增强作用最佳,优于肌肉和鼻腔免疫;免疫程序对HS的佐剂作用影响不大。HS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CTL细胞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抗原对照组及铝佐剂对照组(P﹤0.001)。结论 HS具有免疫佐剂作用,既能有效增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又能显著诱导CTL细胞免疫效应,是一种优于铝佐剂的潜在人用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17.
HIV-1 DNA疫苗的免疫效价及其与免疫剂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HIV-1 DNA疫苗的免疫效价及不同剂量HIV-1 DNA疫苗对小鼠诱导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pDRVI1.0空载体,100μg)、DNA疫苗pENV 3.125、6.25、12.5、25、50、100和200μg组,经小鼠胫骨前肌注射,100μl/只,每隔2周免疫1次,共3次。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反应,并计算抗体阳转率;ELISPOT法检测小鼠T细胞免疫反应,并计算阳转率。结果高剂量组抗体反应仅25μg与100μ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高剂量组间及低剂量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总体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低剂量组更趋稳定。DNA疫苗诱导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均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当疫苗剂量达到100μg时,均达最高反应强度。结论 HIV-1 DNA疫苗25μg免疫剂量对BALB/c小鼠可能是适当的免疫剂量。在选择临床或临床前试验免疫剂量时,使用统计学无差异的低剂量可能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及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 两种疫苗分别于接种后 ,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免疫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蚀斑减少试验法检测其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2 3 0. 8%和 15 . 38% ,人群抗体 2针接种后约 1/3检出阳性 ,3针接种后约 1/ 2检出阳性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无 1例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为注射部位一过性轻度疼痛 ,发生率为 1 .13% ,2针接种后 85 %人检出阳性 ,免疫剂量 1 0ml组优于 0. 5ml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高 ,免疫效果差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副反应轻微 ,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将3批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进行不同倍数稀释后,分别采用1针及2针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血凝抑制法测定小鼠血清中H1N1、H3N2和B型抗体滴度,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值(GMT)及疫苗半数有效剂量(ED50);H1N1亚型及H3N2亚型以≥1∶40为阳转判定标准,B型以≥1:10为阳转判定标准来判定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结果 3批原倍疫苗H1N1、H3N2和B型阳转率均达100%,随着疫苗稀释度增加,阳转率呈阶梯状下降,ED50分别为0.27~0.46、0.28~0.76和2.08~3.89μg。3批原倍疫苗进行1针免疫程序后,小鼠血清中H1N1、H3N2和B型的GMT分别为1∶184~1∶226、1∶106~1∶184和1∶14~1∶40,随着疫苗稀释度增加,各批疫苗的抗体GMT值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3批1∕3倍疫苗进行2针免疫程序后,H1N1、H3N2和B型的GMT分别为1∶1 372~1∶1 810、1∶905~1∶1 194和1∶343~1∶368。结论 3批季节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季节性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基于纳米复合佐剂[包载CpG的纳米颗粒(CpG-coated nanoparticles,CNP)]及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纳米肿瘤疫苗的抗黑色素瘤免疫效果。方法 检测CNP及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抗原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IL-6和IL-12表达分泌的调控作用。接种黑色素瘤细胞的小鼠成瘤后,选择肿瘤体积相近的40只雌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PBS)、佐剂(CNP)、裂解液(Lysate)和疫苗(CNP+Lysate)组,按皮下接种方式给药,1周1次,给药3周;每3 d记录小鼠肿瘤大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收集小鼠外周血检测IFN-γ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情况。结果 与PBS、CpG和肿瘤裂解物抗原组相比,纳米疫苗佐剂CNP能有效刺激BMDCs成熟,促进IL-6和IL-12分泌;接种纳米肿瘤疫苗显示出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疫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其血清中IFNγ和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